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可以说,直到西方近代科学发展之前,在长达一千数百年的岁月里,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处于领先的地位,保持了西方望尘莫及的水平。中国古代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为后人留  相似文献   

2.
公元17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大大领先于世界,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东方从中国输入西方的,西方国家显得十分落后.17世纪之后,西方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很快超过了中国,成为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究竟是什么使中国和西方发生了如此的逆转呢?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是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期刊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和突出。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期刊数量增长很快,到1994年已达4000多种,覆盖着理工农医和环境保护、科技管理等各个领域,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介绍新的科研成果,传播新的科技信息,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学科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且影响着人们思想和生活,在精神  相似文献   

4.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因其文化传教策略和中国社会需要,开始在华展开翻译出版活动,创办了墨海书馆、广学会等一批翻译出版机构,翻译和出版了大量介绍西方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的书籍,在近代中国翻译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促进了我国翻译出版事业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传媒谋定未来发展战略的第一年.目前,尽管我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为我国的话语权创造了基础,但在世界范围内现在观众所看到的国际新闻70%以上是西方一流媒体提供的,所以西强我弱的国际格局没有丝毫的改变,新闻舆论的斗争更加激烈. 由于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不足,直接影响我国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中央电视台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积极构建覆盖广泛,建设先进的传播机器,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媒体,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符合的国际国内传播地位.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要现代化,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做好科学普及工作,出好科学普及书笈。据初步了解,到现在为止,世界上已有许多种成套的《知识文库》、《青年科学百科全书》、《图说科学大系》等,而我国至今没有出版过一套大型科普读物,这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形势不相适应,与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是不适应的。因此,根据实际的需要和可能,我们拟立即酝(酉上)并着手组织编写一套《图解科学普及全书——自然界的辩证发展》(暂定名),列为重点规划,争取在有关卩门和有关  相似文献   

7.
高鸿钧 《出版参考》2005,(32):55-56
一百五十多年前,法国哲人托克维尔在考察美国时就注意到,美国的强盛主要得益于地利、法治和民情.正如托氏所料,美国后来变得日益强盛,不仅成为了西方世界的领头羊,而且成为了世界的超级大国.时至今日,美国不仅在经济、政治、军事谋求霸主地位,而且还在法律上试图领导世界的新潮流.有人说,在这个法律全球化的时代,人类法律发展的总体潮流是,"世界跟着西方走,西方跟着美国走,美国跟着感觉走".当然,这种说法明显含有夸张"戏说"的成分,不过,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在当今世界的法律体系中,西方的法律占据着支配地位,而在西方的法律中,美国法律势头强劲,影响显著,在许多领域捷足先登.无论我们是否喜欢这种局面,都必须正视这一现实.  相似文献   

8.
1.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的本质缺陷是西方先进科学进入中国的最好理由 中国自明代以后就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就科学方面来说,有三方面原因值得关注:1)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使科学发展失去强大的动力;2)民族习惯的影响使经验科学无法上升到更高层次;3)官学合一制度使科学难以分化独立出来.在这样一种基础上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9.
自从西方国家率先进入 工业社会以来,由于其经济、科技、军事的强势和位于社会发展的领先地位,西方文化对于世界其他文化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其他文化一个接一个地先后自愿或被迫承认西方文化的优势地位,并逐渐向西方借取科学技术、生产方式乃至生活习俗、语  相似文献   

10.
一、历代科技图书撰著情况概要我国是以四大发明闻名于世的国家,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早期曾有不少辉煌的成果,唐、宋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居于世界前列。明代以后逐渐迟滞不前,到清代鸦片战争失利,认识到本国科学技术落后,开始缓慢地吸收西方文化。民国初年五四运动,倡导引进西方的民主制度和科学技术,由于政局混乱,外侮日蹙,成效甚微。新中国建立后,开始有计划地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日益走向科技现代化的道路。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与天时地利息息相关,因而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发展较早,其形成典籍也早于其他学科。其次是地学和医学。至  相似文献   

11.
孙启康 《出版科学》2018,26(4):121-126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世界文明的传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宋代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的这项伟大发明,在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长廊中树立了不朽的丰碑.被西方学者称为"文明之母".可是关于他个人的事迹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却所传甚少,只是在当时一位对科学技术怀有炽烈热情和独到见解的官员兼学者沈括的笔记——《梦溪笔谈》一书中被印出了 274 个字."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至今宝藏."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瓶颈及出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 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现状 我国是科技期刊生产大国,每年科技期刊出版在数量上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1]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地位不高,影响力不大,特别是在数字出版领域处于落后状态.  相似文献   

13.
1、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在世界地位不断提高.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进程中,需要利用各方面档案材料,档案工作始终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提供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考工记>是春秋末年齐国人编纂的我国第一部有关手工业技术规范的汇编.它上承我国古代奴隶社会青铜文化之遗绪,下开封建时代手工业技术之先河,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奠基之作;不仅在我国科学技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还是我国档案事业史上科技档案编纂之先例.科学史学家钱宝琮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研究吾国技术史,应该上抓<考工记>,下抓<天工开物>";英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其辉煌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视<考工记>为"研究中国古代技术史最重要的文献".  相似文献   

15.
本书探讨了近代西方博物学家如何在清代的中国进行博物学考察的问题,是科学史的一部力作.科学史这个学科在国外经过100年的发展,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学科,大多在历史系.在国外学术界,科学史描述的图景已经被较好地整合进一般的历史中,但因种种原因,国内史学界大多集中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对科学文化涉及很少.事实上,自西方近代科学革命以来,科学对西方社会以至世界范围影响深远.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扩展了该丛书系列的关注范围,展示了一个更为完整的清代历史.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重要作用,科技翻译扮演着关键角色。我国科技翻译的第一次高潮在明末掀起,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实现了中西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明末时期,西方传教士、对科学感兴趣的中国士大夫从事科技翻译,翻译大量科技书籍,使我国当时的民众对科技有所认知,促进当时我国工业文明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明末时期科技翻译的背景、兴起原因、特点等进行阐述,分析科技翻译对我国工业文明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普及(简称科普)是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它是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了解掌握科学技术知以的有效途径,日益成为新时期我国迈向科技强国领域的重要保证。少儿科普作为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方面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因为,我国要步入世界科技强国,就必须从培养少年儿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技术馆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承办的“奇迹天工”展览,以物化的历史和文化形态,大力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有效传播了中华科技文明对现代科学发展震古烁今的历史贡献,为“中国有科学”做了有力注脚,为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窗口;李约瑟博士垂数十年研究而迄于蒇事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高度肯定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价值,在为世界科学文明探明源流的同时,用不争的史实促使西方人对中国科学刮目相看,从而“还给中国科技一个公道”。  相似文献   

19.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教育为本" 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论断,反映了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教育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工程,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是传播历史和科学知识的文化教育机构,是人们进行“终身教育”的场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学文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一股建立旨在向社会公众普及科技知识的机构——科技馆(或称科学技术中心、科学中心)的热潮,并受到了广大公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