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乐昌分镜"母题在宋明"戏曲"文学演绎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557—589)亡国后,帝王之家崩溃。《北史》零零碎碎地记载陈后主众妹妹的下落。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是乐昌公主的故事。后经过民间口耳相传,加上“破镜”、“分镜”等典故象征在唐诗上的运用,以及孟荣《本事诗》的补缀说明,发展出“乐昌分镜”这一学母题。这母题不但见于唐宋抒情学,还在南宋说唱学中出现。本主要从中国“戏…‘曲”发展的角度,考析“乐昌分镜”母题在南宋大曲、戏以至明代传奇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刘学云 《文教资料》2007,(16):91-92
乡愁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母题之一。在当代众多的“乡愁”作品中,席慕容的乡愁文学具有独特的魅力。这主要表现在其抒情对象的独特与专一、强烈的民族归属感以及与抒情对象相扣相和的意象选择。  相似文献   

3.
子弟书是满族八旗子弟所创立的独特的民间说唱形式,子弟书的题材中许多出自《水浒传》的故事,经子弟书创作者改编后,具有了别样的艺术活力,极富满族特色和市井情怀。子弟书关注英雄侠义母题、复仇母题、悍妇淫妇母题,女性形象大多具有满族女性泼辣直爽的特质;小说多运用满族方言口语,更具有民间特色;其浓郁鲜活的抒情特质也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4.
"死亡"是《哈姆雷特》中剧本人物反复思量的终极问题,同时也是高频发生的事件。"死亡"作为该剧本的重要母题,必然也有着丰富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哈姆雷特》中众多"死亡"事件分析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莎士比亚在众多的"死亡"情节中演绎着文艺复兴文化语境下基督教对"死亡"母题的宗教阐释,即救赎、皈依和沉沦。  相似文献   

5.
表现母爱,赞美母爱是永远的主旋律。此次教学设计中选取了同样母爱抒情母题的散文:《我的母亲》(胡适)、《我的母亲》(老舍)。这两篇文章写的都是"母亲",但由于不同的作家,"性情面目,人人各异",所以两篇文章各呈其妙,各有风采。具体从篇章主题、写作思路、写作特点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旨在充分理解文本,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学会在平淡中体验亲情,从而学会怀着感恩的心回报亲情。  相似文献   

6.
<正> 在众多的文学研究著述中,张衡都被认为是抒情小赋的开创者。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归田赋》是一篇抒情小赋……在赋的发展上是一个转机,自张衡以后,东汉抒情小赋不断出现,对魏晋抒情小赋的发展发生了重大影响”。谭丕模《中国文学史纲》也说张衡“开辟了抒情小赋的道路。他所作的《归田赋》、《髑髅赋》,篇幅简短,情趣甚浓,是汉赋新生的喜讯。”然而抒情小赋的范围极广,凡是以抒情为  相似文献   

7.
“石生人”母题的起源可上溯到旧石器时代先民对石的想象,在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中包括少数民族和边远部落的祖先来源神话传说,这一母题正式发生与发展,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明清章回小说《封神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及《红楼梦》中都有对“石生人”母题的运用,分别为“石生人”母题的“妖化”、“魔化”、“仙化”及“人化”演变。探究文学作品中有关“石生人”母题的运用,不光揭示着这一母题强大的生命力,更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基诺族的《阿嫫腰白》是一个创世神话,由多个神话母题融合而成却又浑然一体,融合了女神母题、水生母题、卵生母题、化生母题、洪水母题和葫芦母题。这些母题与汉族创世神话母题有相似之处,同时又独具基诺族民族个性,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从中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9.
抒情(lyric)一词是从希腊文七弦琴(lyre)演化过来的,原指一种由七弦琴伴奏的短歌,后来发展为指一种偏于表达内心情感的文学类型。而抒情写意又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个突出特征,在文学理论上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还有汤显祖的“言情”说等。在文学作品里更多了,比如屈原的《离骚》,再比如我们要分析的李白的《将进酒》。  相似文献   

10.
特级教师王君在《挖掘情感奔涌的生命河道──"抒情"表达方式复习》(详见《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二期)中有这么一段话:"长期标准化训练的轮番轰炸,客观上已经让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日益苍白。他们倦于抒情,惧于抒情,抒情矫揉造作。带领孩子们回归健康俊朗的抒情家园,语文教育责无旁贷"。这种种问题在中考作文中表现最为明显。笔者也曾上过类似的一堂散文类文本复习课,在唤醒学生应有的情怀方面做了一些有益  相似文献   

11.
“禁果”母题有着十分广阔的驰骋空间,它不但出现于抒情类作品中,更出现于古今中外的叙事类文学作品中,甚至可以说它是叙事类文学作品的基本母题。文章分析归纳了“禁果”文学的八种文本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2.
汉末至建安时期,正当“劝百讽一”的大赋被其形式主义的枷锁桎梏得奄奄一息之际,一大批风格清新刚健、内容健康充实的抒情小赋却异军突起,冲突于文坛。其勃勃生机与大赋之衰落恰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其中王粲的赋作更是成就卓然,独步当代。魏文盛赞王粲“长于辞赋”,认为其作品“虽张(张衡)蔡(蔡邕)不过也”(见曹丕《典论·论文》)。观粲之作品,其思想与艺术上之高度成就,令人深觉魏文所言不谬。考虑到抒情艺术对于抒情小赋所独具的意义,本文仅试就粲之代表作《登楼赋》抒情艺术之成就作一番探讨。《登楼赋》抒情艺术的成就之一,乃抒情方式与抒情内容之契合。“文以气为主”,而作  相似文献   

13.
抒情,对诗歌创作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诗歌为什么要抒情? 第一,是诗歌的作用所决定的——诗歌是以情感人,是通过感情的抒发来实现其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和美感作用的。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尚书·舜典》中就提出了“诗言志”这个纲领性的诗歌理论(这里所说的“言志”,实质上就是抒情)。随着历史的演变,这个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鲁迅在《诗歌之敌》中说:“诗歌是本以抒发自己的热情的”,郭沫若在《论诗三札》中说:“诗歌的本职专在抒情”。  相似文献   

14.
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在童话《小红帽》(Little Red Riding Hood)的多次改编中突出了"讲故事"的母题,这一母题的运用是卡特对童话的民间属性重新思考的结果。卡特模拟了民间故事讲述者的声音,并且通过戏仿经典童话《小红帽》的叙述声音,颠覆了经典童话中叙述者的权威。其童话改编中充满的狂欢节的世界观和降格的美学风格也呼应了民间童话的"粗俗"本性。通过对"讲故事"母题的强调,卡特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于经典童话的童话写作,找回了童话的民间传统。  相似文献   

15.
《鹦鹉的故事》是一部历史悠久的连环性穿插式的故事汇编,它源于古印度故事集《鹦鹉故事72则》。1992年,新疆古籍办研究人员尼加提·穆合力斯和艾合买提·依米提在两个察合台文献的《鹦鹉故事书》的基础上整理出版了雏文版的《鹦鹉的故事》,关于这一版本没多少人研究。这一故事集作为来自印度的《鹦鹉故事72则》,探究我国新疆与印度文化交流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文学母题入角,对《鸦鹉的故事》的求子母题、复仇母题、背板母题以及考验母题等母题类型进行了较为深入地论述,就其深层含义进一步剖析,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思考与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一寸法师》是一则日本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笔者借用神话故事母题分析方法,剖析《一寸法师》的故事内容,探究其故事组成元素,并归纳出其三大母题:"申子"母题、英雄母题以及"异常儿"母题。  相似文献   

17.
诗,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本职在抒情。现代著名诗人郭沫若早在一九二○年初写给宗白华的一封信中就明确指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论诗三札》)到三十年代中期,他又说:“诗歌的形式当用以抒情。”(《答蒲风问》)从我国历代诗歌的发展看,他的观点是完全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8.
海子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下简称《面》)是在 1 989年 1月 1 3日 ,而两个月后的 3月 2 6日 ,年仅 2 5岁的他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对于《面》这首诗 ,它在海子的抒情诗歌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和诗歌所蕴涵的丰富信息 ,评论者给予了不同的见解。苗立源在《中学语文教学》(2 0 0 1 .9)中撰文认为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一个年轻诗人对生活的咏赞 ,是他内心喜悦的抒发 ;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年轻诗人给予所有善良人发自内心的诚挚的祝福。”这样的理解在众多评论的声音里 ,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大多数诗评认为表现了海子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9.
率真悠远的自然母题——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母题”角度看 ,美国作家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无疑是一部反映“自然的母题”的佳作。自然母题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审美过程中 ,让人们感受到的基调是率真与悠远。《麦田里的守望者》这篇小说的标题、创作背景与主要内容三方面都体现了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20.
冀桐:《“父与子”:西方文学的一个永恒母题:从“俄狄浦斯之谜”谈起》(1995.2),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6.4)索引;《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6.2)文摘。 冀桐:《卡夫卡与传统》(1994.1),《河北师院学报》(1996.2)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6.6)复印。 王永祥:《信息结构与句法结构》(1995.3),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6.4)索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