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作为社会精神产品生产的环节之一,虽然是不可或缺的,但它的本质特性是什么?工作范围是什么?所起的作用如何?并没有公正的统一认识。因此,编辑工作者的职责也就不够明确,他们的权益和社会地位也未见诸法律上的承认和保障。至于社会舆论,更是众说纷纭,有说编辑是“为他人作嫁衣者”,“光采在人,辛劳在己”,“三教九流所不列”;有说编辑“并无专长”,只是个“杂家”。这些都是鄙夷之见,或自我菲薄之说,也有与之相反的看法,认为编辑必须“学者化”,真正配称“编辑”的,都是具有深知高见的学者,“非学者无能审改学者之稿”云云。事实证明,对“编辑”这个概念加以溯源、探流,给“编辑工作者”正名分,是十分必要的。就英语而言,据商务印书馆1984年6月第二次修  相似文献   

2.
实事求是看待“编辑学者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学者化”这一提法本身并没错,正如现代作家、编辑孙犁先生所说:“编辑必须有学问,有阅历,有见解,有独到之处,应该成为学者或作家.”作为一名编辑,特别是做一名学术期刊的编辑,其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学术功底,有进行科研的能力.可问题是我们在讨论这一问题时,不能不切实际.根据“学者化”的口号,有人提出,“对自己所负责编辑的某一学科或主要学科,如文学、历史、哲学等要具有比较完全系统的把握,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学报编辑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王蒙提出“学者型作家”,天津编辑林辰随之提倡“编辑学者化”,即要求编辑应是“专家”抑或“学者”。自此,“编辑学者化”便成为编辑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就此问题,业内人士在当时就发表了不少文章,进行过讨论,引起过争鸣,时至今日,这一口号已经被沿用为一种理论观点、基本概念,进入了一些编辑学的理论专著。林辰先生所谓的“学者化”,指编辑具备既专且博的能力,即要求编辑人员在编辑学之外对某一学科有相当精深的研究;对编辑工作中所负责学科及其相关领域有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较深厚的科研功力;能成为某学科…  相似文献   

4.
李皓  李大为 《记者摇篮》2009,(10):36-36,44
当下,关于报纸媒体与其附属网站之间关系的讨论与思考,一直是相关学者们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的学者认为,两者应该互相独立,无论财政还是管理建设团队;有的观点则认为,网站应该成为其所在报纸媒体集团的有力补充和重要支撑。笔者采访了大连晚报的多位记者和编辑,力求从服务的角度来分析二者的关系,并对相应的建设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编辑学者化”提倡者的本意也许并没有错——通过研究提高专业理论水平。这方面的成功例子也可谓不少,中外名人中就可随手举出许多。问题在于要当好一个编辑,首先的和重要的是“编辑化”而不是“学者化”。如果你是一个编辑,且具有学者的本领,但却缺乏编辑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那么能否说你算一位合格的编辑呢?恐怕不能。编辑和学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是两  相似文献   

6.
关于编辑和编辑学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关于编辑学的建立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要建立编辑学,应该先把编辑和编辑学的概念探讨清楚。这里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一、编辑的概念如果不是对于“编辑”这个词进行字面释义,而是对编辑工作的内涵进行研究,就会发现各学者的表述差异很大。陈景春认为:“编辑是社会精神产品生产流程的一个中间环节,它以物态化生产为目的,对精神产品的原稿进行选择和加工。”  相似文献   

7.
“校对是一门大学问”,大在哪里?有何为证?这是个需要多方论证的问题。 一、名人如是说,我辈意如何 我国自元代以来,有不少学者提出“通儒校勘”的问题,认为只有“通儒”才堪当“校勘”大任。近代学者陈垣先生提出,“校是非”的理校法,“须通识者为之”。他认为,能够完全胜任校对任务的人,必须是通才,有大学问。 梁厚甫(美籍华人学者):“我向来佩服校对出身的报人。我每进报馆,先和校对点头,然后及于编辑,因为他们是‘文章司命’也。”把校对工作者看成是掌管文章寿天生死的文运星官。确认校对职责大。 郭沫若:“《青铜器时代》和《十批判书》都由我自己校了几遍,但终究不免仍有错字,深感校对之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在有关中国编辑史的研究中,不少学者指出,孔子是我国古代第一位编辑家。本期与下期连续刊载的《论“述而不作”——中国古代编辑思想史论之二》一文,即是侧重于编辑工作的角度,对这位中国“编辑工作者第一祖”(戴文葆先生语)的著名的“述而不作”思想的研究。作者稽考钩玄,探幽索微,系统分析了古今学者的有关阐述与评价,并由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出版自由”,最初是作为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中的一个口号提出来的。在当时,它的进步性体现于“资产阶级反对  相似文献   

9.
编辑工作者的使命是什么?长期以来,特别是编辑出版进入三十年改革发展时期以来,人们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有着许多种想法和说法。虽然都各有道理,但我认为,第一要义是“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0.
关于编辑学者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关于编辑“学者化”问题已提出多年,近年来又有一些论者为此开展讨论,主要有两种观点:即编辑可以走学者化道路和反对编辑学者化(这些观点的文章散见于《出版发行研究》1989年第4期和《编辑学刊》1989年第1期和1990年第2期上)。这一讨论持续了一年有余。我们认为这种讨论是很有意义的,它能深化对现代编辑的重新理解,明确编辑的工作性质和成长方向。今就讨论中的一些问题,谈谈我们的想法。一、从学者和学者化概念看编辑学者化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不论是哪种观点,都忽略了一个基本前提,这就是什么是学者和学者化这两个概念的内涵。虽然明确这些概念不难,但它们是问题讨论的出发  相似文献   

11.
青年编辑的多维化成才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编辑的多维化成才目标●毛善锋【南京】近10年来,关于“科技编辑学者化”问题,已经发表了不少文章。看法上,有的相近,有的截然相反,各有各的倡导者。这似乎可以说明编辑界对人才培养这种事关大局的问题都很重视,但尚无基本的章法可循。在英语中有句谚语:“A...  相似文献   

12.
鳞爪录(五)     
“公允”与“个性”一般地讲,著作者都希望编辑在取舍稿件时要公允。而作为编辑工作者来说,衡定稿件时能否真正做到“以质取书稿”、“以质取文章”,又确实是其职业道德高下的重  相似文献   

13.
"编辑学者化"还是编辑"编绩"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蒋永华  陆炳新 《编辑学报》2003,15(5):381-382
“编辑学者化”已成为编辑界特别是高校学报编辑界的主流口号,影响甚大;但这一口号,存在混淆概念、逻辑关系不严谨、极易歧解的毛病。从实际工作考察,它不利于引导社会准确、客观、科学地评定编辑工作的业绩。为了编辑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这一口号重新审视。建议建立以“编绩”为核心的编辑工作评价体系并出台对编辑的奖励政策。  相似文献   

14.
一对于“编辑学者化”的意见,不外赞成和反对两种。我则既不完全赞成,也不完全反对。我认为,不能笼而统之地提“编辑学者化”。某些编辑应学者化,另外一些则可以是非学者化的。这是因为,编辑群体的构成是十分复杂的。乍看大家都是编辑,其实编辑与编辑之间差异很大。工作对象不同,编辑性质各异,编辑主体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和多层面性。且不说各类出版社和报纸的编辑,仅看期刊编辑队伍的构成就够多姿多彩,层面丰富了。就刊物性质和类  相似文献   

15.
论编辑学者化的特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编辑——学术刊物编辑的学者化问题已经讨论了近20年,十分热烈,又分歧很大,笔者所见相关的论文、著作就有数十篇(部),相佐相反的观点,形形式式,不胜枚举,但大多集中在编辑学者化的结果上。大致的争论历程是,先是提出编辑应该是相关专业的学者,后来有人反对,认为编辑就是编辑,学者就是学者,谈编辑学者化是误导,使编辑成为学者,削弱了编辑队伍,后果严重;再后来有人进行调和,认为编辑学  相似文献   

16.
杨宏斌 《新闻前哨》2005,(10):34-35
现在各媒体的采编人员都在努力贯彻落实“三贴近”,改进新闻报道。作为采访记者如何做到“三贴近”?笔者以为,记者要把“三贴近”落到实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克服当前日趋严重的记者的“编辑化”倾向。什么是记者的“编辑化”倾向呢?笔者以为,记者的“编辑化”,就是记者不运用采访的手段、却用编辑的手段来完成记者应该完成的工作。通俗地说就是:记者没干记者应该干的活儿,却干了编辑该干的活儿。  相似文献   

17.
关于编辑工作的规律问题,一些同志提出了很好的看法。有的同志认为有三条:认识规律、写作规律和传播规律。有的同志提出六条:编辑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律;图书发展规律;编辑出版有计划按比例的规律;读者需求规律;图书质量规律;编辑加工规律等。还有的同志则概括为一句话:“为精神产品获得适于实现其社会价值而促使其从创作过程向制作过程转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毫无疑问,这些看法都是有根据的。所谓规律,按列宁的话来说,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本人认为,探讨编辑工作规律,不要局限于研究编辑过程,还要研究编辑活动同出版事业内部  相似文献   

18.
还是提倡两个“家”在当今的年代里,随着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不断发展,新的语词应时而生。“T型”编辑这个词汇的出现,便是一例。所谓“T型”编辑,系指编辑知识面的广度和专业知识的深度的结合而言。只具有专业知识深度的“|型”编辑和只具有知识面的广度的“—型”编辑,都不是太适应今天编辑工作的要求。唯有既有各科基础知识的广度,又有专业知识的深度的“T型”编辑,才能真正做好编辑工作。我非常赞同对编辑工作者知识结构的这种认识。以往,人们对编辑的学业要求,说法莫衷一是。有的说编辑  相似文献   

19.
人才是本 质量立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量问题是我们编辑出版工作者时常关心、经常研讨的问题。从社领导到一线编辑都认为保证出版物质量。关系出版社的品牌与发展,关系出版物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出版社全体员工都要关注的大事,因而明确提出“质量是出版的生命线”,“坚持质量第一”的口号。新闻出版界也出现了不少出版物质量全合格的品牌出版社、品牌期刊社,甚至有些重点出版物实现了零差错,令人欣慰。  相似文献   

20.
编辑学者化研究述评立早一、编辑学者化的适用范围编辑的类型有多种,是不是各种类型的编辑都要学者化呢?一种观点认为,编辑学者化只适用用于学术理论编辑。张永中认为,编辑学者化是一个有条件的特指概念,不是一个绝对标准,它只适用于学术理论刊物或学术图书出版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