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与日常谈话相比,外交谈话曼讲究语用.除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以外,外交谈话还遵守对等原则.对等原则的语用定义是:交谈双方努力在言辞和所谈及的问题上保持平等地位.基于这一原则的意向行为和语用策略表明,对等原则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相比,具有更高一层的语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言语交际必然要遵循着一定的语用原则,国际外交活动更是如此,外交言词更是常常通过各种会话策略,来使外交活动顺利进行。本文以外交家周恩来精辟的外交言语为例,浅析了外交语言与合作原则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语用原则(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指导下,通过对多个外交案例的分析,印证了外交话语中的模糊语其实是讲话人的一种交际策略,从而使我们能更容易、更准确地理解外交话语。  相似文献   

4.
随着各国之间交流的日益频繁,对话成为国家交流的主要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外交风格决定了国家的外交语言。以外交语言特点为基础,以外交语言翻译原则为出发点,探讨外交翻译策略,分析外交翻译与其他文本翻译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外交语言是一种特殊领域的话语形式,属于政策性语言,往往关涉国家利益和对外关系,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灵活的外交文体特点。外交语言结合外交的特点需要表现出既明确又模糊的辩证统一性,并善于使用礼貌、回避和主题转移等语用策略。在外交翻译过程中,应当坚持精准统一、通俗易懂、灵活主动的翻译原则,采取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更准确、忠实地传递原语信息的内涵与外延,避免不必要的漏译和误译,阐明本国政治立场,在外交事务中发挥更好的沟通与交流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用模糊作为政治外交中的一种策略手段,如能恰当运用不但可以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而且可以无损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语用模糊是外交人员不可或缺的交际艺术。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对中国新时期“大外交”格局的形成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一是在外交主体上的突破,既重视首脑外交,又积极开展政党外交、民间外交;二是在外交对象上的超越,既重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又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积极开展与第三世界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三是在外交内容上的拓展,既有政治外交,又有经济外交、文化外交。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虽然许多学者对语用模糊作了深入研究,但很少分析外交语言中模糊信息的语用功能和翻译策略。本文在分析模糊语言在外交活动中发挥的语用功能的基础上,总结了外交口译活动中模糊语言的口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顾维钧是现代中国名的外交家,他主张自主外交、超党派外交和和平外交。分析顾维钧与中国现代外交,探讨个人、外交与国家命运的关系。外交官的事业,并不是建立在个人奋斗的基础上,而是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只有国家的强盛,才能根本改变外交状况。  相似文献   

10.
论外交保护制度的发展—兼评《外交保护条款草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交保护制度建基于国家责任制度、国家主权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2006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二读通过的《外交保护条款草案》是该制度的最新发展成果,它扩大了外交保护的对象,明确了外交保护条件中的国籍原则和用尽当地救济原则,但在对外交保护的性质界定、外交保护适用的国籍条件和用尽地方救济原则的例外情形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等方面尚待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以顺应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权保护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处理对外关系上,既坚持刚性原则,又采取柔性策略。坚持刚性原则,维护了民族尊严、国家利益;采取柔性策略,获得了必要的外援支持。在刚性与柔性有机统一中为革命和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国内条件,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外交之路。  相似文献   

12.
官科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1):134-135
在外交活动中人们经常会使用语用含糊这一语言策略,通过含糊的语言形式传达某种言外之力。顺应论指出语言使用者应当顺应语境做出恰当的语言选择,这为理解语用含糊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外交活动中的各种语用含糊策略顺应了交际语境,体现了使用者高度的政治智慧和语言技巧。  相似文献   

13.
Pragmatic vaguenes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Furthermore, it is an important strat- egy widely used in diplomatic language.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pragmatic vagueness by analyzing diplomatic English. Employing pragmatic vagueness in diplomatic language can help a diplomat to gain foremost national interest and win honor for his/her motherland.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外交语言也不例外。作为外交语言的一种策略和语言技巧,恰当地运用委婉语言可以满足特殊的社交需要,完成交际任务。外交委婉语是外交人员不可或缺的交际艺术。从语用学的视角对外交语言中的委婉现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存在的语用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三个方面对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外交策略进行了分析 ,突出了她外交策略中的灵活善变、游刃有余的特征。正是在叶氏时期 ,俄国走出了外交的低谷 ,扩大了国际影响 ,成为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在外交领域,模糊限制语对说话人在外交场合宣示立场、消疑释惑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外交语言中的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及功能、类别进行研究,具有现实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语言使用中的模糊现象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对模糊语言和将模糊理论运用于各种文体的分析是近些年来中西方语言学家所致力于研究的课题,本文分析外交语言中模糊现象的特点及表现形式,并从语用的角度出发,对外交语言中模糊现象的功能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外交官利用外交语言的模糊性能达到隐藏信息、表达谦逊礼貌、表明立场制造幽默等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面对驱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形象和赢得国际社会理解与认同的要求,新中国提出了主动塑造外交新形象的思想,设计了新的外交形象的基本内涵,规定了塑造者的基本素质,确立了塑造的基本原则,对外交形象作了全新的塑造,使新中国获得了并不完全与国力相称的良好的外交形象。  相似文献   

19.
外交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交思想的形成,发展变化,走向成熟伴随了他革命的一生。毛泽东的外交思想是灵活的、务实的,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它长期作为我党我国的基本方针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指导意义。今天,当历史已迈进崭新的21世纪时,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指导意义并未因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丧失。相反,发掘其中的精髓对于当今我们制定更加合理、更加适宜的外交政策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