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暴力"是语言交际中的一种怪病,其危害性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说服"中的语言暴力现象可以概括为三点表现特征:"颐指气使,咄咄逼人"、"政治定格,无限上纲"、"语词重复,信息低劣"。认识这些特征,可以提高人们对"语言暴力"危害的认识,自觉摒弃语言暴力,努力提高语言交际的效果,使语言说服真正做到以心换心,达到创造和谐、改变结局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从国家近年来重视语言和文化的事实出发,从语言学视角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作者在分别阐述了"语言"和"文化"的定义后重点论述了洪堡特的"民族语言和民族精神"和"语言的本质"、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及其他语言学家对语言和文化关系的认识,指出任何人都无法割裂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语言+技能"模式是高职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合作办学探索的一种新模式,在"语言+技能"模式下探索英语语言教学改革,引入RICH教学法,解决语言与技能"两张皮"的问题,以实现语言与技能的相互融合,最终实现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4.
由于艺术语言表意的模糊性和多维性特征,在艺术语言创作和理解过程中,"活法"便显得很重要。本文将通过艺术语言思维模式的构建、艺术语言义的实现、"活法"在艺术语言中的作用等问题的探讨,解析艺术语言"活法"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西方语言学家、美学家卡西尔通过繁琐论证,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语言的权利正是"隐喻的权利"。这一划时代的观点揭开了语言的奥秘,它与海德格尔的"语言与存在"、"语言的本质即是诗"的真理站在了同等的科学高峰,20世纪西方的文艺美学观点也为语言教学开辟了宽广的探索空间。文章试图在这些理论的引导下,从"思维与语言"、"语言与隐喻"、"隐喻认知能力培养"诸方面探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建构、文本解读、英语教学模式改进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术界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存在着以"语言工具论""语言符号论"和"语言本体论"等为代表的种种传统的认识及新近出现的"语言实践表现符号论"等崭新的认识。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看,学术界新近出现的立足于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基础上的"语言实践表现符号论"之语言本质观,无疑是建立在洞悉语言与人、社会之间关系基础上具有很深的哲学基础与丰富的理论开拓意义的一种崭新的语言本质观。  相似文献   

7.
精练的教学语言,能快速高效地完成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教学语言必须有"情感",教学语言要"精练",教学语言应当注重"礼仪",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教学语言要有节奏感。  相似文献   

8.
周杨 《考试周刊》2011,(72):111-112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体系;言语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为完成特定交际任务时对语言的使用。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区分的理论在现代语言学史上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分别探讨了"语言"和"言语"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范畴的划分,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阐释"语言"和"言语"理论对外语教学的重要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根据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所蕴含的语言观:即语言的实践性、生活性、趣味性观点,以及幼儿自身的特点、幼儿语言教育的原则,阐述"语言游戏说"给幼儿语言教学游戏化提供了哲学依据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同质异构"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同"和"异"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研究这一现象,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现实和思维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助于语言使用者更好地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乃至整个世界哲学史上,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占有一个无可替代的位置。其哲学研究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语言游戏"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体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该文探讨了"语言游戏"说的提出背景、"语言游戏"说的性质内涵、"语言游戏"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门"新词结构大量涌现,已成为一种新兴的修辞结构。本文从"××门"结构的认知修辞动因出发,以"××门"意义演变的过程为线索,挖掘此语言现象背后的转喻理据,即以外延内涵传承说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转喻在"××门"结构中为什么可能。旨在对语言现象到语言思维,语言表层到语言深层的认知过程作尝试性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胡艳 《现代教学》2009,(10):61-62
要实现英语教与学的有效性,其中一条核心原则就是"听听,说说,读读,写写"(英语特级教师陈锡麟语),即在"真实、自然、鲜活"的语言输入与输出过程中接触语言形式,习得语言现象,培养语言习惯,提高语言素质。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双语教育制度的变迁改变了华人语言习惯和语言态度,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英语的使用已经占据绝对优势。从语言态度而言,70%的华人认为英语"最有用"、"地位最高",认为华语"最有用"、"地位最高"的人约占14%。由此可见,新加坡华人语言习惯和语言态度的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双语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乃至整个世界哲学史上,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占有一个无可替代的位置。其哲学研究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语言游戏"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体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该文探讨了"语言游戏"说的提出背景、"语言游戏"说的性质内涵、"语言游戏"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于汉英语言结构和哲学思考方式的差异,我国学者在汉译西方哲学中的最高范畴系词"Being"时产生困境,出现了"是"、"有"、"在"、"存在"、"本体"等多种译名,体现了系词的多元性、复杂性与神秘性,很值得深思与探讨。文章基于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同质性和异质性的分析,揭示英语系词"Being"的神秘所在与汉译困惑的根源;探寻通过语言分析发现世界之路,展示系词的本质属性;进而走进语言背后的哲学论域,追溯和把握系词的语言本体观。  相似文献   

17.
孔华 《学语文》2014,(4):51-53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和其他文学品种相比,诗的语言最具特点,宋代的王安石把诗歌语言称为"诗家语"。"诗家语"是一种特殊的言说方式,一般语言一旦成为"诗家语",其性质就可能发生变化,意义后退,意味走出;交际功能下降,抒情功能上升。成了具有音乐性、弹性、随意性的灵感语言,用西方文学家的说法,就是"精致的讲话"。面对这样"精致的讲话",我们要指导学生深入诗心,读懂"诗家语"。  相似文献   

18.
语言伤害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解决语言伤害问题既要靠和谐社会大环境,也要靠语言文明习惯的养成和教育。西方语用学理论中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间接言语行为"是语言和谐交际的经典范式。学习和研究西方语用学理论对分析语言伤害成因,找出解决语言不和谐问题对策具有借鉴与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付小明 《考试周刊》2011,(49):47-48
语文教学须以语言为本,这是语文的特性使然,也是语文教学回家的路。在"语言为本"的旗帜下,平面、机械式的语言训练泛滥成灾,致使语文失去固有的情趣、情怀,于是"人文"之声愈呼愈烈,结果却是极"左"滑向极"右"——不少语文课处于游离语言、丢失语文汁味的边缘。  相似文献   

20.
"使用论"关系到对意义的理解,对意义的理解关系到语言的各个分相研究。本文从"语义分割"和"使用论"两个角度解释汉语"吃"的意义,并以对"吃"的意义解释为例,讨论"词的意义即其使用条件"这一语言哲学思想在语言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