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提起新能源汽车.最大的意义就是两个字——环保。但从形式上看。不外呼氢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不仅成本高,而且需要建无数个类似加油站的加氢站、充电站——麻烦。也就是说。除了环保.跟传统的燃料汽车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就不能发明一种即环保又不麻烦的汽车吗?能,如果发明一种类似“永动机”为动力的汽车不就解决了吗!我想。“液压汽车”一定能实现这个设想!  相似文献   

2.
环保的怪圈     
这两年,环保主题大行其道。戈尔美国总统没当上,去拍环保电影,立马在奥斯卡上刮起环保旋风;英国有设计师出了一款布袋包,上面写着“我不是塑料袋”,一上市就脱销,易趣上甚至拍出天价;王力宏出新专辑,你买正版就附赠环保筷子……  相似文献   

3.
刘飚 《声屏世界》2001,(11):31-33
从事广播音乐编辑工作多年,面对听众中在对待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截然相反的观点和两极分化的态度,如何达到雅俗共赏?成为我经常思考的问题,并且每个编辑所做的尝试也不一样,有的是从编辑手法上,有的是从主持方式上……,而笔者是在音乐的选材上总结出两点经验,即“古典音乐通俗化”和“流行音乐高雅化”。  相似文献   

4.
开展特色服务为孩子们创造"绿色"阅读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代在变革,读者需求地变化,少儿图书馆在要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在某一方面建立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本文针对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绿色环保”,从适应社会发展角度出发,阐明了创办“绿色环保阅览室”的社会目的,意义及可行性,并从藏书,读者服务以及环境美化三方面,提出开展特色服务,创建“绿色环保阅览室”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那是去年冬天在北京军区战友报社学习的时候,刚刚从事新闻报道不久的我写了一篇反映新兵班长问题的稿件,寄到解放军报社发表后,几位与我在一块学习的战友首先发现了。他们跑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你是不是上不了稿急昏了头啊,反映问题的稿子也敢写!”“写文章要多吹捧领导,少反映问题,不然干不下去。”“干不下去还是好的,没准得受处分。”我听了后心里直发毛,没想到我反映的问题给我们单位抹了黑,自己心里感到惭愧,非常害怕领导以后不让我再写稿子了。当时,我的心里很乱,想到我所在的北京军区某集团军政治部的刘福连主任非…  相似文献   

6.
向菲 《新闻三昧》2005,(9):14-17
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有两名身负命案的逃犯在我的陪同下自首,此事被各家媒体报道得沸沸扬扬,一时间,我似乎成了一名“传奇”女子。几个月来,被提问频率最高的就是两个问题,“你是如何让这两个逃犯相信你的?”,“难道你不害怕吗?”。我想,人们之所以会在这两个问题上疑惑重重,原因在于,许多人眼中辜海军和袁炳涛的第一身份是“杀人逃犯”,带着这样的“标签”,在人们眼里他们就是凶恶的、危险的、良心泯灭的、不可靠近的。而在我眼中,他们的第一身份是喜爱我节目的忠实听众,其次,他们才是“在逃犯”。因此——  相似文献   

7.
作为女发言人,性别并没有给姜瑜的职业生涯带来太多影响,反倒是为她赢得了更多的关注。先是被外媒评为五十名全球美女官员之一,如今又因在“半岛局势”上的发言成为在韩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不过,对于外媒急着给她贴上的“温柔”标签,姜瑜大声说“不”,“在国家主权(问题)上,我比男人还强硬。”  相似文献   

8.
半年前我还是一名在校学生,转过头来才发现我已经成为一名机工人。从实习列签约,从院里统一的培训到社里有针对性的培训,“编辑”这个原本陌生的字眼渐渐变得熟悉,“复审”、“终审”、“核红”、“质检”等逐步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质量”成为做每件事之前首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苗颖 《记者摇篮》2004,(3):44-44
当前,我国广播电视宣传深化改革的重要一条就是“三贴近”。“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这几年,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提到环保,就连七八岁的小学生整天也“环保、环保”的挂在嘴边,顾名思义,环保即环境保护。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  相似文献   

10.
“下棋的孩子我见多了,有些觉得不错,但眼前一亮的孩子不多。”那名9岁时让叶江川眼前一亮的女孩,7年后,成为了世界上最年轻的棋后。  相似文献   

11.
《新闻前哨》2004,(11):79-79
汤耀国在《中华新闻报》上撰说。我经常遇到一些人,尤其是比较年轻的,当问及职业时,则答“搞传媒的”,使得人不得不再问一句:“是不是干新闻?”往往大都点头而已。为什么不直接称“干新闻”而代之以“搞传媒”?我想可能是与“传媒”一词的日渐走俏有关。当新闻仍是一项有待追求的事业时,传媒已迅速成为一个人们心目中的白领职业,这一职业名称因其宽  相似文献   

12.
《中国职称国际市场不认账》意外获奖后,先后有同行朋友问我:“你转行跑人事了吗?”“你跳槽到经济部啊?”在他们看来,这篇报道不太象一个主跑环保、兼跑科技的记写的。事实上,稿子的确源自科技线,至于为什么看上去不象“主流”的科技新闻,我想,也许因为它尝试了一种“大科技”的采访思路,把常规的新闻素材发散性地放进“经济贸易、科学技术、制度化”等不同领域,并通过思维不断碰撞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从而诞生了新结晶。  相似文献   

13.
1985年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之后,提出所谓“新思维”,推行民主化、公开性原则,并多次强调,“苏联历史上不应该有被遗忘的人和空白点,不应该存在可以避而不答的问题”,“不论是今天的痛处或是过去历史上的悲惨事件,都可以成为报纸分析的对象”。由此苏联社会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反思热”,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人们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环保问题的重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在有意无意地做着破坏生态环境的蠢事。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环境仍应引起我们极大的注意。几年来我读过许字环保漫画。漫画家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增强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科学知识,让人们在笑声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用画笔激起群众对自然环境的爱护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受到了群众的喜爱。在这些画中我首先想到了陈惠龄的‘”长江与黄河的对话”(见图一)。由于对树木的滥砍滥伐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  相似文献   

15.
名牌专栏是时代的产物,要想保住名牌,惟一的出路就是“与时俱进”,随着变化而变化。而变化主要靠创新。“知心姐姐”的品牌形象,42年来能永葆青春,影响几代人,其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创新。首先是观念要创新。“知心姐姐”从创办那天起,就定位于做“孩子们不见面的辅导员”。上期已经谈到,到80年代末,在孩子们的呼唤下,“知心姐姐”已经从报纸上走下来,成为与孩子“面对面”的活生生的人物。作为“知心姐姐”的代表,当我真正与孩子们面对面,亲切地与他们交谈时,我常常从孩子们那一张张笑脸上,看到他们渴望理解的迫切心情;从…  相似文献   

16.
当记者和当“官”杨尚德在我的印象里,由新闻工作岗位上调入党政机关当“重要官员”的人不少,而从党政机关领导岗位上重返新闻队伍的人不多。因此,当我8年前由国务院办公厅调到经济日报时,有些人就说我“傻”,有些老同学、老同事听说我调出了中南海,以为是“犯了什...  相似文献   

17.
田桂荣原本是河南省新乡市合河乡范岭村一个普通农村妇女,除务农外,还在城里做电池批发生意,后来因为从事废旧电池回收,成为闻名全国的环保人士,中国各大媒体以及包括美国的《洛杉矶时报》等在内的许多国外媒体都报道过她的事迹,她还因此当选“河南省十大新闻人物”、“中国环保新闻人物”、“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民间环保大使”等,并曾荣获2001年福特汽车环保奖、美国格雷特曼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各类传媒都是“党的喉舌”、“党的舆论工具”,新闻界的朋友们对此早已是耳熟能详了。但如何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当好“喉舌”和“工具”,学问不小。我在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要当就得当“主动的喉舌”、“主动的工具”。究竟怎么个“主动”法呢?我的经验是要做到以下几点:一、不唯上,只唯实;二、要有主动把关意识;三、强烈的责任感和政治敏感。这里先谈谈不唯上、只唯实。一个突发事件该不该发新闻、如何发、怎么写,这类问题我们经常碰到。由于这些突发事件一般都比较敏感,把握不好度,往往会造成不该…  相似文献   

19.
一座硕大的舞台,搭设在汉口菱角湖畔武汉图书大世界广场前,6支来自江汉区基层单位的“环保知识竞赛代表队”端坐在竞赛席上,精神自若之中难免透出些许紧张。经过几轮初、复赛,毕竟闯入决赛圈了,谁不想在上千听众面前展示一下广博的环保知识?随着主持人一连串“必答题”、“抢答题”的提问。  相似文献   

20.
舒中胜 《新闻实践》2012,(12):24-24
一个普通话很不标准的老男人上电视了。而且天天在电视上“口水”30分钟,而且“13水”了近四年,而且收获了好口碑、好收视率。我不敢说这是中国电视界唯一的,但我敢说这是比较少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