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校教育评价中,常将学生会考或统考成绩这一反映学校教学最终效果的信息,作统计处理,以分析和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水平与效益.它一般选用学生统考成绩的标准分,以消除不同量纲影响.在计算被评学校Z分成绩的均数、标准差并与市或区(县)同次统考成绩(常模)对照比较后得出结论.由于标准分的正确使用仅局限于正态分布资料,而学生考试成绩通常呈非正态分布,因此建议,对偏态分布的学生考试成绩应作正态化处理后,方能折算成标准分成绩,再进行统计处理,以避免产生较大的误  相似文献   

2.
现今大都采用百分制评估教学质量,少数人已试用标准分评估教学质量。由于种种原因,百分制的原始分数会发生畸变(它确实来自全域为正态分布),而标准分并不能使分布的形态有所改进。因此,当百分制的原始分数不是正态分布时,如何使其转换成正态分布就成了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时,可以: 1、先把百分制的原始分数转化为百分等级(即求出下列表3上的累积比率cpm),并查出相应标准分Zm. 2.再把相应的Zm转换成为正态分布. 用这种方式所得的分数就叫做正态标准分,当正态标准分以平均数为50与标准差为10表示时,则称为T分数(即T=50+10Z)。国内已有用T分数参与电子计算机对大量考生的繁多数据进行快速处理,以便更合理地评估教学质量、选拔优秀人才的尝试。笔者试用十对数据运用计算器(CASIO fx—3600P)实施模拟计算,为这项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3.
今年,我校已在部分年级试行用Z分数来测定和评价成绩.测定的项目有学生个人成绩、班级单科、多科成绩和总成绩.利用这些数据进行了学生之间、学科之间、班级之间、历次考试之间成绩的比较,以分析学生、学科、班级学习成绩的发展趋势,为科学的质量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使学校的科学管理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每次考试后,我们先将学生的各科原始分(X)、标准分(Z)填入成绩统计表,计算Z分数时均采用年级平均分及标准差.然后,依据此表计算有关各种成绩.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验所直接得到的分数,叫原始分:由于各个测验的难度不同,各原始分的价值也不相同。为了使不同的测验分数可以进行比较,必须把原始分数转换成导出分数,如百分等级分或标准分:百分等级分可以十分直观、准确地表示某原始分所在的百分位置,但由于它是一个循序量数,不能进行数学运算,给进一步的分析带来了困难。通常采用标准分Z(或T)对不同的测验分数进行比较和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心理与教育的测量表明,在一个大总体或一个充分大的样本内,学生的智力分布一般遵从,正态分布或近似地遵从正态分布.只是由于所编造测量工具的偏差或取样误差,而造成考试分数不呈正态分布.此时,我们可以“还其本来验面目”——对考试分数作正态化处理.为了说明对原始分数(指直接从卷面上得到的分数)作正态化处理的方法,我们假定表一这个小班的学生智力分布是基本服从正态分布的,而其数学考试分数则不呈正态分布[见表一中第1、2列.图示见图一(a)].该表中第3列是来经正态化处理的标准分数,它由下面公式计得Z=(X-(?))/S式中X为原始分数,(?)为考试集体的平均数、S为标准差;在同分布条件下,标准分数具有良好的可加性和可比性.从第3列可见,未经正态化处理前的标准分数,最大值为1.48、最小值为-3.57,是不是正态分布的;第7列是经过正态化处理的标准分数Z’,最大值为2.12、最小值为-2.12,基本呈两边对称、中间隆起的正态分布了[见图—(b)].  相似文献   

6.
标准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在升学考试、体育竞赛、教学和科研中,常常需要进行不同类型、不同项目、不同科目、不同时期的成绩对比,还需要对诸多项目进行综合评估。这就需要将各原始成绩,按某种统一的标准化为一种统一的分数,使不同类型、不同项目、不同时期的原始成绩具有可比性且能综合统计运算。在正态分布理论指导下,人们设想以各原始成绩在集体中的位置为标准,并将“在集体中的位置”统一用一种分数来表示。这种分数称之为“位置分数”。标准分数和标准百分就是人们设计的两种“位置分数”。二、标准分制度2.1标准分制度的特征。标准分制度有以…  相似文献   

7.
成绩评定是评价教学质量,衡量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然而,长期以来学校一直延用的原始分简单相加的评分手段存在诸多弊端。本文试用一个学校中的真实例子来进一步证明,应用标准分评定成绩比原始分数更加科学合理,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更加清楚明确地表示出某个学生的成绩在学生群体中的位置排序。  相似文献   

8.
根据报纸报道.今后高校招生工作将采用把原始分转换成标准分,按标准分的高低进行择优录取的方法.可见标准分比原始分更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实际.标准分在高考中的使用必将使之在其它的考试成绩分析中被广泛采用.为了更好更正确地使用标准分.有必要对标准分的科学性、局限性和适用条件进行研究.首先.应用标准分.在分析单科成绩时可以消除原始分由于试题的平均分、区分度差异而造成与学生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因素.使得无论试题有怎样的难易度、怎样的区分度.用标准分来表示  相似文献   

9.
使用线性标准分对不同的测验分数进行比较时,受成绩分布形态和总体(或样板)容量的影响,难以得到科学、准确的结果。通过编制“地区常模表”(采用正态化标准分)的方法,可以减少或消除分布形态和总体容量的影响,较好地解决了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10.
教学效果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学生的学习成绩则是教学效果的定量表示,通过学生学习成绩来研究高校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原始学习成绩具有不等值性、无横向可比性和不能反应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等缺点,通过线性标准化和正态标准化所得的标准分能够消除上述缺点.先将学生的入学成绩和通过学习后的课程学习成绩标准化,然后比较两者可以得出学生通过学习的进步程度,对老师的所教学生的标准分差求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定量的反应该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1.
日常教学中的测验及考查一般是目标参照性测验,其测验成绩大多不成正态分布,因而不能用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本文举实例介绍求中位数标准误及两样本中位数差异的显著性t检验方法,以帮助读者处理不成正态分布的测试数据.具体方法如下:(一)、中位数及其标准误的计算例:A校初三年级106名学生参加全区数学阶段性统一测验的成绩及其频数分布见下表.  相似文献   

12.
考试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用来评价学生成绩和教学质量的原始分数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可利用Excel将原始分数转化为标准分,并利用标准分对学生同一次考试的不同学科、同学科的两次不同考试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分析,还可利用标准分增幅对基础不同班级的教学质量进行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结合居民用水问题的生活实例,运用类比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得到百分位数的定义和一组数据的第p百分位数的计算步骤,让学生利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经历数据分析的基本过程,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发展数据分析素养.  相似文献   

14.
潘晓萍 《林区教学》2011,(11):41-42
在学生成绩考评中,正态分布作为一种可靠的数学模型在测验分数总体分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过分依赖正态分布将为评价带来不利导向。正确看待和评价正态分布的作用与局限,使之在合理使用下能成为客观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有力工具,会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成绩评定是衡量学生相关知识结构的基础,也是人才选拔的重要依据。目前国内外有很多种评定成绩的方法,如标准分法、百分等级法、绩点法、正态分布法等,但均存在不足之处。本文在分析各种成绩评定方法优劣的基础上,提出了评定成绩的双轨制方法。双轨制成绩评定同时考虑学生成绩的相对排名和绝对成绩,有利于在不同难度的学科中展开比较、选拔人才。  相似文献   

16.
教育评价过程中,成绩的分布形态是由测验的目的、功能和评定标准,学生的能力素质和知识基础,教师和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学生群体规模的大小及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效率等因素决定的。必须客观、全面地评价正态分布与偏态分布的利弊,在此基础上对两者加以有效整合,以提高测验的真实性和实用性,促成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生学习成绩负偏态分布的合理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们一般认为,合理的考试成绩的分布应当呈现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而不应当呈现正偏态或负偏态分布。这有其合理性,但如果将适用范围任意扩大,则是错误的。成绩分布模型与四方面因素密切相关:(1)学生群体的大小;(2)学生群体和教师的能动作用;(3)学生的素质和基础;(4)成绩评定的标准。师生的教学活动可改变成绩分布模型,负偏态分布具有合理性。教学评定体系应当给其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教学效果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学生的学习成绩则是教学效果的定量表示,通过学生学习成绩来研究高校基础课教学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原始学习成绩具有不等值性、无横向可比性和不能反应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等缺点,通过线性标准化和正态标准化所得的标准分能够消除上述缺点。先将学生的入学成绩和通过学习后的课程学习成绩标准化,然后比较两者可以得出学生通过学习的进步程度,对教学管理单位的所有学生的标准分差求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定量的反应教学管理单位的综合教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态分布的使用误区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波 《浙江教育科学》2006,(4):26-27,60
在教育评价过程中,往往存在对测验成绩正态分布的种种误区,使得很多学校部有过度追求测验成绩正态分布的行为。这有碍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了测验的客观真实性,违背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测验的目的功能和评定标准,学生的能力素质和知识基础,教师和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学生群体规模的大小及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等因素共同决定测验成绩的分布形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用多因素数理分析法,对各学科标准分成绩设置"权重"的问题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收集:用随机整群取样,在某区两所市属重点中学内(学生对各学科学习发展较均衡),收集622名高中学生(高一211名、高二266名、高三188名)的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6门学科,85年内全区统考成绩(生物学科缺),为本研究的原始材料.二、方法:1.将学生各科统考成绩的原始分数以(?)式折算成标准分,以消除量纲影响和Z分出现的负值现象.2.选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按年级分组和不分组,以6门学科标准分成绩以及它们的和分别为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