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抖音等移动短视频应用打造了一种新型的社会交往与日常生活分享方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自我呈现平台。移动短视频改造了传统的场景划分,产生了"前前区"、"深后区"等新划分;移动端视频通过直播、评论和展现过程等方式,将原本不应暴露的后区展现出来;移动短视频在场景展现上呈时空断裂的特点,使准社会交往成为可能。移动短视频抓住群体身份的角色、社会化的角色和权威角色来建立虚拟社区,并借助"场景五力"实现场景营销。  相似文献   

2.
公益广告是展现公益的情感诉求,象征符号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以央视的公益广告《包住篇》为例,探索"包住"这一符号的象征性意义的建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公益广告正是通过象征性的意义建构,用情感诉求引发受众的共鸣。  相似文献   

3.
莫漠 《视听》2023,(9):49-52
视觉修辞关注图像的意义体系,强调对符号信息意指形式的挖掘。导演程耳利用极具个人化风格的量子纠缠式叙事,引出空间隐喻的社会表达、生态表达以及精神表达。在视觉修辞视域下,《无名》通过土地、领带、楼梯等意象的表意性、多面性和象征性展现了文化衍义的层次感,使得影片具有修辞性意义与视觉文化意涵,从而实现悬疑历史电影文化认同的符号建构。  相似文献   

4.
郭红解 《中国档案》2007,(12):29-29
每个城市都有代表自己城市特征的符号.有历史、地理的符号,也有经济、文化的符号。人们可以通过这些符号来解读城市的内涵、城市的精神。重庆是一个拥有丰富符号的城市.有雾都、“火炉”、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有70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我国的经济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逐渐成长为世界强国。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政治符号的国庆纪念日扮演了重要角色。强化了民众的政治意识,并使之深刻感受到国家的"在场"。仪式展现符号、符号借仪式的权威性和庄严性强化形象。  相似文献   

6.
非语言符号在电视传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电视的主要特征就是能通过非语言符号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鞍山电视台《记者说事》栏目是一档十分钟的新闻类专题节目,容量大,挖掘深,故事性强,记者需要做大量的采访工作,因此在采访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注意并运用了多种非语言符号,才能进一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深化新闻报道的主题思想,展现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日本动漫产业发展迅速.相继出现了许多动画导演,例如新海诚导演,他继承了日式动画个性鲜明的画面特征以及鲜明的角色性格特点.当前的动画注重真实情感的表达,新海诚导演在动画中融人CG画法,在人们面前展示场景的唯美与清新.另外,他还把细腻的情感和美丽的场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当今日式的动画语言展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很多报社,编辑实际上扮演的是导演角色,编辑就是某一个版的总导演,从稿件选择,字修改,差错纠正,标题制作,直至版面包装,几乎全是编辑这个“总导演”一手完成,是编辑将一个具体作品、具体版面展现在读面前。这其中,编辑面临着多种考验,需要拥有多种通关能力,比如:眼光要有很强的穿透力,能够洞察稿件的“新闻眼”;要有很强的新闻敏感性,能够预见稿件的效果与影响力;要有较高的字取舍能力,版面统筹能力,把关能力;最后,还要有一定的美学素养,其要求几乎是全方位的。  相似文献   

9.
DV从出现伊始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作者的一支"影像自来水笔",使影像制作能在一种更为宽松自主的创作平台上书写。DV创作中的导演艺术超越了传统,它强调亲身参与其间,操作设备完成作品。以此来实践自己对人物的塑造、情节展现等方面的艺术构想。导演艺术的变化使更多人在创作DV时当上了自己作品的"导演",拥有了一种表达自己的手段,一种张扬个性的自由,这也促使了DV创作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探究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报道的创新,以电视数据新闻报道者的角色融合与报道创新为重点研究对象。一是多元创新报道,融合呈现角色。二是报道语言创新,将"数字"进行到底。强调数字运用,精准表达。三是非语言符号表达,将"穿越"信手拈来。四是多样技术革新,优化呈现方式。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报道的创新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1.
郭琼 《青年记者》2012,(8):68-69
在城市快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城市影像悄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城市历史和文化符号为影像提供了内容;反过来,城市影像成为解读和宣传城市文化符号一个有效的手段.城市影像生产者们对自己居住的环境进行能动的反应,用艺术追求和独一无二的生活体验将城市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创作主题.影片《高兴》就是导演阿甘用一个地道西安人的视角来展现西安地域文化乃至价值观的一部典型影片.  相似文献   

12.
吴博 《记者摇篮》2006,(11):54-55
在拥有数千个频道的中国电视竞争的大背景下,受众对一个电视符号的认知是碎片化的,很多时候来不及进行深入的辨识,一个电视符号就被受众手中的遥控器无情扫过,毕竟电视在出身上就是大众媒体。而最先被受众接受,最先面对受众挑剔眼神的就是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如果主持人也可称为一种角色的话,那么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主持人就是电视媒介最外在最鲜亮的符号,甚至在特定的时期内,主持人的角色意味着一种终极的选择,他就是电视媒介的票房风向标。所谓主持人的角色意识就是主持人对于电视行业特殊规律的基本自觉意识,意识决定高度,意识的优劣将…  相似文献   

13.
申可心 《青年记者》2016,(23):83-84
姜,文的电影,喜欢用自己的独家记忆展现历史,让观众以独特角度找寻历史教科书没有呈现出来的别样故事.目前,姜文共拍摄了五部电影,分别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和《一步之遥》.五部电影里,姜文不同程度地展现了中国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抗日时期,还有“文革”时期.电影的创作定会受到导演自身情感因素的影响,也会掺杂导演对这种历史时期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4.
从文字到影像的符码转换过程,是电视剧艺术生产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主要依赖导演创作和表演创作。通过对生产主体群体特征的描绘和个案的分析,梳理出当前中国电视剧导演和表演的创作趋势。在导演创作方面,年龄结构呈现梯队化,题材选择呈现类型化,视听效果呈现风格化,生产制作呈现大片化;在表演创作方面,演员群体呈现年轻化,演员队伍呈现专业化,荧屏形象呈现类型化,表演风格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4,(11):22-29
2012年热播的电视剧《甄嬛传》是一部以女性角色为主体、展现女性成长的电视剧作品,剧中构建了一个"男权独尊"的极端父权社会(后宫),女性在两性关系中扮演着被动的角色。而同时,剧中的女性亦通过"利用"自身的性别特征而最终在男权制度下赢得自身的权力地位,展现了女性主义的自觉。本文试图着重关注"身体"符码在剧中的呈现,以文本分析的方式,阐释电视剧文本对女性形象的构建及其折射出的性别政治与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内涵极其丰富的影片,导演李安借助于电影特技手段和大量的隐喻成功地将文字作品转换为影像符号,使整部影片充满了一种梦幻般的意味。从影片的主人公派的名字,到动物角色选择、场景设置都暗含了深刻的符号意义。影片所叙述的虽然是两个意义相悖的故事,但在某些情节设置上这两个故事却可以相互补充。本文深入地分析这几个叙事要素在影片中的含义,以增强对影片表达意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动画角色的符号传达进行研究,力图挖掘动画角色的表现潜力,以符号学的研究视角拓宽动画角色的审美研究。本文以符号学中的能指与所指的互动关系模式作为理论的构架,将动画角色进行符号上的能指与所指划分,并综合消费社会理论,构建动画角色符号认知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科班出身的姜文擅长驾驭各种角色,戏里,他是擅长发挥的演员,塑造至情至性的农夫、书生、绅士、枭雄;戏外,他是思维奇特的导演,用幽默和嘲讽创作充满隐喻符号的大作。十足的气魄才扛得起姜文这句豪言:"接受别人的膜拜很可笑,我最幻想的是大家都很牛。"  相似文献   

19.
随笔2005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所经历的2005,甜酸苦辣,各不相同。“我的2005”从个人出发,展现印刷从业者在实际工作中的经历和体会,也以小见大,折射出中国印刷行业在数字化道路上的前进步伐。  相似文献   

20.
张霖 《今传媒》2016,(3):81-82
作为第六代导演的管虎在他的最新电影《老炮儿》中依然秉持着对社会底层人物探讨的态度,遂在这种讨论中展现社会中老百姓平实的情感状态,还原人们最真实的生活原风景.本文将以影片《老炮儿》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变化为角度,探析影片中角色的价值意义,从而透过电影里的镜头感受这个时代带给人们的心灵变化,以及人们与社会之间矛盾的展露及融合,渗透出导演所要给观众描绘出的理想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