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往有人把近代基督教新教循道公会在黔滇川多民族地区传播并引发广泛的社会改革运动,笼统归之于外国传教士的作用.据一系列新发掘的资料可知:它的外因是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浪潮下来华的出身于英国社会下层和少数民族的柏格理等传教士;但发挥决定性主体作用的则为中国西南各族群众,没有他们,就没有这场在国内外影响深远的宗教与社会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四大政治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这四次政治运动中,西方传教士采取的态度不同。他们除了对义和团运动采取敌视态度之外,对其它三大革命运动基本上都表示支持。持这种态度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中国社会接受西方文明的内在冲动和资本主义鲜明的扩张掠夺性。西方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活动,既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互动发展和异质文化的碰撞、选择和融合。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尤其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但是由于传教士的帝国主义文化优越感和救世主心态,加上基督教自身的保守性、传教士思想的局限性,基督教和中国文化的这次对话成为霸权主义行为,本质上与父权制社会的性别主义相同,而真正有效的平等对话还有待于双方的进一步探寻.  相似文献   

4.
来华传教士积极投身于近代中国的放足运动。他们利用大众传媒抨击缠足陋习,剖析缠足之害。依靠宣传攻势动摇传统观念和舆论导向,并在全社会发起反缠足运动,倡导放足新风;教会女校率先实施放足运动,教会女生适逢其会,充当了中国近代放足运动的先行者,女校的实践具有开拓性意义;天足会是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反缠足组织,以民间社团的形式出现,在全国形成网络,成为清末在中国倡行放足运动的主要力量,正是他们的艰苦工作最终将放足运动推向整个社会。传教士在中国的这些活动,在主观上体现了基督教义的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在客观上成为近代中国历史进步和社会演进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后,中国国内要求改革变法的呼声越来越高,西方传教士在斯时中国的政治改革中充当了重要角色:他们通过广学会传播西学,推动了维新思想的兴起和发展;他们结交朝中权贵和维新派,鼓吹变法,对变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传教士的努力,应给予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背景材料】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把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来华的传教士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的典章制度,16世纪中期来华的传教士克鲁  相似文献   

7.
清末是中国学校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渡时期,当时来华西方新教传教士以<万国公报>等为主要舆论阵地,提出建立以西方教育制度为蓝本的新式学校教育体系的改革方案,从而诱发了清末教育改革运动.因此,我们今天探寻清末中国新学制改革的思想来源时,不应忽视或回避在华新教传教士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美国德鲁大学(Drew University)馆藏资料为主要基础,描述清末福建美以美会教会两次内部争论,力图从新角度探讨清末基督教史。文章认为:西方传教士并不是清末中国基督教的唯一代表。中国基督徒、西方传教士,同样是清末传教运动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清末福建美以美会,传教士的内部矛盾与华人基督徒的影响密切相关。双方的互动交流构成清末基督教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从一开始就与鸦片问题纠缠在一起.早期来华传教士与鸦片贸易、鸦片战争之间的某些纠葛,引起了中国人的许多误解,对基督教在华传播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鸦片问题的日益严重,在来华传教士的倡导下,中国基督教界掀起了一场以"身体拯救"为中心的反鸦片运动.来华传教士不仅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大力宣传鸦片之害,反对鸦片贸易和鸦片吸食,而且在各地成立专门的戒烟所,实行劝说、药物治疗以及强制相结合的治疗手段,帮助中国人戒除鸦片.在这场运动中,来华传教士始终以鸦片对身体的伤害为切入点,而以"灵魂得救""信仰福音"作为戒除鸦片的根本方法和最终归宿.这场运动虽然在根本上服从于传教士的传教利益,但是也体现出传教士深切的人文主义关怀,因此它在拯救中国人身体的同时,对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独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教医学传教士是传教士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传播医学和宗教的同时,还通过多种方式将近代西方的天文、地理、地质、矿物、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和国际法、经济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社会科学知识传入中国。这些科学传播活动虽然有限,但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联系甘肃近代社会的特点,论述近代外国传教士在甘南各地的传教活动及基督教没有在甘南广泛传播的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2.
徐敢良 《文教资料》2006,(21):28-29
中国古代虽有女教,但无女学,没有正式的女子学校教育。到了近代,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兴办教会女学,在其启蒙下,妇女的教育权利及其自身价值逐步被国人关注。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缓慢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发端。  相似文献   

13.
詹艳 《文教资料》2006,(26):83-84
鸦片战争之后,伴随着传教士的到来,一些西方优秀文化不可避免被夹带进来,影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变化传教士的活动对于中国近代的教育体制的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说,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过程中,传教士充当了不自觉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华文报纸由外国传教士创办。宗教宣传是传教士最早的办报理念。报刊在发展中逐渐以宣传资产阶级言论自由、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观念、主张中国改革封建主义政治体制为特征。传教士的早期办报特征,在某种意义讲也决定了近代华人早期办报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晚清西方来华传教士是当时中国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把创办学校教育作为在华传教的重要辅助手段,客观上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文章以晚清来华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得出如下研究结论:传教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示范者;传教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参与者;传教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西方传教士把办学作为其贯穿始终的传教士方式,而这种传教士方式也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梳理了近代西方传教士在华办学历程,据其发展程度和特点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进而分析了其对近代中国社会深远影响,首先是冲击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和制度,其次加快了中国教育现代化地进程,并且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宗教导向.认为其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末时期,在华基督教传教士以日本为典范,宣扬“西学”对日本社会变革影响的言论,对中国当时学习日本活动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引导作用。然而在运动开始之后,传教士又作出了消极的反应,担心日本对中国可能产生重要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明代晚期,基督教进入中国,基督教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其策略是不断变化的,最早传教士采取的是与佛教认同的策略,后来他们逐渐认识到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于是改变策略,开始向儒家靠拢,并批判佛教,同时,传教士还以西方的科学知识的工具传播基督教教义,使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有了一定的进展,他们在中国建立了几处传教的基地,并发展了一些信徒。  相似文献   

19.
近代来华传教士对科举制度的反思与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教士来华后对中国的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猛烈的批判,他们既批判科举考试空疏的内容和繁琐的形式,又主张保留八股时;既赞赏科举制度的内在价值,又要求增加西学内容;既鼓吹兴办新学校,又倡议保留旧功名。这是传教士“以中较西”和调整传教策略的结果,又是近代中国复杂社会环境的产物,也是部分传教士“中国情结”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封建社会的改革运动,是地主阶级面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压力,被迫在不触动其所有制基础的前提下,力求调节和革新已落后陈腐的社会关系而进行的。把握改革运动的规律,可以将这些改革归结为两类:一是统治阶级的自新运动,一是自救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