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说谎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心理因素来分析,幼儿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一、无意说谎这是由幼儿的心理展特点造成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满足愿望的心理幼儿有时会把幻想、愿望与现实混合在一起。他们为了满足某种理需要,常常无意识地和不自觉地"说谎",这与  相似文献   

2.
说谎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心理因素来分析,幼儿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  相似文献   

3.
<正>一、说谎行为的类型及表现大班幼儿的说谎行为可以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无意说谎是指幼儿并不是要有意骗人,也不是出于某种目的说谎。有意说谎是指幼儿有说谎的动机,并且也能意识到自己在说谎。1.无意说谎的表现(1)开心、自我满足型有些大班幼儿在说谎时会表现出开心、自我满足的状态,有的甚至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在说谎。例1.星期一上课时,老师问班里的幼儿周末都干了什么,星星举手回答说:"星期六爸爸带我去了动物园。"这时,欢欢也  相似文献   

4.
年轻父母和幼儿园老师常易为幼儿的“说谎”所烦恼。对幼儿用“说谎”两字须慎重。应弄清楚他们是否真正在说谎,是有意说谎还是无意说谎,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幼儿富于想像,对什么事情都有一种好奇心,容易产生各种联想。但是,由于缺乏知识、经验,往往把想像中的东西带入自己的言行之中,并与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5.
幼儿如果说谎会被人们认为是坏孩子,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就此断定幼儿是个坏孩子。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  相似文献   

6.
张婧 《生活教育》2013,(2):88-90
幼儿的“说谎”现象分为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成人要具体分析孩子说谎的心态和动机,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态度。现根据小班一幼儿说谎的个案进行分析,并梳理教师的教育策略。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成人来说,说谎是一种故意的欺骗行为,是一种蓄意对真实情况加以歪曲的行为。对幼儿来说,真正以欺骗别人为目的的说谎是很少的,他们说谎与成人说谎的性质不同。儿童的语言常常是与他每天的问题和愿望紧密相联。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训斥说谎的儿童,而应对说谎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1.要平静温和地处理问题,善于把孩子的想象和说谎区别开来,把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分开来。否则,就会使孩子蒙受冤枉,使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2.对为了掩盖错误而说谎的孩子,要给予惩罚,但惩罚要通情达理,让孩子能够接受。例如采用剥夺权利的惩罚…  相似文献   

8.
说谎是幼儿社会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它呈现出随年龄变化而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根据个体心理发展水平及幼儿对谎言与事实之间的认知,依据错误记忆、心理理论等领域的相关理论,从认知发展水平上可将幼儿说谎划分为两类: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者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而且是多方面的,有其合理性和深层的心理因素.成人在观念上应善待幼儿的 "说谎",并且针对不同个体通过方式灵活的沟通交流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9.
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判断幼儿是有意撒谎还是无意撒谎,如何避免孩子撒谎,本文从幼儿心理出发,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索相应的方法帮助幼儿改正,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发展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0.
说谎,即把谎言有意或无意地以言语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之成为一种外显的行为。学前儿童说谎是一种无意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行为现象。本文从说谎概念的界定、儿童说谎现象的类型分析、儿童说谎现象的行为危害等方面,对儿童说谎现象进行了心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1.
学前儿童对愿望与情绪之间关系的认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种不同性质的需要(心理和生理需要)出发,考察了90名3-5岁幼儿对愿望是否满足引发的情绪认知,结果表明:(1)90%以上的幼儿都能理解愿望满足将引起积极的情绪反应;(2)他们对愿望不能得到满足时引起的消极情绪反应的认知要显著差一些,表现出明显的年龄发展趋势,并且这一理解依赖于需要的性质;(3)在心理需要与生理需要相冲突的情况下,多数的3、4、5岁幼儿作出符合主人公心理需要的情绪判断.这些结果从愿望产生的根源上揭示出幼儿对基于愿望的情绪的认知发展,探测到其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需要优先效应",扩展了当前对幼儿朴素情绪理论发展的认识,对父母的育儿实践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有意说谎是幼儿为达到某一目的或满足某种欲望而有意为之的行为或陈述,是情境性行为。5岁幼儿有意说谎具有过渡性、转折性、动机性和矛盾心理体验性的特点,是自我中心的突出表现。幼儿有意说谎有其主观心理因素,也有客观环境原因,成人应注意教育与引导。  相似文献   

13.
有意说谎是幼儿为达到某一目的或满足某种欲望而有意为之的行为或陈述,是情境性行为。5岁幼儿有意说谎具有过渡性、转折性、动机性和矛盾心理体验性的特点,是自我中心的突出表现。幼儿有意说谎有其主观心理因素,也有客观环境原因,成人应注意教育与引导。  相似文献   

14.
提到科学活动,大家就会想到发明、火箭、宇宙……这些内容,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无法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的,也容易吓住孩子.那么,如何让小班幼儿对科学感兴趣呢?我发现绘本这一独特的表达形式能抓住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幽默风趣的画面也满足了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能将他们轻松地带入科学探索的快乐之旅.我尝试以科学绘本为原型,将科学绘本中的内容进行拓展、整合,创设了比原来的语言材料更为广阔、更富内涵的探索情境,让孩子在阅读和探索中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快乐的绘本阅读中,我是艺术的引领者,孩子和我在轻松自然的情境中,快乐地玩着“抛接球”的游戏.  相似文献   

15.
1情绪管理绘本有助于对幼儿进行情绪教育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书塑造人格”。绘本作为早期阅读的重要读本之一,有着其丰富的教育价值。绘本具有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不仅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也能够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例如“小熊维尼”情绪管理图书,就是一套引导幼儿进行情绪管理的绘本。这类绘本对幼儿的情绪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绘本教育活动中,关注绘本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绪情感,让幼儿学会表达、控制、调节、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的社会情绪化。  相似文献   

16.
一、游戏活动与幼儿自主性发展现状活动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源泉与动力。而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占据的时间最多。它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特殊结合,在游戏中儿童玩得象社会生活一样逼真。(如“开医院”就好像自己真是一个医生;“上学校”就真的象一个学生。)这个时期的儿童正处于渴望模仿并参与成人的各种社会生活,但实际上又缺乏这种能力的阶段,游戏恰恰适合幼儿这一特点,又有助于这一矛盾的解决。幼儿在游戏中,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愿望得到实现,从中寻求到了快乐。在幼儿的游戏中,自主性又是游戏的主要特点。平…  相似文献   

17.
游戏是一种自发的、不寻常的行为,这种行会让幼儿快乐,满足幼儿的需要和愿望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佳形式。课程游戏化将最佳的教育因素和游戏形式结合起来,实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置区域游戏时,要充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引导幼儿经历自主探究、问题解决、深度理解、知识迁移等学习过程,帮助幼儿达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最终学会学习,热爱学习。下面以中班项目活动“益智区与闯关游戏”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将课程游戏化理念融入区域游戏中。  相似文献   

18.
刘丽 《幼儿教育》2012,(26):4-5
看到这个题目,许多家长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会。如为孩子买东西,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各种愿望……没错,需要的满足是幼儿快乐的源泉。但是,幼儿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他们不仅有物质需要,更有心理需要。一味满足幼儿的物质需要,只能使他们获得短暂的快乐,这还不算真正地尊重孩子。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各种心理需要。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出现行为偏差。比如,当孩子听到家长当着别人的面,批评自己"我们家孩子只知道吃,什么都不喜欢学"时,他就会感到自尊心受  相似文献   

19.
绘本,正悄无声息地进入到幼儿阅读教学的领域,经典的故事、生动的情节、精美的图画,无一不吸引着幼儿的眼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环境为幼儿选择合适的绘本,让幼儿在阅读中充分感受绘本的魅力。在选择优秀读本的基础上,应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快乐、自主地阅读,激发幼儿的阅读愿望。  相似文献   

20.
设计意图 新入园的幼儿由于来到与家庭迥异的幼儿园环境,情绪很易波动。而此时的大班幼儿,经过两年的幼儿园生活,各方面的能力都已较强。而且,他们心中都有强烈的“当大人”的愿望。因此,我设计了新生入园“大带小”活动,一方面满足大班幼儿的心理愿望,一方面减轻新入园幼儿的孤独感、焦虑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