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话型女性形象"是大江健三郎通过阅读欧洲文学家的作品而提出的文学手法。借助该手法,大江成功地塑造了仓木麻里惠这一女性形象。不过,在创作的过程中,大江仍然发挥了其独创性,将"神话型女性形象"的手法和日本"私小说"传统相结合,写出了《人生的亲戚》这部独一无二的作品。该作品既传达出了大江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考,也是他将欧洲文学手法日本化的一次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走出女性神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理论观点对张爱玲的作品进行了阐释,认为以女性书写的世俗化走出女性神话是其创作的基本倾向。张爱玲拒绝了超现实的家庭神话和虚幻的女性本质,以平静的写实作底子揭开了家庭婚姻生活厚重的帷幕,让衣冠楚楚的“饮食男女”们一个个现出了他们的凡胎俗骨。全文从三个方面结合张爱玲的身世及个人感情体验对其作品中的情绪象征、意象氛围、人物心理分析及婚姻生活中的两性关系、亲情关系等进行分析,从而对其独到的女性意识从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历史的角度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透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文本表层,可以发现在许多文本深处隐含着女娲神话原型。女娲神话原型在当代女性文学中的置换和变形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一是对“当代女娲”的深情礼赞;二是女娲原型的“魔幻变调”。这是女性传统文化心理积淀与女性现实处境在特殊历史阶段一次“遇合”的产物,使女性文学焕发出了深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张尚信 《考试周刊》2012,(73):20-21
中国文学对神话中神祗女性的称谓一向是“神女”,“神女”被“女神”取代源于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翻译,“神”和“女”的主体更易显示出女性神格的差异。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地母形象及女性在爱情中地位的差异,进一步论证中西神话中女性神格的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中国女性文学之性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本世纪女性文学的性从社会转向了个体;其次,本世纪女性文学性的基础从精神的和谐走向感性的需要;再次,中国女性文学的性发展呈镜像化趋势,真正成为不可穿越的性别或世界的神话。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8世纪时,在希腊原始住民长期的口口相传中产生了最早的文学产物-古希腊神话,古希腊神话起源于古老的爱琴海文明,是西洋文明的始祖,也是西方文学的启蒙。古希腊神话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展现了古希腊人民对自然、对人类、对社会的思考和体会,在一个个的神话故事中,每一个英雄主人公都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物特征,不管是人,还是神,都被塑造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在这些英雄般的主人公中,女性角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尤其是《荷马史诗》中的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美神阿芙洛狄忒以及美杜莎、海伦、美狄亚、潘多拉等极具个性的人物充分反映了那个崇尚英雄主义的时代的风貌,在她们的身上,能看出在西方男权思想的统治和压迫下,妇女们所经历的斗争与苦难,同时也能发现女性意识的雏形已然形成。本文旨在针对古希腊神话中的经典女性形象,对古希腊文学中出现的女性意识雏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希腊神话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神话中的女性往往与灾难、万恶结缘。但她们中极少有十恶不赦的反面典型,而呈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的非伦理化色彩和更加本真的原生态特征。与中国神话相比,希腊神话凸现的是“真”,并与“美”紧密相连,女性形象之“美”的塑造偏于个性与率真,从而淡化了伦理道德层面的“善”。原始神话对女性形象的不同描写,影响了中希两国女性文学形象的特点与趋向。  相似文献   

8.
安妮宝贝是网络文学的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她的小说不仅体现了超文本性的文学写作的特点,而且以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回应了大众文化的潮流。本文主要是对安妮宝贝的小说的女性视角的特异性作初步的探讨。其女性视角又是通过解构父系神话、解构母系神话、解构“姊妹情意”三个部分来构成反“菲勒斯中心主义”。对此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利于我们对网络小说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对当下的女性主义文学研究也是不无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文学自神话而来,莎士比亚深受古希腊文化的浸润,他的四大悲剧中的女性形象既来源于现实,又脱胎于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神话的移位,在置换变形的过程中保留了原本的东西,又演绎了时代发展后的新构建,体现了莎士比亚独特的艺术想像.文章选取5位典型的女性代表来探讨古希腊神话原型在莎翁四大悲剧中的显隐.  相似文献   

10.
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设专章论述了女性神话与女性生存现实的关系,女性神话把女性放在概念化的、超自然的观念的世界里,掩盖了分散在具体时空里的一个个具体的女人的真实面貌。而事实神话的路对一个个具体的女人是堵死了的,每个女人归根到底还是得独自面对自己的存在。所以说,在现实中的关系越具体,就越少会被神化,丢弃神话,只是要将行为感情激情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五四”以来的女性文学正是以女性话语主体的真实言说,一步步走出了女性神话的幻影,从飘渺的太空落到了坚实的世俗生活的土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东北民俗的文学化研究为切入口,通过分析东北民俗文学中的神话、民间文学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总结出"母性创世""女爱男"等独具东北文化特色的故事基础结构。东北二人转作为生长在东北这块土地上的民间艺术形式,其作品的创作和表演模式必然受到东北民俗的影响,二人转女性角色的塑造也深受东北民俗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影响,最后以二人转《蓝桥》为例,深度分析了女主角蓝瑞莲的女性角色形象,印证了前文观点。  相似文献   

12.
梅娘的小说写作是一种女性话语写作。她对女子命运的关注与同情、对男性神话的置疑与颠覆,以及表现在文本写作上的大胆创新与改造,都显示出女性话语的独有魅力。她为丰富文学的写作模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中女性存在的真实状况取决于女性的现实存在: 存在背景、存在环境、女性自身, 同时又因女作家的写作常带有想象色彩, 故本文在此基础上, 将90 年代女性文学主题范型划分为历史寓言、日常叙事、女性神话三部分, 并就此展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论张爱玲的女性写作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站在女性的立场上,作为一个与男性一样平等,一样具有人的权利与欲望的女性,她拒绝接受男性视觉下的女性神话:美女神话,贞洁神话,母爱神话;张爱玲作为一个对女人这一性别有着清醒体察的女作家,她打破了同时代女作家女权视觉下的叛逆神话、知识神话、革命神话。她的写作立场是女人而女性的。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文学的原型批评视域来看,"嫦娥奔月"作为"女性出走"主题的神话原型在中国古代置换变形为以"兰芝出走"为典型的带有行孝守贞、重情重德的主题特征的女性形象.至"五四"时期,再度置换为以"子君出走"为典型的昭显女性独立人格意识萌芽的女性形象."女性出走"主题神话原型在中国文学进程中的一系列置换变形为我们在当今时代重新认识、思考女性的社会身份、生存命运提供了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6.
卢虹荣 《文教资料》2014,(11):16-17,19
荣格认为文学形象归根到底是神话形象,是人类共有的最原始的遗产。弗莱提出其实神话就是原型。原型理论为寻找某些文学形象的起因提供了线索,也将不同时代人类共同的心理体验贯穿起来。从这一理论出发,《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与《圣经》中的阿荷拉在深层次上是共通的。通过对阿荷拉这一原型的置换。这部鸿篇巨制进一步强调了不同时代女性的相似命运,凸显了哈代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7.
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研究女性文学的论著比比皆是,女性文学的发展也是女性意识的发展,本文以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为例,论述了女性文学对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的推动。  相似文献   

18.
铁凝小说的女性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时期以来一直保持旺盛创作生命力的作家,铁凝将个人经验上升为对整个女性命运的关怀与体察,不断超越与提升着自己的人生境界和文学境界。铁凝小说的女性书写表现为对女性身体的纯净赞美,对女性族群自我戕害的坦然承认,对母性神话的历史颠覆以及女性未来生存状态的美好憧憬。铁凝小说女性自我的生命体认与书写具有鲜明的特色。既是女性化的言说,同时又是超越女性性别立场而更具普泛意义的关于人性的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19.
萧红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的作家。其作品通过对“女性神话”的否定,控诉了男权中心社会及其意识形态对女性的压迫,体现出清醒、自觉、愤激、独特的女性意识。她一生都在呼唤“女人的自觉”,寻求妇女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20.
黑人女性文学是当代文学批评实践中最为突出的课题,而身份认同既是黑人女性文学的经典母题、同时也是研究黑人女性文学的关键。对黑人女性文学中的身份认同研究进行概览并评述其优缺点,有助于深刻理解黑人女性文学、推进黑人女性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