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天宝十四年(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游桃花潭,汪伦酿美酒相款待。临走时,汪伦送行,李白甚是感激,至放歌台作《赠汪伦》一首留别,诗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汪伦为何人?宋本《李太白文集》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汪伦酝美酒以待白。”后人多沿其说,包括地方志。上海辞书出版社  相似文献   

2.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翻起肖川的《教育的理念》这本书,其中一篇《心存感激》,令人怦然心动:“我们应该心存感激,对我们拥有的一切。”现在我们的学生还知道什么是感激吗?父母给予的一切,理所当然地接受;老师倾  相似文献   

3.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赠汪伦》的诗,可谓脍炙人口。历代一些注家把汪伦说为“村民”,是一位普通的劳动人民,也有人以此诗为例,来说明李白与劳动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其实,汪伦不是“村民”,而是唐代的一位名士,并且还当过“县令”。  相似文献   

4.
李淑秋 《下一代》2013,(3):48-48
《下一代》杂志编辑部: 今天情不自禁地给责编辑部写封信,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年前我看到了《下一代》2011年第4期。其中园丁手记中的《父母对孩子要学会“留白”》这篇文章对我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5.
李白从四十二岁开始,曾五次到过皖南,足迹遍及黄山、九华山、天柱山、贵池浦、铜陵五松山、泾县、宣城、采石等。他现存的一千多首诗中,有二百多首写于皖南。其中有一首著名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情景交融,以景抒情,表达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情真意切,历来脍炙人口。多年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但汪伦是何等人物?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文中,称汪伦是个农民,《中国文学史略稿》一书的作者也这样说。《唐宋绝句选注析》、《唐宋诗词探胜》等书也都写道:“据说是泾县桃花潭的农民”…  相似文献   

6.
机智的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大家熟知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歌《赠汪伦》,诗歌表达了二人深深的别离之情。潭水深千尺,却比不上汪伦送别的深情,可见两人情义之深。然而,名不见经传的汪伦是如何结交上大诗人李白的呢?这里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汪伦本是安徽泾县人,住在桃花潭边一个名叫“万村”的小镇上。他与李白素不相识,却十分仰慕这位诗仙,很想结交他。然而李白大名鼎鼎,怎样才能请动他的大驾,到这个偏僻的山村小镇来呢?恰巧机会来了,李白遨游名山大川来到皖南。汪伦深知李白…  相似文献   

7.
赠言是传达美好感情的重要手段,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桥梁。自古以来,人们就通过赠言这种方式来表达诚挚的祝福、善良的心愿,因此,古今中外都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赠言名句。李白的一首《赠汪伦》传诵千载,将他对汪伦的一片深情作了意味深长的比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人们将关切、思念、希冀、渴望等感情  相似文献   

8.
《赠汪伦》是苏教版第十册25课中的第一首诗,作者为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是诗人登船要走,朋友踏歌相送的动人情景。表达的是“送别情深”。  相似文献   

9.
贵刊发表了施华君的《评李白〈赠汪伦〉诗》一文,对李诗提出了新的看法:李白诗中的“忽闻岸上踏歌声”一句描述不合事实,也不能和第三四句相照应。概括起来,理由有两点:其一,汪伦不会在李白离别时让他独自去乘船,然后再去送行,退一步说如果因事耽搁也应当是快步疾走,而不会一路唱着歌、踏着节拍前去送行。其二,苗族的踏歌并非专作送行之用的,而且“踏歌声”三字也表达不出汪伦对李白的情谊。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我认为,理解李诗应把握住以下三点。首先,“忽闻”是理解本诗的关键。诗中所写的是李白和汪伦告别以后的事。诗的  相似文献   

10.
<正>推荐书目:《孟子》孟轲 等著推荐理由:以前,我对《孟子》的印象只是考试要考,要背出来,为此十分厌恶。究竟是什么让我对《孟子》的态度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我想,或许是它独有的魅力。“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我仿佛看到一位衣袂飘飘的老者,用苍老却极其有力的声音讲着四端之心,讲着仁义礼智。喜欢《孟子》,有许多原因,请听我细细道来。  相似文献   

11.
《赠汪伦》以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解诗题,知诗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古诗的内容时空跨度太大,学生的阅历太浅,为了让学生与诗人能心同此情,意同此理。上课前,我安排学生查阅作者资料、时代背景、写作意图、诗文大意。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汪伦何许人也,而且还知道了“十里桃花万家酒店”这个汪伦与李白结下深厚情谊的典故。同时教师也应广泛收集有关资料,领着学生观看电视散文《赠汪伦》《烟雨桃花潭》等,学生未见诗文,却已动情。二、明诗意,悟…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2009,(11):42-42
再探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格 唐代诗人李白《赠汪伦》的后两句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对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格,老师们有争议:有的认为是比喻+夸张;有的认为是对比+夸张。争议点是比喻,还是对比?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中国诗词中表达愁绪的意象稍作整理,认为有以下的几种常见途径。一、利用谐音表达愁情1、字音谐音:主要利用意象词语与表达情绪词语的谐音双关,暗示愁情。A、柳者,留也。其实,柳本身并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但在别离文学作家的笔下,它却总是那样多情。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首开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中的少妇也许是在后悔自己没“留”住夫婿,而让自己独品寂寞之苦;“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无名氏在诗…  相似文献   

14.
笑是一种表情动作,是感情外露的表现,是折射人们心灵的一面镜子。从诗人的笔下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笑”中可以判断出人物内心的情绪,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问君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李白《山中问答》),诗中李白笑出了悠然自得,淡泊功名利禄的闲适心情,也流露了诗人寄情山水、洒脱不羁的性格。  相似文献   

15.
声音     
尊敬的编辑: 您好!我是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师,更是《江苏教育》的忠实读者和追随者。是《江苏教育》引领我从一名普通教师逐渐走向科研型、反思型教师;是“教海探航”激起我对教育的赤诚热爱和不懈追求!因此我对《江苏教育》充满了无限的感激,充满了浓浓的期待。可我却不敢把自己的拙作呈上,生怕那稚嫩的笔,愚钝的心破坏了那份美好的向住!  相似文献   

16.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古诗能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想象力。这个道理小朋友都知道,可就是不知道该怎样读古诗,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让我来给你介绍几种方法:一、熟读成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因此,我们在学习古诗时,要多读、熟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乐趣,熟读名诗、佳句、好词,以积累材料。二、领悟感情诗人常常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形式来表达丰富的感情。读古诗时,我们要在诵读中感悟自得,从诗句中体会感情。如在《赠汪伦》中,李白为表达与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友谊,以“桃花潭水深千尺”一句借当地景…  相似文献   

17.
盼盼:你知道李白写过一首诗,名叫《赠汪伦》吗?园园:知道。不就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吗?盼盼:背得不错,考你一个简单的问题,这里的“深”是什么意思?园园:太简单了,“深”的意思是“由上而下或由外到内的距离大。”我想起来了,这首诗是说李白和汪伦两人的感情深,对吗?感情深的“深”可不是这个意思了。盼盼:对!刚才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深”用的是本义,而感情深的“深”用的可是引申义,是说“深厚、密切”。在杜甫的《羌村三首》中的诗句“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中的“深”也是这个…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我怀着感激、崇敬之情庆贺《化学教学》创刊十周年。 我爱读《化学教学》,因为这是一份始终把焦距对准化学教学改革的杂志。 我感激《化学教学》,因为她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不会忘记《化学教学》这位“良师”,指点我这位初上讲台的执教者尽快适应中学化学教  相似文献   

19.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赠汪伦》共四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后两句是什么修辞手法,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是一般性的比喻:“这首诗用比喻的方法,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一种说法是拟物:“这两句诗此处不是比喻,而是比物的修辞手法。”一种说法是夸张:一种课本  相似文献   

20.
赖玉莲 《小学语文》2011,(10):18-19
一、教材 友谊诗五首《我喜欢你》《阿贵只有九岁》《打过架那天的夕阳》《等待》《赠汪伦》这五首诗分别叙述了友情的不同面向,包含了朋友的生离死别以及争执,多角度地让学生去探讨“什么是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