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哲理性散文是指从习见习闻的生活现象或历史往事中发掘其内含的意蕴,表现个人独特感悟的散文。这类散文往往既有形象的叙事和描写,又不乏理性的光芒和思辨的色彩,既能够检查考生对文学形象的感受能力,又能检测其理性思维能力,所以近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大多采用这类文章,全国卷的如2000年的《长城》,2001年的《门》,2002年的《话说知音》;2004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也有不少省市选用了这类文章,如北京卷的“普希金”一文,天津卷的《春从心出》,广东卷的《说树》,福建卷的《书》,浙江卷的《白鹤翔集的记忆》等。形象与思路是哲理性散文阅读题…  相似文献   

2.
著名学者柯鲁克先生主张把英语的大量阅读当作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看浙江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直接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阅读理解”题占了50分。另外,与考查阅读能力密切相关的“完形填空”题也占30分。而且,英语阅读篇幅加长、题目难度加大。注重对阅读材料的深层次理解,  相似文献   

3.
现代文阅读题是高考语文试卷的重头戏之一,与95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相较,199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中的现代文阅读题,保持了命题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符合教纲和考纲的要求,难易适中,有利于选拔人才,也对语文教学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如果说95年的《〈叶圣陶语言教育论集〉序》(节录)的现代文阅读题是“品位高导向明”(参见拙文《品位高导向明》,《考试》1995年4期)的话,那么今年的《贝多芬之谜》现代文阅读题则是稳中有变,能力至上的一道高质量题。下面就是这道题:  相似文献   

4.
2003年《高考说明》中现代文阅读部分,把2002年“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变为“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整合”一词,首次写进了《考试说明》。“整合”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与思维方式,我们也必须做全新地认识与更新。 先看看2002、2003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设题与给定的参考答案:  相似文献   

5.
一、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的特点(一 )分值比例大。由于现代文阅读能力是高校学生学习深造所必备的基本能力 ,因此近年高考都将现代文阅读作为最为重要的测试内容 ,所占分数比例也大。譬如 ,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第三题“科技文阅读”与第四题“现代文阅读”的分值分别占“10分”和“2 0分”。 1999年第三题“科技文阅读”与第四题“现代文阅读”分值则分别为“12分”和“18分” ,尽管“微调” ,但总分值不变。(二 )难易区分度强。综观 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 ,题目平实 ,重视基础 ,考查能力。题型稳中有变 ,在保持试卷结构、主客观题目、单选…  相似文献   

6.
2005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命制,在沿袭2004年变革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突破,可以说2003年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精神对于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命制的指引功能已日渐明朗化。文言文阅读命题趋向纵观2005年16套考卷中的文言文阅读题,对照“新课标”,我们可以想见,2006年的高考在文言文阅读题的命题走向将会呈现出以下特征:一、选材:异彩纷呈迷人眼文言文阅读在选材上依然遵循浅易的要求,定位浅易层面,但时间的跨度将会更大,体裁亦将会有新的突破,呈现多样化态势。这一点可以说2005年高考试题已初现端倪,以往选用材料大都为出…  相似文献   

7.
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27—30题,选用了宗璞的散文《报秋》(节选)作为阅读文本。全文共九个自然段,一至六段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的感情脉络是:由玉簪花“探出头来”“报秋”引得作者“一惊”写起,随即“怅然”,又想到玉簪花的顽强、谦让、洁净和特有的芳香,...  相似文献   

8.
近三年的英语高考试题中,都有“阅读理解”这一类型的题目。这样命题,体现了《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出的: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一般侧重培养阅读和自学能力”这个精神。今年英语高考试卷中的“阅读理解”一题,较之前两年的“阅读理解”一题似乎稍难,但难易适中,符合《大纲》要求。我们抽了十个试场的试卷,对“阅读理解”一题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一、2004年小阅读试题分析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表现在试卷上,一道是客观选择题(俗称“小阅读”),一道是主观表述题(俗称“大阅读”)。小阅读的选材为科学类文章。2001年以前,曾长期选用科技文。从2001年起《考试说明》规定为“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2001年选的《铜奔马正名》属于社会科学类文章2002年选的《沙尘暴》属于自然科学类文章,2003年选的《全球变暖———目前的和未来的灾难》也属于自然科学类文章。曾经有人猜测小阅读将会轮流选用社科文或自科文,事实上并非如此机械,但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从2001年…  相似文献   

10.
2004年高考北京卷文学作品阅读题,是一道文本精良、设题合理的好题。该题文本的选择,继承了2003年北京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文本《夜雨诗意》的风格,仍是一篇文艺随笔性质的散文。该文本节选自冯骥才的《文学大师们的另一支笔》,1200余字,论说意味明显大于文学意味。深入研究它,会对新一轮高考复习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原题阅读材料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作为自主命题省份,与往年相比,2011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更凸显了"广东特色"。因为,今年是首次选用广东本土作家的作品作为高考的阅读材料。例如选考题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文章是《严冬海猎》,选自《2004年广东散文精选》,作者陈秉汗是广东人。而实用类阅读文章是《梁宗岱先生》,作者温源宁是广东陆丰人,传主梁宗岱先生也是广东人。粤高考语文命题的"本土特色",无疑让人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12.
胡双全 《学语文》2006,(5):1-21
高考语文,考生最怕的是做大阅读题,即做现代文(文学作品)阅读题。因为以往的考试,全国统一卷也罢,或是我省春招试题也罢,大阅读题的考查,尽管《考纲》要求“有一定的区分度’,但结果却是区分度或者过大,或者过小(因题目太难谁都不会做)。而题目的指向性不够明确,则直接导致考生做题时找不着北,以致很多考生望“题”兴叹,称大阅读是“失分岭”,“伤心坡”!  相似文献   

13.
罗浪花 《高中生》2008,(22):31-32
自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湖南高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的选文一直以散文为主,而2008年高考从《欧阳修全集》中选择了一篇史传文。从考生反映的情况来看,选文阅读的难度相比去年高考要低一些,但设题的难度与去年高考试题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4.
一、一道格外引人注目的高考阅读题2011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科目的阅读题格外引人注目,原因在于命题人选用的一篇文章,原作者尝试答题,却仅仅拿了一半的分数。时任《中国青年报》记者的林天宏2006年在该报发表的《朱启钤:"被抹掉的  相似文献   

15.
2004年,语文科《考试大纲》在时隔五年之后再度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一考点列入高考语文考试范围。千万别小瞧了这不起眼的标点——从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抽样统计结果来看,2004年高考12份语文试卷(北京、上海两市使用的是单独的《考试大纲》,故未进行考查)中的标点符号题平均答对率仅为51.2%!为帮助来年的广大考生有针对性地做好对这一考点的复习工作,笔者对1990—1998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和2004年的12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此类试题进行了有机整合,勘测出了标点符号使用中的十大“雷区”。  相似文献   

16.
自2000年起,高考科技文阅读中出现了推断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推断题基本都出现在科技义阅读的最后一题。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全国卷Ⅱ、灭津、重庆、安徽、湖北、湖南、辽宁、四川、浙江科技文阅读最后一题都是推断题。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选出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相似文献   

17.
题型例说及解题思路《文心雕龙》与中国文论《序志》有云:“文果载心,余心有寄。”所以,所谓“为文之用心”,首先是说文章要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这个“心”乃是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很显然,任何文本的考核都会与之相关。从2006年语文高考题中散文作品的阅读检测来看,出题者似乎继续朝着阅读与欣赏的题中应有的正确方向行进。2006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就让学生在规定的语境中写阅读某位作家的作品之后的感受,这就把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的积累与感受结合起来,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2006高考全国统一语文试题考核学生对全文主旨的理解;20…  相似文献   

18.
一、高考文综命题历史科对教材阅读部分的“关照”近年来,高考文综命题历史科对教材阅读部分给予了较多的“关照”。下面以近两年高考湖南所用的全国高考文综卷为例加以说明。(一)2004年高考文综卷,共有3道题涉及阅读部分,分值为17分。其中两道为:1.(第12题)最早沟通长江流域和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对高考语文命题所选用的语言材料进行分析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事实:即近几年来,《诗经》中的成语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在1991年一1998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共有9道题光顾了《诗经》中的成语或诗句。它们是:(1)1991年第1题考了《诗·小雅·小晏》中的成语“战战兢兢”,考查了“兢”字的读音。(2)1992年三南第2题,考了涉及《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的成语“附庸风雅”,考查了“风”字的意义。(3)1992年上海卷第4题,考查了《诗·大雅·抑》中的成语“耳提面命”四个字的字形。(4)1992年全国…  相似文献   

20.
(一)命题变化2005年高考语文命题将会在2004年高考的基础上,遵循“稳中求新、求变”的原则,可能会有以下一些变化:1.考试内容将会更加广泛。2004年高考考试大纲中加*号的内容。已经被全部列入2005年度考试范围。各套试卷可以对“考试大纲”中所列内容进行全部考查,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考查。2.古诗文阅读将有所侧重。在2004年15套试卷中,有13套试卷的古诗文阅读题占到了30分,北京卷中的古诗文阅读题占到了33分,上海卷中则占到了40分,这跟往年全国卷所占到的26分相比,有着明显的上升趋势。2005年高考估计将会继续在这方面有所侧重。3.开放性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