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来长篇小说《空山》刻画了许多独具特色的藏族女性形象。她们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既有深受藏族宗教文化熏陶而具有神性色彩的传统女性,也有眩晕于时代潮流而成为失败者的年轻女性,还有具有现代女性意识的新型知识女性。她们以各自独特的生命体验共同组成了特定时代藏族女性形象的画廊。  相似文献   

2.
韩琦 《华章》2012,(27)
在川端康成的小说《雪国》中,主要写了两个女性人物:驹子和叶子,她们与小说中的两个男主人公岛村、行男存在着感情上的纠葛.对于他们四人的感情纠葛,作者并没有花太多的笔墨,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寓意更深的人物刻画上.本文从小说的作者对驹子和叶子的人物刻画上着手,来探究她们两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路遥的《人生》中主要塑造的两个女性人物的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路遥作为一个男作家是如何在自己的男权中心意识下想象与虚构出这两位截然不同的女性的。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两个女性形象都是路遥从男性中心的立场出发而作出的对女性形象的设定,而并不是循着女性自身的真实,包括女性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她们与时代的真实联系来刻画的。路遥对这两个女人的刻画仍然是没有脱离男性想象中的"天使与妖女"的范式,女性在男作家笔下又一次失去本真和自我。  相似文献   

4.
杨欢 《文教资料》2011,(33):12-13
对《聊斋志异》中花鬼狐妖的研究可谓不可胜数,而凡俗女性却没有被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重点对作品中的凡俗女性进行审美观照.并试图探求她们身上所反映的蒲松龄的名士气息。  相似文献   

5.
罗康宁 《文教资料》2012,(34):76-78
严歌苓的《扶桑》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敏感及其温婉的笔触扣问着一段爱欲与文明夹杂的斑驳晦涩的历史,塑造出一个充满神性的妓女形象——扶桑。作者通过扶桑寄寓了她对理想的东方女性的文化期待。读过《扶桑》的人绝不会忘记她那具春天般炽热鲜活的身体及其源源不断地散发出来的春天般温暖的母性情怀,也绝不会对她痴痴地近乎蒙昧地坚守一份天堂般的自由而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两位杰出的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和托尼·莫里森的女性意识。《紫色》和《最蓝的眼睛》分别是她们的代表作。分析了在这两部作品中,两位作家经过细致的刻画,描写了黑人女性的生活现实。在“有爱世界”和“无爱世界”中存在着能够觉醒和始终迷失的黑人女性意识,“妇女联盟”也对黑人女性意识觉醒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说岳全传》刻画了大量生动的女性人物形象,其中重点刻画的是岳母、梁红玉和秦桧妻王氏。她们分别是我国古代贤妻良母、巾帼英雄与邪恶女人的代表。《说岳全传》对女性的角色定位仍是传统的。这是由时代和作者本身两方面的局限造成的。《说岳全传》刻画的女性人物,给人以独特的美感,能增添读者的阅读趣味。  相似文献   

8.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白先勇、田纳西.威廉斯这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剧作家却能在各自作品中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而其各自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散发出她们特有的魅力。这些女性人物在时代背景、身世遭遇、性格特点等三个方面有着某种契合,虽然她们来自不同国别、不同阶层,却有着殊途同归的悲惨结局。她们的迷茫失落是一代代人共有的青春创痛,也更是一代代人共有的时代创痛。本文选取三部作品《谪仙记》、《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和《欲望号街车》的女性人物形象,通过对这三方面的评析,加深我们对这些迟暮美人的理解,深化我们对时代变迁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白先勇、田纳西.威廉斯这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剧作家却能在各自作品中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而其各自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散发出她们特有的魅力。这些女性人物在时代背景、身世遭遇、性格特点等三个方面有着某种契合,虽然她们来自不同国别、不同阶层,却有着殊途同归的悲惨结局。她们的迷茫失落是一代代人共有的青春创痛,也更是一代代人共有的时代创痛。本文选取三部作品《谪仙记》、《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和《欲望号街车》的女性人物形象,通过对这三方面的评析,加深我们对这些迟暮美人的理解,深化我们对时代变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女性作为格非创作的关键词之一,成为解读格非及其作品不可或缺的一个视角,在他的新作《望春风》中塑造的众多女性人物,她们的创造透示了格非作为男性作家对女性的态度和观念,本文将结合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作品中的重要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揭示格非女性书写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们》是苏联作家扎米亚京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作品一直被评为政治题材小说,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小说作为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特别是在小说三要素之一——人物的塑造上,对几位女性号码的描绘,她们个性各异,却都有典型的时代气息,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的新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2.
余华是著名的中国当代作家,其作品多以细腻的描述刻画丰富的人物形象。《活着》以小人物福贵的视角,诉说了中国从现代走向当代一段时期的变化以及整个家庭命运的更迭。本文拟从聪慧明理的顾家女性、历经苦难的坚韧女性、活着之上的抗争女性三个方面来探讨余华小说《活着》中的女性形象,旨在借助家珍、凤霞等鲜活的女性人物,揭示余华作为男性作家如何在作品中塑造女性的多面性格及其形象背后的多重意蕴,以此更好地关照余华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相似文献   

13.
旅美作家严歌苓惯常塑造那些处于弱势的女性形象。在她笔下,这些人物看似活得懵懂、卑微,甚至屈辱,但其实她们才是真正地懂得生活,拥有着生命本真意义的一群人。并且这些人物形象还都纠缠在文本的内部,她们互相印证,形成了一个连续而完整的意象系统,共同完成了严歌苓对东西方文化生存之道的认知和诠释,并为读者打开了一扇解读严歌苓作品内涵的窗户。小渔、扶桑、王葡萄这三个人物形象都表现出了严歌苓小说中以弱势求生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长篇小说《刀锋》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毛姆的代表作,也是其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小说中的三位女性人物——伊莎贝儿、苏珊和索菲,分别代表了当时社会中的三类女性。作者毛姆通过对这三位女性人物的刻画,反衬出男主人公拉里的崇高,同时也流露出作家自己对于女性的成见。  相似文献   

15.
华裔女性作家谭恩美和非裔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是生存在美国白人主流文化里的边缘作家,她们的身份和她们的文学一样被烙上了"他者"的标签。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特别是斯皮瓦克的"属下"理论,我们可以看到谭恩美作品《百感神秘》和托妮.莫里森作品《所罗门之歌》里女性人物的具有浓厚的属下气质。但是"属下"女性们用她们的方式在"说话",同时她们的属下气质不会因为"说话"而得到消解。  相似文献   

16.
《奥塞罗》是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之一,其中女性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苔丝德梦娜和爱米莉亚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她们是当时社会妇女的典型代表,具有鲜明的个性,是本剧中的关键性人物。  相似文献   

17.
秦泽玺 《文教资料》2009,(14):15-16
以善于关注男性世界、塑造“硬汉”形象而著称的作家海明成.在他的作品中也刻画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人物。本文选择从文本入手,试图通过分析《永别了,武器》中的女性人物凯瑟琳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是在男主人公形象塑造中存在的作用与影响,来表明这些女性的地位并非是一味的从属与附庸.她们对男性有着无法估量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西厢记》作为元杂剧的代表作之一,塑造了崔莺莺、老夫人、红娘三个光彩照人、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虽然形象各不相同,但她们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人物的生活,具有封建时代女性的共性和真善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生命册》中刻画了众多的女性人物,她们不是一概而论的,也不是男人的依附和陪衬,作者给予她们每个人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生活方式,使得她们成为了这部作品的亮点之一。试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入手,解读那些游走在城市与乡村、物质与欲望的之间的挣扎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呼啸山庄》是英国19世纪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小说的主人公虽然是弃儿希斯克里夫,但是,围绕希斯克里夫的两个主要女性的爱情悲剧却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她们爱的真切,不顾一切后果;但当爱变成恨时,她们又恨得悲切,最终郁郁而终。她们为爱而生,却因爱成恨。为爱而死,正如作者艾米丽·勃朗特所说:“我爱,我恨,我受苦。”而作者艾米丽·勃朗特,作为女性作家,把自身的创作和英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完美的结合到一起,谱写了一部女性的爱情悲剧。本文就《呼啸山庄》中体现的爱恨交织的女性爱情悲剧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