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剧剧本文本创作是话剧作品排练、演出的最为基础的环节,也是决定话剧作品艺术质量和感染力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话剧表演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也产生了一批有着深刻社会影响力的话剧艺术作品。本文通过分析话剧文本创作的重要意义以及话剧文本与话剧作品之间的有机联系,就当前国内话剧文本创作领域出现的若干新趋势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诗歌形式对内容的制约使得诗人的创作原意很难完整贯彻,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也总是逸出作者本意的阈限;从解释学的角度看,接受者如何读诗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作者如何写诗.不写尽、不写实、有所寓托、讲究活法、追求平淡,推崇含蓄乃至以言外之意作为终极审美理想,所有这些都激活了读者的理解力和创造性,赋予其参与文本二度创作的张力和空间,并导致"诗无达诂"式的解读成为诗歌文本接受的常态.不仅如此,由"诗无定形"到"诗无定解"也使得诗人、文本和读者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互动互生的整体,传统的创作论和接受论二元划分已经失去了本质的界线.  相似文献   

3.
凌叔华小说以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在“五四”女作家中卓尔不群,它所表现的社会生活与审美追求是别具一格的。本文将凌叔华的小说与同时代女作家的小说加以比较,从取材角度、人物塑造、艺术表现三个方面分析了凌叔华小说艺术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4.
余英时和赵冈在创作论上的论争具有典型性质,它代表了一种顽固的红学研究惯性:将文本世界等同于现实世界,以现实的角度来理解文本,力图找出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无论在旧红学(索隐),还是在新红学(考证)中都有体现。它的焦点集中在对作家创作论和文本世界的理解上。它暴露出文学本身的弱点,有必要揭露清理它,重新厘清创作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学以近代西方异质文化的侵入为契机,开始了新的文学的现代转型.从此,二十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形成了三个相对完整的创作高潮,即1919年至1942年的新文学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期;1942年至1976的当代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期;1976年至1995年的新时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期.现实主义小说的三次创作高潮,经由分化而独立,由独立而强化,由强化而断裂,再由断裂而强化,体现着作品质体文本求异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文本的解读是有边界的,要避免主观.作家、作品、世界和读者是文本解读的四个维度,也是文本解读的四种制约因素.它们相互联系,也彼此佐证,任何撇开其他而进行的单一维度的解读都有可能使解读陷入主观.理解文本时,首先要关注作品,抓住文章的典型段落品读,避免拎细碎求新解而使解读流于主观;其次要结合文本语境和生活情境,避免先入为主而形成偏见;最后是要遵循作者的创作逻辑,避免孤立理解而附会穿凿.  相似文献   

7.
凌叔华短篇小说《疯了的诗人》体现其中西合璧的创作特色:在凌叔华的创作中既运用现代的西方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又自觉的保持着中国文人特有的古典气韵。在艺术的殿堂里,凌叔华的作品可谓中西结婚的“宁馨儿”。  相似文献   

8.
动画作品的剧本框架在动画片的创作环节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影响动画发展的核心要素。目前广东动画在文本创作上,本着以人文为本、遵循游戏精神的基本理念进行动画创作,力求凸现人文主义精神,全面深化叙事节奏,并进一步延伸广东动画的题材广度,以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当下,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连续文本外还存在着大量的"非连续性文本"。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运用、创作"非连续性文本",以快速获取信息、综合加工信息、提炼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女作家凌叔华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古韵》,通过写作观照自我,在观照自我中完成创作。这样,文本中的自我与生活中的自我难以分开,从而在文本中追寻着现实自我的轨迹,并将其美化,塑造成一个理想的自我形象。自我在真实、想象、隐藏中穿行,以期达到人格精神的升华与自我生命的再生。  相似文献   

11.
"广西三剑客"是晚生代阵营中创作观念相当独特的三位青年作家,他们的作品都表达了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但其叙事风格和文本中呈现出的审美面貌却相去甚远.文章从表现对象的选择、偶然性与非理性元素的渗入、叙事空缺的设置和文本套文本结构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东西、鬼子、李冯在小说美学上的不同追求,以及他们的创作对当代中国小说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西三剑客"是晚生代阵营中创作观念相当独特的三位青年作家,他们的作品都表达了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但其叙事风格和文本中呈现出的审美面貌却相去甚远.文章从表现对象的选择、偶然性与非理性元素的渗入、叙事空缺的设置和文本套文本结构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东西、鬼子、李冯在小说美学上的不同追求,以及他们的创作对当代中国小说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杰 《青年教师》2008,(2):39-40
童话中的睡美人被王子轻轻一吻,就醒来了。文本在未经读者参阅之前,只是一堆符号而已,也是沉睡着的,是一片正待开掘的"处女地"。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其实是在进行二度创作,而"创作"是否生动有效,说白了,就是如何让沉睡着的文本语言醒来。即如何开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通道,引发共鸣,让语言的气韵与内涵嵌入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14.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自身心境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想深入地把握文本的内涵,就要对文本创作的背景因素有所了解。否则,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只能在文本语言的表层游离,文本解读的效益也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凌叔华小说创作的思想意蕴 :一 ,几组女性形象及其意蕴 ;二 ,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反差 ;三 ,爱国主义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16.
《项脊轩志》作为经典作品被选入各个版本的教材。这些教材不约而同地删去“项脊生曰”一段,并将删节后的文本定位为“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将文本主题理解为“志物怀人,悼亡念存”。这种编排和解读忽视了《项脊轩志》原始文本分两次完成的情感差异,遮蔽了归有光借科举以振兴家道的人生追求和科场失意的人生经历,存在着对原始文本肢解和曲解的问题。对于《项脊轩志》的理解应当立足原始文本,结合相关史料,挖掘文本的隐含信息,从而探究作者的创作心理和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界对于微博的关注大多集中在文学研究方面,鲜有学者从审美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然而微博的巨大影响力,却是时人所共认的。故而从微博的创作、接受以及文本等方面入手,可以比较深入地揭橥微博写作具备的审美潜力,以推动其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董仲舒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主要不是靠他的文艺理论上的提倡,而是靠经学语境下创作本身的示范力量。这一个案表明,有时候,文本创作与文学理论之间并不是直接的双向关系,而是由中介——文化心理在发挥作用。董仲舒文艺观是寻常的,但创作范式的影响却是非凡的。  相似文献   

19.
论当代台湾电影对城乡文明的书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台湾电影对台湾城市形象几乎不约而同地进行了负面性的书写.李行和侯孝贤等人对乡村文明充满眷念和赞美,而对现代城市文明则基本持贬斥和批判的态度.当代台湾电影的创作主体在城乡文明相比照这一叙事主题上预设的叙事立场,及其对城乡文明的复杂的审美情感构成了其电影的潜文本,而这些潜文本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是以对显文本的审美价值的损害为代价的;潜文本与显文本在真实性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悖逆.  相似文献   

20.
在严峻的阶级斗争氛围和政治所支配的文学规范的双重驱动下,创作主体依附干主流的政治观念,以战争的心态看待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精神空间,在创作中主题先行,无视文学的独立品格,将其当作政治宣传的工具.这些都反映在文本创作中并使文本呈现相应的叙事形态.尽管创作主体拥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在创作中也调动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积累,却无法消除文本主题性、结构性、逻辑性的根本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