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说明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突出,导致说明文教学的先天不足,如果说其他课程的教学工作已经会走路了,而说明文教学还在地上爬着,明显表现出“营养不良”和“缺钙”的现象。二十一世纪科技高度发达,传播科学知识,搞科学研究,运用科学技术,都需要说明文。搞好说明文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说明文的教学必须把握好以下五个环节。一、正确认识说明文的特性,明确学习方向㈠说明文给人一种单调、枯燥的感觉,似乎不要写作技巧,不存在文学色彩。这是人们长期对说明文的不了解,导致太多的说明文没有全面体现出作为说明文所应具有的特质的结果。说明文的特性在于科学的严谨性与文学  相似文献   

2.
说明文教学中的“言”、“意”现状颇为尴尬,“言”被放逐,“意”被消解。殊不知,说明文的“言”、“意”气质与生俱来,“言”有品格,“意”有韵味。“言意共生”让说明文教学更有文体气质。教学中,应在阅读策略的学习中、在表达方式的揣摩中、在说明方法的迁移中实现“言意共生”。  相似文献   

3.
说明文是以说明的方式来表述某一事物或若干事物的性状、构造、特征、功用等为主的一种文体.《大纲》对说明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要求初中要“着重培养说明能力”,高中则要求能“写比较复杂”的说明文章.这说明,教学说明文必须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说明”能力.  相似文献   

4.
说明文叙述平实 ,相对较为枯燥 ,教师普遍认为比较难教。为了促进说明文的教学 ,本期特别组织了各地 6篇说明文的教学设计 ,其中《鲸》《蝙蝠和雷达》各有两篇。这几位作者对“趣教”说明文作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相信对你会有所启发 ,不妨一读。  相似文献   

5.
在不少学生的眼中.说明文似乎就是衣着陈旧、终日板着面孔的“老夫子”,毫无生趣。因此一讲到说明文,这些学生便心生厌恶,打不起精神;更有不少的学生惧怕写说明文,一轮到写作训练、抓耳挠腮、痛苦万状,苦于“不会写”“无话可说”。说明文教学枯燥乏味难度大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其实,以新思想、新理念为指导,大胆革新原有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是可以打破那一潭死水,激活说明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6.
历来研究者把说明文归结为“实用文体”绝非偶然。和诉诸情感的文学作品相比,说明文有其鲜明的特征:具有明显的知识性和实用性。因此,“准确、清楚、有用”便成为说明文最基本的要素,说明文教学必须以这三个要素为前提。根据对说明文基本特征和学习规律的理解,我们以为说明文教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说明文,说明文往往会被老师上成科学课,或是忘却文本的“概念课”,以致于迷失了语文的自我。枯燥乏味,草草过场成了这类课教学的通病。如何让说明文教学走出教和学的低谷,如何让说明文教学也充满情趣,充满语文味,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8.
说明文不按说明文的规矩去教,成了说明文教学的一大问题.根本原因是说明文概念没有下移,教师仅仅在“说明文”这样一个文类集合的概念上认识说明文,并最终导致对说明文文体特征认识的含糊和教学内容的粗浅.要改进说明文教学,首先得增进教师对说明文文体类型及教学功能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使学生成为积极的说明文读者.  相似文献   

9.
矫正厌学心理提高说明文教学效率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韩向东说明文教学一向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如果说目前厌学心理在三大文体的学习中普遍存在的话,那么说明文则是其中学生最不愿意学的一种文体,这造成了说明文教学长期处于低效状态,使其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在不少学生的眼中,说明文似乎就是衣着陈旧、终日板着面孔的“老夫子”,毫无生趣。因此一讲到说明文,这些学生便心生厌恶,打不起精神;更有不少的学生惧怕写说明文,一轮到写作训练、抓耳挠腮、痛苦万状,苦于“不会写”“无话可说”。说明文教学枯燥乏味难度大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其实,以新思想、新理念为指导,大胆革新原有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是可以打破那一潭死水,激活说明文教学的。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每一课的导语是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这导语最好从学生了解熟悉的生活入手,把它与生活联系起来。如教学《向…  相似文献   

11.
李爱斌 《考试周刊》2012,(24):42-43
说明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说明文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常常感到困惑:稍有不慎,说明文的教学课似乎就变成了科学课,或是忘却文本的“概念课”,以至于迷失了语文的自我。枯燥乏味、草草过场成了这类课教学的通病。如何提高说明文教学的有效性,让说明文教学充满情趣呢?我认为设计科学的随文练笔,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说明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但长期以来,说明文教学是个较薄弱的环节,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有的讲说明文甚至象讲诗歌、散文一样,朗读,串讲,牵强附会地挖掘“思想意义”。这种教学,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无益于能力的提高。为了克服这种弊病,我在教学中作了一点探索。现赘述出来,以望行家指正。  相似文献   

13.
说明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但同记叙文和议论文教学的研究相比较,说明文教学方法的研究则比较薄弱。本文拟就运用抓中心句进行说明文教学的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说明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或主要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给人以知识。教学说明文,就是要教给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培养他们准确地观察说明对象、解释事物成因的基本能力,学会写作不同类型的说明文。要达到这个教学目的,我以为,抓“中心句”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生活中,说明文是运用极为广泛的一种文体,它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无论哪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说明文都在其中占有一定的比例。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中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常常忽略了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按照阅读教学的固定模式来上课,导致说明文教学的目标模糊,训练缺失,效率低下。下面以《赵州桥》一课为例,谈谈在小学说明文的教学中如何实现“趣”与“实”。  相似文献   

15.
余耀清 《师道》2010,(3):28-29
本教学案例针对说明文内容单调而枯燥的特点,深入挖掘文本中能激活学生阅读与思维的“米”源,为说明文的赏读教学提供了一点可供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说明文是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体,其教学要依据文体特点进行。笔者认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激发,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说明文教学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说明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既重要又普通也十分薄弱的一个环节。说其重要,是因为说明文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条理性、严密性、科学性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内容。说其普通,是因为,说明文由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内容三大板块组成,谁上都是如此,很难上出教学者的个性特征。说其薄弱,则是因为说明文难以上出“味”来,加之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就那么几条,似乎也容易背得。所以中学语文教学中就出现了重小说、戏剧,喜散文、诗歌,而不同程度地轻说明文的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8.
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传授知识,激发兴趣,训练思维,培养阅读能力的重任。因而,要在说明文教学中体现“语文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教学。  相似文献   

19.
说明文是初中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教好学好却不容易。笔者在对新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说明文的教学中.根据说明文的教学内容,因“文”利导.既注重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又关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增强了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说"霞"     
“霞”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朝霞在东,晚霞在西,本应该是一个不争的共识。然而,在科普说明文《看云识天气》中,其表述却是“朝霞在西”、“晚霞在东”,这显然违背了人们的认知规律,更是科普说明文章不应采用的表述方式。通过论证与探讨,明确了“朝霞”“晚霞”方位的的表述方式,确立了科普说明文应该注重合乎常理、通俗易懂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