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于从企业文化维度分析企业创新的经验研究较为匮乏,用文本分析有效识别“诚信”导向的企业文化数据,以2007-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实证分析“诚信”文化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并进一步从微观的公司特征层面与宏观的制度环境层面检验了此影响的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视“诚信”为首要文化的企业,专利申请数量更高,创新能力更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诚信”文化对于企业创新的“驱动”影响在国有企业、两权合一的企业以及制度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中作用更大。本文从普适性的企业文化视角对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情境进行了解释,为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绩效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与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SCI和SSCI数据库1997-2016年的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III和Alluvial flow等软件,通过“文献共被引聚类”、“标志性文献”、“突发文献”和“突现词”等指标开展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视化科学计量分析,揭示了20年间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热点及演化过程,探究了未来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趋势。研究发现,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热点包括“价值创造”、“开源”和“商业模式挑战”等;热点呈现出由20世纪末期的“信息技术”,21世纪初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和“大规模定制”,发展到目前的“云制造”、“云计算”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演进趋势;AMIT R、TEECE DJ、CHESBROUGH H和VENKATRAMAN N等人的相应研究成果是本领域热点文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3D打印”和“仿真研究”等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商业模式创新热点。本研究可以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发展,为学者明确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方向,为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指引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陈广仁  唐华军 《科研管理》2018,39(12):113-122
本文依托产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结合供应链的“四流”价值流要素,构建供应链服务行业的价值链模型,接着结合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视角,应用探究性和案例性研究方法,对供应链企业从创新战略与创新路径两个维度研究商业模式创新机制,最后以实践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三点结论:在商业模式创新机制方面,企业可实施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大价值流管理创新战略;企业可遵循专业性精深创新和综合性拓展创新两条路径;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需要以其拥有的关键资源和能力以及依托其在所属行业的价值链模型作为参照基础。  相似文献   

4.
“区块链+”商业模式创新整合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块链应用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块链技术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也就是“区块链+”商业模式创新,这些研究成果存在大量相互矛盾之处。这是因为现有研究由区块链出发推演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混淆了区块链技术、区块链特征和区块链理念三个范畴。在梳理三者边界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三种“区块链+”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对比分析,发现由区块链集成技术和发展阶段所形成的组态决定了其与具体领域结合时表现出的商业模式新特征。这些特征一般表现为数据权、隐私和数据成本等方面,即“区块链+”商业模式创新点。进一步研究发现,“区块链+”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例如打破垄断、独立自主和合作共赢等,与区块链创生的理念相契合。由此得出“区块链+”商业模式创新的整合路径为,区块链技术组态到具体商业模式的优化创新,再到区块链理念与商业模式理念的双向影响。形成三者循环的动态变化。本研究为不同领域“区块链+”商业模式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也为区块链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杜龙政 《科研管理》2006,40(12):243-252
创新治理视域下创新董事作为创新治理的主体,其内涵为“专家+董事+授权”。本文首先通过数学建模,形成创新董事直接和间接作用下的企业创新能力模型;然后采用德尔菲法提炼出影响创新董事发挥作用的八个因素,继而以创新董事为潜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其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董事的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均与创新能力正相关,创新治理的关键是对创新者“赋权”,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逻辑是“创新治理→科技+权力的结合→创新制度供给→创新能力提升”。故企业应设立创新董事,进行硬授权、给予话语权,构建创新驱动的制度环境。为实现企业由“生产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国企须从“行政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转变,民企须从“控制型”向“授权型”转变。  相似文献   

6.
曹兴  马慧 《科学学研究》2019,37(1):165-174
通过分析新兴技术“多核心”创新网络形成机理,研究了新兴技术创新网络知识增长机制,构建了新兴技术“多核心”创新网络双重双向形成模型。运用仿真方法动态模拟新兴技术“多核心”创新网络形成过程,分析新兴技术创新网络结构及其节点动态演进的规律。研究表明新兴技术创新网络形成依赖于企业间知识转移行为,具有生命周期特性;在网络形成发展期知识状态增速最大并趋于饱和;在网络形成稳定期具有无标度特性,呈现“多核心”网络结构;新兴技术企业扩大知识转移的频率和范围,加速提升企业知识状态,是成为网络核心企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竞争情报亟需进行深入变革,以突破传统竞争情报的局限性,形成新 的竞争优势。【方法/过程】本文基于当前“互联网+”背景,通过对传统竞争情报工作流程与“互联网+”背景下竞争情 报工作流程进行对比,分析“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竞争情报工作流程中收集、分析、传播三个环节的变革模式。【结 果/结论】探索了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竞争情报未来变化发展方向,为新形势下企业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如何实现可持续商业模式创新一直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难题,企业社会责任嵌入商业模式创新被认为是一条可行路径。但现有研究对“企业社会责任是如何嵌入以及怎样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等问题仍然知之甚少。本研究通过对万达集团文旅业务的纵向案例分析,揭示了企业社会责任嵌入商业模式创新的机理。首先,企业社会责任嵌入是一个“从边缘议题到核心议题、从传统慈善观到创造共享价值理念”的过程;其次,本文揭示了企业社会责任嵌入、企业生存危机和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复杂机理。商业模式创新伊始并不必然需要企业社会责任介入,但会激发企业社会责任萌芽,为企业社会责任嵌入提供必要前提。企业生存危机是企业社会责任嵌入商业模式创新的触发器;最后,本文回答了企业社会责任嵌入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嵌入提高了商业模式的稳健性,是企业在企业生存危机下重塑商业模式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解释了企业社会责任嵌入的内涵,揭示了企业社会责任嵌入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黑箱,回答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模式创新相互循环促进的复杂嵌入机理,为相关研究议题提供了结构性理论假设,有助于更多企业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嵌入实现可持续商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9.
李晓锋 《科研管理》2018,39(9):113-120
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织浪潮下,加快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服务链的融合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促进产业创新的重要举措。在我国,怎样通过“四链”融合有效提升创新生态系统能级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一个难题。本研究综合运用产业竞争优势理论、区域创新理论、产业链、产业集群等多学科理论,从科技创新视角阐明了“四链”的内涵与实质,诠释了“四链”与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了“四链”促进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提升的理论逻辑,并构建出“四链”融合框架模型。通过研究发现:“四链”融合的实质是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深化,正是通过“四链”势力壮大及“四链”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作用推动了创新生态系统能级的提升。最后,本文总结得出六条基本融合规律,并提出三条促进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提升的理论路径,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孙刚 《科学学研究》2018,36(2):249-263
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简称:“科技认定”)视为特定的政企创新联盟和科技资源分配机制,本文利用上市公司年度专利申请量反映其创新绩效,重点分析了在不同政府治理和公司治理环境下获得“科技认定”资质对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获得“科技认定”资质后,民营企业创新绩效显著提高;且随着预期政府代理成本或公司代理成本的减少,“科技认定”政策的创新治理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改善外部政府治理和内部公司治理质量将显著优化“科技认定”政策的创新治理环境。总体上,较之“政治资源诅咒”效应,“科技认定”政策的创新“扶持之手”效应占主导。本研究指出,发挥“科技认定”政策的创新治理功能依赖社会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内部创新资本有效利用。本文协调了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研究提供的不一致的经验证据,对厘清政府在构建普惠性创新治理环境体系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尽管已有研究从创业企业自身出发考察了商业模式、团队特征和社会网络等因素对其融资可得性的影响,但理论发现存在诸多相悖之处。本研究改变单一变量对结果影响的分析范式,采用基于组态思维的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系统考察商业模式创新属性、团队成员多样性特征和社会网络关系强度交互形成的不同组态对创业企业融资可得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存在四种组态显著提升创业企业融资可得性。具体地,创业企业可以通过“高教育多样性*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强关系”组态和“高职能多样性*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组态提升创业企业债权融资可得性;可以通过“高职能多样性*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弱关系”组态和“高职能多样性*高教育多样性*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弱关系”组态提升创业企业股权融资可得性。本文为创业融资可得性研究构建起一个组态模型,特别是在以往创业融资可得性研究较为关注社会网络分析基础上引入了高管团队特征与商业模式交互作用的微观行为视角,有助于消弭已有研究争论,并且为创业企业融资决策提供了战略启示。  相似文献   

12.
“营改增”是否会促进企业的创新投入?已有的研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结合倾向得分匹配法检验了“营改增”的创新促进效果,以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营改增”政策对相关企业的研发投入没有显著影响。之后,论文对产生上述结果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在技术创新与进步备受重视的同时,商业模式创新是产业化的重要前提也逐渐成为共识。文章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基于战略三角理论“制度条件、产业结构、资源与能力”的视角,构建了涵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的“触发-演变-评价”动态环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系统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文章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中国市场商业模式创新为案例,应用理论框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对于深入研究产业商业模式的动态和系统演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国外创新政策文献为研究数据。首先,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国外创新政策研究进行量化分析和影响力分析;其次,运用LDA主题模型进行文本挖掘,提炼出产业发展、国家创新政策以及创新政策工具运用、技术创新政策效应评估、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网络和区域创新政策等六个研究主题;最后,采用CARROT文献聚类及关键词突现方法,剖析国外创新政策研究新趋势,结果表明创新政策中有关“知识”、“政策绩效”、“数据运用”、“实证研究”以及“政策动态变化研究”是主要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5.
曲冠楠  陈劲  梅亮 《科学学研究》2020,38(11):2058-2067
经济社会发展从“规模与效率”向“价值与意义”的转向是新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征。作为引导创新主体主动关注社会需求与未来发展的创新范式,有意义的创新(Meaningful Innovation, MI)之兴起体现了人文精神与哲学思考在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中的“回归”。研究基于复杂系统视角,探索有意义创新的前因问题。研究构建了整合有意义的创新与“双元创新能力”(Ambidextrous Innovation Capability, AIC)的交互耦合框架,认为创新意义的价值发现是探索式学习的过程,而其价值转化是利用式学习的过程。面对资源的约束与环境的挑战,企业应当发展双元创新能力实现资源协同,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协调效率逻辑与意义逻辑,兼顾企业利益与社会福利,推动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赵振  彭毫 《科研管理》2018,39(9):121-133
“互联网+”本质是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相融合的“跨界经营”现象,并成为当今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背景。尽管近期涌现出大量研究,但更多从特定对象和局部视角展开讨论,各研究赋予“互联网+”不同内涵,导致理论和实践中出现了概念无法具体化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整合性框架来界定其内涵与维度。本文以“互联网+”跨界经营的根本目标--价值创造为核心,基于价值识别、价值生成、价值获取三个维度的讨论,建立起一个关于“互联网+”的系统认知框架:传统产业要放弃以往基于报酬递减的价值创造逻辑,通过“脱媒”、顾客社群、新型信任机制以实现价值主张精准化,凭借平行互动、价值商店、改变产品性质以谋求更强的外部经济性,进而在梅特卡夫法则的原理下通过资产置换、信息积累和关系积累获得连接红利。  相似文献   

17.
严北战 《科研管理》2011,32(10):64-70
集群式产业链是研究产业集群升级的一个很好的研究视角。本文在对集群式产业链升级概念、逻辑分析的基础上,深入集群式产业链组织内部,重点就集群式产业链升级的核心机制--“三链”高级化机制进行分析。基于“产品链”“知识链”“价值链”三维提出并论述了“三链”高级化与升级机制,探讨了其升级路径,剖析了集群式产业链"三链"高级化协同发展模型。  相似文献   

18.
刘海兵 《科学学研究》2019,37(9):1680-1693
本文基于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探讨开放式创新实施的情境、实施路径和效应,在深入分析创新情境、开放式创新和创新能力的动态变化轨迹基础上,试图构建一个“创新情境--开放式创新--创新能力”的整合分析模型。依据这一研究框架,文章对在开放式创新方面有代表的海尔集团作了2009-2018年纵向案例研究。本文研究丰富了开放式创新的内核,从作用于创新链的节点、交易逻辑和类型等三方面诠释了开放式创新的内涵;定义了开放式创新的类型,提出从驱动力、创新链开放节点、交易逻辑、知识流、卷入的创新资源、沟通方式、沟通频率和核心特征等8个维度定义开放式创新,可划分为内部依赖-内向型、主导参与-内向型、主导参与-双向型、社群共创-双向型4种类型。研究结论发现,由技术控制力和创新活跃度反映的创新情境是决定开放式创新模式选择的依据,开放式创新是一个依据企业面临环境和战略选择发生的连续的、动态的创新资源吸引、整合、利用、释放和扩散过程,随着创新情境越来越有利,开放式创新依次经历内部依赖-内向型、主导参与-内向型、主导参与-双向型、社群共创-双向型4个阶段,与之对应的创新能力则沿着“技术创新能力-整合创新能力-生态创新能力”的路径演化。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丰富了开放式创新的内核,定义了开放式创新的类型,并基于创新情境、开放式创新与创新能力动态演化路径提出了COC模型,为企业如何实施开放式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分析初步界定了商业模式创新的4个维度:价值主张模式创新、价值创造模式创新、价值传递模式创新、界面规则模式创新。最后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基于279份有效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我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制约性因素,以及它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贡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贡献中,不同能力因子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价值主张模式创新、价值传递模式创新与界面规则创新对企业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岳贤平  王娟 《科研管理》2010,31(6):73-79
摘要:随着世界范围内对专利保护强度的加大,特别是美国亲专利(pro-patent)政策实施以来,国外企业“专利悖论”行为在现实中开始大量存在。论文在对国外企业“专利悖论”行为的心理、实践和结果等三个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后,从美国实施的亲专利政策、企业R&D活动效率的提高、企业专利价值的策略性应用以及企业专利组合策略的产生与发展等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专利悖论”行为产生的原因;最后,结合中国的实际,给出了一些规范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