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语文课堂教学开头和结尾的艺术要求合理设计课堂的导语和结语,充分体现首尾呼应,使课堂结构更加完整和精巧。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讲的就是文章的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语文教学也应如此,如果把语文整堂课教学比作“一台戏”,那么,导语就是序幕,序幕表演精彩,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中的导入 明代文人谢榛曾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说写文章开头要引语不凡,震人心弦;结尾要清亮激越,余音绕梁。写作如此,教学也更如此,我们强调导入,也要讲究结课,使学生一进入课堂便在美的享受中开始,最后在美的陶冶中结束。所以这句话用在课堂教学中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教学的收束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束,是语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说句老实话,绝大部分教师能够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对收束则重视不够。固然,导入安排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作用;而收束也不可小觑。明代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写作如此。教学也当如此。我们既要强调导入.也要讲究收束,使学生一进入课堂,  相似文献   

4.
课如其人,教学设计也如此.它能反应教师的教学观念,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体现一位教师的教学个性.三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可以说各有亮点,各具特色.如设  相似文献   

5.
收束,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绝大部分教师能够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对收束则重视不够。固然,导入安排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作用;而收束也不可小觑。明代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写作如此,教学也应如此。我们既要强调导入,也要讲究收束,使学生一进入课堂,便在美的享受中开始,最后又在美的陶冶中结束。下面就谈谈笔者是如何设计收束的。  相似文献   

6.
我们呼唤着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期待着教学节奏如行云流水,行乎其当行,止乎其当止;教学结构安排主副相宜,难易相配,动静相宜;教学方法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怡然自得.这是对教师的一个挑战,我们应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新的观念带进课堂,努力优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让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让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写文章要如此,上语文课也应如此。不仅开课导入教师要精心设计,使学生为之一震;一课结束时,教师也必须在设计上仔细琢磨,反复推敲,达到升华主题、画龙点睛、余音绕梁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许爽 《内蒙古教育》2008,(10):37-39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写文章要如此,上语文课也应如此。不仅开课导入教师要精心设计,使学生为之一震;一课结束时教师也必须在语言设计上仔细琢磨,反复推敲,达到升华主题、画龙点睛、余音绕梁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背景介绍】明代谢榛论及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时说:"起句当如撞洪钟,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上课也同样如此,完善、精要的小结,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让学生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境界,以  相似文献   

10.
高考取消生物,给本来就不景气的中学生物教学以雪上加霜,广大生物教师忧心如焚.笔者认为,教改是推动生物教学走出低谷的捷径.一、选择切实可行的教改课题有不少生物教师以为“教改”就必须是研究某个根本性的大问题,如“怎样提高学生的……”其实如此挖空心思去搞脱离实际的深奥专题大可不必.我们不妨从生物教学环节中找出一点问题再逐个加以解决.如生物教师上课时总要检查学生对已上过的内容的理解掌握情况,最常用的方法是点名让学生回答.这一形式弊端很多:老师点了谁,谁回答不出便觉得“丢”了面子,易误导师生隔阂;教师未点谁,谁就庆幸不已,专当隔岸观火者.为克服上述不足,笔者进行改革,将学生分组后比赛竞答,这种“擂  相似文献   

11.
水到渠成,势所必然的意思.如此描述教学指导过程,又包含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巧妙. 谁不想自己的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般的顺畅啊!可是很多时候,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旬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让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让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写文童要如此,上语文课也应如此。不仅开课导入教师要精心设计,使学生为之一震;一课结束时,教师也必须在设计上仔细琢磨,反复推敲,达到升华主题、画龙点睛、余音绕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人生如笔     
人生如笔,年少时你是一支铅笔. 木材小心地保护着你纯真的心灵,当你有机会一展才华时,你的内心是如此的脆弱,稍遇阻碍便会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起始环节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向学生引入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关。明代文学家谢榛谈及文章的开头时说:“起句当如炮竹,骤响易彻。”那么一堂课的开始,也应该如此。  相似文献   

15.
一、so…that…意思是“如此……以致于……,”当其句型为肯定式,并且主从句主语一致时,能用enough to do sth.进行改写,其意义不变。如:  相似文献   

16.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课堂教学也需如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清楚“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新课导入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7.
"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核心概念,是定量地揭示化学反应规律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学的难点.多年来, "物质的量"是高中学生学习的"专利",如何教好这一概念,一直以来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关心的问题.今天,当我们细心阅读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化学新教材, "物质的量"出现在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我们时常听到, "物质的量"概念抽象,教学难,高一学生分化严重.高中况且如此,那么上海的初中生又是如何学懂这一概念的呢?教师是如何进行教学指导的?带着这些疑惑和好奇,作者不久前走进了上海市化学名师基地学员的课堂,有幸观赏了初三"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展示,感悟颇多,对化学概念的教学又多了一番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课堂教学也需如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清楚“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对新课导人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9.
感动·期待     
2008年的初夏,如此令我们感动。2008年的初夏,如此令我们期待。当第四届"语文世界杯"全国师生同台作文大赛完美拉上帷幕时,我们正处在如  相似文献   

20.
张波涛 《现代语文》2012,(3):146-147
作文是语文的最高境界。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低效现象:缺乏规划,盲目下载;只重技法,缺乏体验;批改疲惫,缺乏实效;讲评作文,缺乏典型……如此,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作文教学当以心理学、教育学为科学依据,以《全日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