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技术能力是新创企业提升运营效率的重要推动力,探索技术能力如何转化为新创企业运营绩效意义重大。本研究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构建技术能力、数字商业模式创新、环境动态性与新创企业运营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对436家新创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能力对数字商业模式创新和新创企业运营绩效有显著作用;数字商业模式创新正向影响新创企业运营绩效;数字商业模式创新是技术能力转化为新创企业运营绩效的关键路径;环境动态性越高,技术能力对数字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越强。研究结果丰富了动态能力理论,对新创企业依靠技术能力提升运营绩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企业重塑价值创造、交付和获取方式而实施的变革,在数字经济时代备受政府和业界关注,但既有研究对此却鲜有涉及。基于2013--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数字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机制差异以及情境调节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第二,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作用。第三,战略激进度在企业数字化与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对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却并不显著。本文丰富了关于企业数字化后果的文献,亦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新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3—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数字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机制差异以及情境调节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第二,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作用;第三,战略激进度在企业数字化与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对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却并不显著。基于此,提出管理者应当审慎判断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科学制定战略规划,以牢牢把握数字化机遇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4.
王立夏 《科研管理》2020,41(3):174-182
本文在商业模式冰山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商业模式情境运用模型(Situational Application Model, SAM)。围绕情境、竞争环境、内部环境、价值主张、业务系统、盈利模式六个方面,将商业模式定义为通过用户的价值增值、“多赢效果”反馈来使企业价值变化的商业活动系统。运用此模型,本文选取了自动售货机运营行业代表性案例“乐美智能”,通过系统性地分析自动售货机运营行业的商业模型变化,对情境运用的商业模式SAM模型创新进行探索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AM商业模式分析框架对企业的创新具有指导意义。企业在创新商业模式时,基于竞争环境、内部环境的变化,需要考虑情境运用来进行业务及流程设计。乐美智能基于情境运用的商业模式创新,对中国自动售货机行业的发展具有充分的借鉴意义。现阶段“乐美智能”通过SAM获得大量优质的客户和渠道资源,将成为自动售货机转型升级这场颠覆性变革的赢家。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来自国内的117家中小企业的268个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引入高层梯队理论和知识创造理论,探讨了TMT的异质性通过中介变量知识创造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MT的年龄异质性对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具有负面的影响作用,教育水平异质性对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正面的影响作用,年龄异质性对于知识创造具有负面的影响,教育水平异质性对于知识创造具有正面的影响,知识创造对于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新香  胡立君 《科研管理》2018,39(3):110-121
本文根基商业模式内涵,构建商业模式结构模型,依据发展历程收集5家代表案例企业时间序列新闻文献和数据资料,运用内容分析法结构化分析文献资料,提炼互联网业商业模式动态演化规律和演化路径。研究显示:互联网业商业模式中,价值定义、价值实现、价值创造与传递三大构件的主导地位依次更替,对应呈现出客户价值实现、企业价值实现和网络价值实现的纵向三阶段演化模型,三阶段模型在时间跨度和运营绩效上与企业生命周期的创业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很好吻合,商业模式的三大构件同样呈现出动态演化特征。本研究试图打开商业模式的组成结构黑箱,将商业模式的设计理论从静态视角升级到动态层面,为互联网业的发展给出可行的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胡保亮  田萌  闫帅 《科研管理》2006,41(1):265-273
本文分析了高管团队异质性、网络能力与商业模式调适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了高管团队异质性通过网络能力中介作用影响商业模式调适的机制。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关假设并通过层次回归分析对来自181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这些假设。研究发现:高管团队异质性对商业模式调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心能力与效率能力两类网络能力均对商业模式调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高管团队异质性能够分别通过中心能力与效率能力的中介作用影响商业模式调适。本文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商业模式调适、商业模式动态性以及高管团队与商业模式关系理论,也有助于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结合商业模式画布详细剖析了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陕鼓动力的商业模式九大构成要素。然后,鉴于画布方法的局限性,引入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案例企业转型前后的存量流量模型,进一步剖析了九要素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有机组合促成了装备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产生。最后借助Vensim-PLE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价值主张定位精准与否决定了商业模式创新路径选择的成败;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需求满足;客户需求导向型路径优于核心资源导向型路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是一条系统集成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9.
李巍 《科研管理》2020,41(7):130-137
互联网金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颠覆性创新的重要形式,但对其前置因素影响机制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基于高管团队视角,在区分探索式与开发式商业模式创新基础上,探讨互联网金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机制。运用182家互联网金融企业数据分析发现,高管团队专业异质性显著影响机会识别能力和风险感知能力,而经验异质性仅对机会识别能力作用显著。机会识别能力对探索式和开发式商业模式创新均有积极作用,但风险感知能力仅显著影响开发式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结论为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优化高管团队,实施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0.
商业模式的构建与形成是创业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梳理商业模式内涵等研究基础上,分析开放式创新环境下创业企业商业模式的动态均衡性与网络嵌入性等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商业模式形成与构建的关键变量,探讨创业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方式与形成途径,即通过技术与市场开放式搜索交互驱动下客户价值的确认,交易范围和内容多样性与交易结构开放性促动下交易模式形成,以及内外部治理机制作用下盈利模式优化,并通过三方面构件共同作用并不断重构形成动态均衡的商业模式.最后,通过验证性案例研究方法对研究理论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