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章颖  郑苏淮 《职教论坛》2014,(14):65-67
文化传播类专业的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媒体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着手,对学生不同学年的实训教学进行合理规划,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双向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专兼职优秀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对校、院两级人才培养模式的精细组织和科学管理,保障校企深度合作的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实施、优化,并将生产与教学两过程深度相融合是校企合作高层次的育人战略,共建企业学院是完成这一高层次育人战略行之有效的模式之一。企业学院模式下产教融合是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结晶体,给学校、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育人效益,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进行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为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提出了电子商务专业实训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方式,通过将电子商务专业实训教学按"三阶"模块化以后,又将课程按岗位技能进行模块化,把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相结合,使实训内容与岗位需求衔接、场所轮换、工学交替,以技术提升为主线,技能训练贯穿各阶段模块,实训内容体系呈螺旋式进阶,强化学生技能,以达到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4.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适应市场需求和改革趋势而发展的新型校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在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中,要准确地把握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带来的新特点、新变化,努力构建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与机制,全面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级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5.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适应市场需求和改革趋势而发展的新型校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在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中,要准确地把握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带来的新特点、新变化,努力构建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与机制,全面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级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6.
英语专业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启动和推进"三融合"(课企融合、课展融合、课证融合)"两中心"(外语外贸综合实训中心、外语外贸对外服务中心)商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企业合作,不断完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让学生参与企业具体业务,为企业提供国际商贸服务,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实现"实训任务过程化、实训内容商务化、实训环境企业化".  相似文献   

7.
开展校企双主体合作是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处于浅层次合作阶段,对校企双主体合作的深度融合进行研究并探索其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工学结合的质量,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在高职人才培养进程中的主导功能;以校企合作过程中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为对象,构建校企人才共同培养长效机制,真正实现高职院校技能型应用人才向企业无缝连接输送,达到校企深层次合作目的。  相似文献   

8.
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如何培养合格的嵌入式人才,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就实施全方位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就业竞争力与岗位职业能力融于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组建“工学结合、校企结合、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企业学院"的"双主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学院融入企业标准推进教学改革,全套引进企业的"培训包",一方面接受企业的培训订单,为企业员工提供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另一方面,学生学习和实训的师资、设备、技术、项目等均有企业的参与。学校、企业共同开展职业资格认证,提高了人才培养实效,较好地实现了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一致性,达到校、企间的深度融合。基于"企业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需求为目标,是培养生产和服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校企合作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既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又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律,是实现高职教育的有效教学途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互动,生产与学习结合,实训与岗位挂钩,校企合作可实现教学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达到高等职业技能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班和以往的订单班、冠名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我校与福建渃博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开展的机器人专业校企合作班,就是公司选派了十余位优秀的一线工程师,担任机械装配、电气工程技术、机器人安装调试、焊接机器人和钣金折弯机器人运用等专业学生的"师傅",面向该试点班,10余位学生师傅,手把手地将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教训传授给学生,实现教学与一线岗位需求的"零衔接",从而达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职、校企联合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张丽萍 《江苏教育》2014,(20):66-67
职业教育学校需要与企业深度合作。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学校通过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帮助学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共同开发课程及教材、共同开展教学、共同建立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等形式,探讨"课岗融合"模式下的校企深度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高职管理类学生实践教学要求掌握的技能与社会企业管理人才所需具备技能脱节的问题,我们以创新培养模式为引领,构筑高职创业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以技能竞赛平台为依托,融通高职创业型管理人才实践教学;以强化实践教学为互动,融通高职管理人才技能型实训实操;深度校企合作为载体,拓展高职管理人才互动型全程就业,通过融通整合技能竞赛和实践教学,提升管理类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是实现本科以上学历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校企合作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转型高校和企业必须深度融合,共同参与到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部分转型高校已在专业群建设、教学过程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校企深度融合进行具体的实践探索,但校企双方要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需要在企业利益、校企课程开发、合作过程评价、合作信息管理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共同建设实训中心,共同进行课程建设,联合指导实训环节,共建科研平台。通过这样的校企合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证明,校企合作能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之间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16.
课程开发是高校教学管理、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机械工程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是必要而迫切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开发能够将课程与岗位实现无缝对接,同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建设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大力培育和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机械制造基础教学为例,通过案例教学/研发过程的导向作用进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开发,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为主体,全员参与,有利于做到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17.
人才培养     
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探索融合式校企合作
  从专业设置之初的24名学生到如今近200人的规模,从零起步到如今脱颖而出成为河北省首批特色专业,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在美容美体专业开展的融合式校企合作,在深度和广度上均取得突破。这得益于多年来学校在校企深度融合理念与实践上坚持不懈地创新,校企以共建人才培养共同体为核心,共同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过去需要去上海或武汉参加两个月的岗前培训,现在都可以在学校里完成,所有的培训内容全部前移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生培养质量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校企共建培训基地,让学校吸收到高端经营管理经验,培养了“双师型”教师,克服了缺乏美容机构管理人才、成熟管理模式、前期投入资金等诸多困难,解决了学生实习实训岗位紧缺的问题;企业则收获了人才、扩大了经营、传播了口碑,进入企业发展速度最快的阶段。与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合作的美丽田园总部新的企业发展规划显示,未来两三年内将在全国一线城市新建至少30家美容门店。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深刻地体会到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共同体,在时空上搭建起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学生由学校人到现代职业人,由学校步入企业、走向社会的阶梯式人才培养路径,是实现校企紧密联系、全程共同育人的有效策略,并将这一理念和实践经验运用到美发与形象设计、烘焙等专业开发与建设中,与合作企业在理念、人才培养策略、文化的深度融合中共同受益、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职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教得多、练得少、学的多、会的少、精的无"等问题,人才培养质量不尽如人意。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企业,深度合作启动了"一核心、两层级、三融合"的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即以典型岗位"核心技能"为核心,建立"技能分层训练和人才分级输出"两层级教学活动考核体系,创建"校企、教赛、技岗"三融合教学实践活动组织体系。在具体实践中,开展对学生实施差异化的培养及考核、实施"三级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广泛融入行业企业标准等,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随现代学徒制体系应运而生,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高职院校深化校企结合、产教融合的实践路径。高职旅游类专业有着贴近企业需求、实践技能要求高、实习就业直通车的教育优势,使该专业大类的"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如鱼得水,注重实效。这一过程中,校企双方要遵循合作性、全程性、项目化和应用性原则,共同搭建校企合作支撑平台,充分依托运行体系创新平台,通过项目教学、任务驱动、课程实训与工学交替等具体路径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20.
独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要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需要改革用人机制,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开展教研教改,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实验实训平台,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双向互动、反馈调整"机制;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体系,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