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洛南方言属于陕南中原官话中的关中片。洛南方言声母读音类型的特点是:古知庄章组声母分为舌尖前和舌尖后两组读音类型;精组声母则是一分为三,有舌尖前、舌尖后、舌面音三组读音类型;古全浊塞音、塞擦音今仄声读送气清音;疑母、影母中零声母读为舌面前鼻音。对洛南方言进行深入、系统、细致地调查,有利于更加准确地学习普通话。  相似文献   

2.
中古精组、知组和照组声母在吉水话中因韵母而异,精组拼三等和四等音为[ts]组(止摄例外),其余则读[ts]组,知组和照组拼二等也读[ts]组,知组和照组拼三等读[t]组。通过描写各组声母在吉水话中今读音,分析比较各组声母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中,方音辨正是教学难点之一.如舌尖前音z、c、s与舌尖后音zh、ch、sh的分辨,这两组音在普通话里有明显区分,有分辨词义的作用,因此不能混用.而这两套声母在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及北方方言的次方言东北方言等方言区中混为一套:有舌尖前音z、c、s而没有舌尖后音zh、ch、sh.因此以上方言区的人要想依照普通话音系把一套声母分为两套  相似文献   

4.
本文参照《方言调查字表》对知、庄、章三组声母在四川大邑方言中的读音进行分析,揭示其演变规律。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大邑方言中基本合流为舌尖前清声母ts、ts‘、s,基本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舌尖后音声母t?、t?‘、?一致。部分声母例外读音的发音部位与普通话相同,发音方法上稍有差别,是语音历时演变不规则在共时层面的反映。还有极个别字不符合大邑方言语音演变规律,读音与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发音相同,原因尚待考证。  相似文献   

5.
黔东南东部隶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区,但同时又是以侗族为主的壮侗语民族集中聚居的地区,其方言土语的特征十分鲜明。在分析当地方言语言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的时候,我们发现,其语音的模样,既与壮侗语族音系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又与古汉语的演变规律相吻合,这类现象相当多。限于篇幅,本文只能就舌尖类声母的有关问题谈一点心得。 在黔东南东部范围内,以锦屏县——侗语北方方言第三土语区——为中心的一带地区,当地人不仅读不出舌尖后音[ts、ts′、s]等,甚至连舌尖前音[ts、ts′]也读不出,舌尖中音[t、t′]有时读不出,这类问题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一、没有声母[ts、ts′],[ts]组,[ts]组几个音位通通由[s]代替了。也就是说,普通话里[ts、ts′、s、ts、ts′、S]几个声母在当地方言中都读[s]。例如:杂志[sAsl]、制造[sl sau]、操场[sausa]等。  相似文献   

6.
太原南北郊区方言的声母有五个特点:①生书禅母字读为齿唇清擦音f;②日母字读为齿唇浊擦音v;③精清心邪母读为舌面音tc,tc6h,c(限于止摄合口三等,蟹摄合口三等);④见溪群晓母读为舌尖前音ts,ts^h,s(限于止摄开口三等以及蟹摄开口四等);⑤精清从心母读为舌尖前音ts,ts^h,s(限于蟹摄开口三等、四等及梗摄开口三等、四等)。  相似文献   

7.
常州方言中,古知庄章精见五组声母的合流类型有两种:一种是知章精见组合流为舌面音[渤]、[渤‘]、[礰],其中有部分字的声母因受舌面前元音i、y的影响,而变为舌面前辅音;另一种是知庄章精组合流为舌尖前音[ ts]、[ ts‘]、[ s],先是知庄章组合成卷舌音樣,继而平舌化与精组合流为ts。这一语音现象在许多方言区都普遍存在,只是各地的发展不够平衡。  相似文献   

8.
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是两组难以区分的声母。南方方言一般都没有舌尖后音zh、ch、sh,北方方言的有些地方虽然有舌尖后音,但所管的字数也不完全同普通话一致。如何辨认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字?通行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利用形声字偏旁对应类推。如以zh声母的代表字“正”类推  相似文献   

9.
中古的知庄章组字声母的读音在不同方言区和普通话有所不同,在镇原方言中有舌尖前塞擦音和舌尖后塞擦音两种读法。声母读为舌尖后塞擦音的韵母的发展和普通话基本一致,而读为舌尖前塞擦音的韵母的演变根据等呼和韵摄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驻马店方言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驻马店方言有以下特点:1.中古的知、照组全部和精组的洪音合并,与日母形成一个系列,读舌尖前擦音、塞擦音;2.舌尖前擦音、塞擦音声母在儿化时读为舌尖后音;3.不分尖团;入声中,中古清声母今多读阴平,中古浊声母今读阳平;4.中古通摄三等多读细音。  相似文献   

11.
郑州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中的郑开片,具有官话的共性,又具有方言的个性。中古精见两组声母分化出如今普通话中舌面音音t?、t?‘、?,而在郑州方言中古精组声母不分洪细仍读ts、ts‘、s,见组声母洪音前仍读读作k、k‘、x,细音前分化为t?、t?‘、?。  相似文献   

12.
咸阳市方言属中原官话关中片,古入声全浊声母归阳平,其余归阴平;普通话读舌尖后辅音声母部分咸阳市方言读舌尖前辅音。咸阳市方言保留了古汉语的尖音,古全浊声母仄声字今多读送气声母,nl分混在泾河以西呈较复杂状态;今前鼻的读作鼻化韵;咸阳市方言的等声母及等韵母,古知照两组及日母逢今合口呼作舌尖前辅音声母拼以舌尖前高圆唇元音为韵腹和介音等特点,也有别于普通话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13.
汝南方音     
汝南方音,属于北方方言区中华北次方言区的一个小分支,在发音上有独特性。本着“每县一点”的方言调查研究原则,这里着重以汝南方音的声、韵、调系统与北京音(普通话标准音)的差异,来谈汝南方言的语音系统(以城关发音为研究对象)。一、声母汝南方音的声母共有二十个;b[p]、p[p']、m[m]、f[f]、r[v]、d[t]、t[t']、n[n]、l[l]、g[k],k[k']、h[X]、j[t]、q[t]、[n]、x[]、z[ts]、c[ts']、s[s]、[z]。其中没有北京音中的舌尖后音zh[ts]、ch[ts']、sh[s]、r[z]这四个声母,但增加了[v]、[z]、[n]这三个北京音中没有的声母。(注:方…  相似文献   

14.
中古知、庄、章三组声纽字的读音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方言中的发展演变是不同的,它们的演变在汉语语音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根据《方言调查字表》中古音系统的声韵配合关系,以论文《安徽庐江方言音系》为根据,简介了庐江地理和方言,以文中考察的顺港乡为代表点的庐江城关片话的读音为准,把《方言调查字表》所收录的中古知、庄、章三组声纽的字的庐江城关片话的今读音列表,归纳讨论了它们在庐江方言中的演变.还分析了庐江方言读ts、t 的类型,并指出且分析了庐江方言把普通话里声母是t 组的字的一部分读成ts组的现象和原因,最后指出了操庐江方言的人们学习普通话时要如何注意分辨t 组和ts组。提高普通话水平。  相似文献   

15.
钦州正是广西钦州的一种汉语方言,过去也叫官话,是教学、祭祀等文化活动的工作用语。它与普通话比较的主要语音特点是:有[n,l]两个声母,有舌叶音[t∫ t∫h ∫],没有舌尖前音[ ts tsh s ]、舌面音[tc tch c]和翘舌音[h];韵母44个,有[y]韵母,但跟普通话[y]韵母管字不同,阴声韵母像普通话;有入声,平入分阴阳,上去不分阴阳,舒声的调类像普通话。  相似文献   

16.
隆回雨山方言属于南部湘语区.中古牙音在雨山方言中没有发展为舌面前音,而是读如舌叶音.这是由于见组向知章组靠拢,与其合流而产生的.知章组在宋元时期受高元音(i、y)的影响颚化成舌面前音,并向着卷舌音的方向发展,期间经历了舌叶音这一阶段.近代见组声母发生颚化,产生了与知章组共同的语音条件,因而与知章组合流,发展为舌叶音.隆回雨山方言中见组声母现正处于舌叶音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普通话的声母中,舌尖前音z.c.s 与舌尖后音zh.ch.sh区分严格,但在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区中,就有六大方言区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或虽有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但二者所领有汉字可任意归属等问题.比如:在闽方言中,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在赣方言与客家方言中,那些本应读舌尖后音的字,大部分被读成厂舌尖前音,另一部分被读成了舌尖中音d.t'在粤方言中,那些本应读舌尖后音的字大多被读成了舌叶  相似文献   

18.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记录了大量的方言字音。从高本汉的描写中,可以离析出福州方言音系的整体面貌。文章重点介绍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所记福州音之声母系统。高本汉所记福州方言15个声母,与《戚林八音》、现代福州方言的声母系统基本一致,只是对“n、l”两个声母的分合看法有所不同,这是福州方言语音渐变的反映。另外,高氏还记录三个特殊音ts、c、c,经过分析,发现这些音标在书中仅有一两次用于描述福州方言,并不能作为福州方言声母系统的声母。  相似文献   

19.
知、章、庄三组声母字的读音变化在不同的方言区和普通话有所不同。本文以临县方言为研究材料,以《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所收字为调查范围,对这三组字的声母作了封闭性的研究。从中可知,在临县方言中,知、章两组先合流,然后又分化为两组,其中一组变为翘舌音,一组变为平舌音;庄组字的声母则基本上变为平舌音,只有少数例外变为翘舌音。这样的调查研究可以为汉语语音史研究和方言研究提供有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湘乡方言中古见组声母今读有舌根塞音[k]和舌尖中塞音[t]两种,这里的舌根音是古音的保存?舌尖中塞音则是后期的演变。湘乡方言中共时存在不同历史层次的舌尖中塞音,反映出语音发展演变中不断出现语音叠置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