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用来评价学生成绩和教学质量的原始分数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可利用Excel将原始分数转化为标准分,并利用标准分对学生同一次考试的不同学科、同学科的两次不同考试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分析,还可利用标准分增幅对基础不同班级的教学质量进行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为合理地评价学生的整体和个体学习状况,避免不同测试内容和难易造成的原始分的不可比和叠加性问题,采用标准分的方法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对整体学习状况的评价根据成绩等级的转移情况,提出应用马尔可夫链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对个体学习状况的评价考虑到了个体基础的差异,采用进步度得分和标准分相结合的复合评价的方法进行定量评价,与单纯的绝对分数评价相比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教育评价中,常将学生会考或统考成绩这一反映学校教学最终效果的信息,作统计处理,以分析和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水平与效益.它一般选用学生统考成绩的标准分,以消除不同量纲影响.在计算被评学校Z分成绩的均数、标准差并与市或区(县)同次统考成绩(常模)对照比较后得出结论.由于标准分的正确使用仅局限于正态分布资料,而学生考试成绩通常呈非正态分布,因此建议,对偏态分布的学生考试成绩应作正态化处理后,方能折算成标准分成绩,再进行统计处理,以避免产生较大的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统计学中的差异数量——标准分在科学合理地评价和解释考试分数方面的应用为例,分析和阐述了标准分在考试成绩评价中的作用和意义,旨在为学校教育评价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本文认为用标准分比用原始分数评价学生成绩更科学、更合理和公正,更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动态,使教师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的"分数+评语+成长纪录"是新课标提倡的评价方法,但目前许多老师喜欢用多次考分平均,转化等级,凭感觉写评语,没有用数学方法科学地解决数学评价问题.若用Excel登录成绩,把原始分转化为标准分,插入折线统计图表,可有效解决上述老问题.利用标准分,可以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进行综合性等级评价,也可以进行同学间的比较评价、教师问的追踪评价、学科间的互动评价、单元间的过程评价.还可以由数学科推及语文等考试学科的评价,从小学到中学,都具有较高的推广普及价值.  相似文献   

6.
迄今,对于学生体质的调查研究,国内外已经提出了不少综合评价方法,现就近几年已发表的研究结果做一简要综述。一国内外关于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有关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国外文献报道很少,而且大多只限于对某类指标(形态、机能、素质和运动能力等)的多项综合评价。1.用T标准分累加对运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美国《体育测量与评价》中采用T标准分累加成T总分,评价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水平,既避免了由于各项指标的计量单位不同而无法比较的缺点,又可以减少大量的评分表。同时,由于T标准分是…  相似文献   

7.
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质量管理,用标准分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成绩,有利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也有利于教师恰当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对于同一学科的若干次考试如何进行系列评价?我采用标准分计分法收效不小. 近年来,我在高三毕业班的总复习前,统计了任课班全体学生三年中九次期中、期末化学考试成绩,计算出标准分的平均值,绘制出每一名学生的质量管理图. 具体的作法是:将每个学生九次考试的标准分描绘在有坐标的卡片上,横坐标为考试序号,纵坐标为标准分.然后,按顺序连接各点,得到一条析线,同时取该生标准分平均值Z,在图上画出直线,这样就绘制成每个学生的质量管理图.这样的质量管理图,每个学生手中一份,教师手中有一套全班学生的质量管理图,为搞好总复习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数据资料.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8.
祝勇仁 《广西教育》2013,(31):41-42,50
为合理地评价学生的整体和个体学习状况,避免不同测试内容和难易造成的原始分的不可比和叠加性问题,采用标准分的方法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对整体学习状况的评价根据成绩等级的转移情况,提出应用马尔可夫链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对个体学习状况的评价考虑到了个体基础的差异,采用进步度得分和标准分相结合的复合评价的方法进行定量评价,与单纯的绝对分数评价相比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是学校管理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应用标准分教学管理,可以进行同一教师任教科目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和同一班级同一科目或不同学科教学质量的动态分析,也可以分析教师学科教学的擅长性、学生对教师教学手法的适应性等等.我们认为标准分评价客观公正、简明扼要、效率高、信度高,利于实现无为而治的自动化管理,可促进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构建和谐型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0.
在广播电视大学奖学金评选过程中,学生成绩一直以来是评价其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尺。以往惯用的是将各科成绩简单相加得到总分,并对总分进行排序的评价方法,但由于各科试题具有不相同的难度,学生具有不相同的各科成绩分布,用不具有可加性的原始分数的相加结果,来反映一个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而本文引入的标准分制度,采用通过原始分推导出来的相对地位量数,将原始分转化为参照点相同的分数,对于学生学习水平在班级中的位置给予了更加合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学生会考成绩,常被用来分析和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通常用标准分成绩(Z分)经统计计算对照比较后,判别和评价校际教学质量.但Z分数的正确使用仅局限于正态分布的数据资料,对呈偏态分布的学生成绩,无从处理.本文介绍标准分正态化处理方法原理,同时就制定中小学校学生统考成绩单科T标准分和多学科学业综合T标准分成绩百分位数评价表的程序、使用方法和评价时的界限标准作一简单介绍.一、对非正态分布数据的标准化正态化处理以百分位数(因百分位数不受数据分布的限制,以中位数P_(50)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以不同百分位值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当分布大致对称的数  相似文献   

12.
学生成绩评价的数学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数学模型;并对某班学生的《线性代数》成绩做了评定.结果表明,评价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高校日常单项评价评分为基础,建立政府资助类奖学金、助学金评价指标体系,按照优、良、中、可、差五个级别评定学生的综合成绩。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向量。制定了每一指标针对评价级别的模糊隶属度函数,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对三名学生的实例分析说明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因子分析法并利用SPSS软件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科成绩进行分析,得出累计贡献率达到69.753的9个主要因子.指出因子分析和平均成绩在学生评价中存在差异,并据此对学生成绩进行一个客观、综合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因子分析在学生成绩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介了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学生成绩进行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及步骤,提出了因子分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通过实例分析,证实因子分析在学生成绩综合评价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因子分析下的学生成绩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生成绩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研究有益于对学生成绩做出准确的评价,在学生成绩综合评价的平均学分绩数学模型和因子分析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在因子分析基础下修正的学生成绩综合评价模型:学分绩因子分析模型,通过对实例进行分析,显示此学生成绩综合评价模型更为合理、公平、科学。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的“分数+评语+成长纪录”是新课标提倡的评价方法,但目前许多老师喜欢用多次考分平均,转化等级,凭感觉写评语,没有用数学方法科学地解决数学评价问题。若Excel登录成绩,把原始分转化为标准分,插入折线统计图表,可有效解决上述老问题。利用标准分,可以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进行综合性等级评价,也可以进行同学间的比较评价、教师间的追踪评价、学科间的互动评价、单元间的过程评价。还可以由数学科推及语文等考试学科的评价,从小学到中学,都具有较高的推广普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如何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作出科学正确的综合评价,一直是师生关注和探索的问题。本文根据学生毕业论文成绩的综合评价过程中一些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特点,提出利用模糊理论对其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并应用构建的评价模型对学生毕业论文成绩进行了评价实验,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教育评价中,我们使用的是用直接测得的原始分作为评价标准。而这种评价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的。即直接测的分数的不等值性、非同质性没有得到修正。这样对人才选拔,教育质量的客观评定都有失科学性。而采用标准分后,以上的这些问题都能得到有效克服。本文就标准分评价模式的构建作了科学的分析,建立了一套合理的标准分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成绩评价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核心内容,良好的成绩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以往的评价方法均以学生一次或多次测试的成绩为依据,静态描述学生测试的表现,无法动态描述学生在某段时间"成绩变动"的情况."改进型"成绩评价方法着眼于评价学生"成绩变动"的过程,把学生前测与后测的主观倾向与学习成绩进行比较,并引入"学生成绩系数变动"的概念,用于消除因测试难度不同而造成的成绩的不可比性."成绩变动"型分数评价方法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动态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