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信息快递     
《湖北档案》2004,(12):43-44
近日,荆门市档案局局长关明成同志荣获荆门日报社、荆门市新闻出版局、荆门市新华书店等单位授予的“十佳通讯员”和“十佳藏书户”荣誉称号,这是市有关部门对他长期以来买书、藏书、读书、写书,与书为伴,笔耕不辍精神的高度评价,也是他第二次荣获荆门市“十佳藏书户”称号。几十年来,关明成同志以藏书为乐,已藏书达5000余册,以历史类、旅游类和各类工具书为多。  相似文献   

2.
藏书家三种     
藏书家三种■唐藏书家大都爱书,爱书的人按理总是喜欢读书的,不过事实又并不尽然。自古以来,能读书的人未必便能藏书,能藏书的人未必便能读书,所以前人把藏书家分为两类,一类是为读书而藏书,叫做读书的藏书家;另一类则是为藏书而读书,好比艺术而艺术一样,他们...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藏书、读书与治学的关系 ,认为中国文化传统崇尚藏书 ,但不是单纯为收藏和鉴赏而藏 ,更主要的是为读书人提供便利。读书也不是为读书而读书 ,而是为治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耿文光的《万卷精华楼藏书记》成书于清末光绪年间,传统目录学在这一时期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官修的《四库全书总目》《天禄琳琅书目》以及之后的私家藏书目录从编排上和著录上都为后来的目录编辑者提供了参考和启发。同时也产生了一大批记录读书心得和指导读书的札记类著作。耿文光积十多年之力,前后四次改变体例,终成《万卷精华楼藏书记》。与以往目录不同之处在于著录方式和指导读书方法两方面。  相似文献   

5.
公共图书馆为家庭藏书建立管理平台系统,实现对家庭藏书电脑化、网络化的管理,将家庭藏书信息集中管理起来,有利于公共图书馆了解家庭藏书的情况,使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得到健全和补充,也使家庭藏书得到流通,提高了藏书利用率,同时藏书者之间得到了交流与沟通,更好地营造了全民读书的氛围。  相似文献   

6.
现代书话源于古代的藏书题跋和读书笔记,并由此生发、衍变而成。在读书界,所有藏书爱书者没有不喜欢读书话的,但关于书话这种文体的界定却比较困难。它是一种散文,但不像狭义上的现代散文;它可以说是一种小品文,也有现代杂文的意思;它和书评难以分家,又与书目书序书跋沾亲带故。它可以归于文学范围内,也可列入版本目录学范畴。  相似文献   

7.
李慈铭是晚清著名的文史大家,也是一位有名的藏书家,他的一生是在不断地藏书、读书与著述中度过的。论述了其藏书来源与归宿,分析阐释了其读书内容与治学方法,介绍了其著述及版本。  相似文献   

8.
周静  王友胜 《图书馆》2008,(2):44-46
宋人读书范围广、数量多,读书人不分阶层,队伍庞大,整个社会形成浓厚的读书风尚。读书生活和读书带来的崇高社会地位促使宋人具有自觉而强烈的藏书意识。当藏书越来越丰富,又为阅读和学习提供更多方便,使人们读书更努力。宋人的读书和藏书相互促进,助推了宋代文化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借书园及《借书园藏书目》 借书园又名“藉书园”,藉,就是借。周永年一生都与书籍打交道,所购所藏的图书达到10万卷,可以说是山东藏书史上著名的藏书大家。他作《儒藏说》,倡言纂修《儒藏》,希望古人的著述能世代相传,永不散失,也希望天下的读书人不再为借书难所困扰。他不仅首先倡导,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实践,于是约曲阜的《说文解字》大家桂馥—起买田建“借书园”。他们把自己的藏书,放在借书园,就像今天的公共图书馆,读书人可以在此读书、借书和抄书。周永年的举动让世代读书人感念不已。因此,著名目录学家山东大学教授王绍曾先生认为借书园“实为18世纪我国公共图书馆之滥觞”。  相似文献   

10.
扬州自隋唐以来即为我国东南重镇.入清以后,扬州经济发达,文化昌盛,读书之风盛行,藏书风气也空前浓厚.当时,扬州藏书家众多,册籍充栋,且多秘笈,与常熟、南京、苏州合称为江苏四大藏书"重心".(吴晗《江苏藏书家史略》)为全国重要的藏书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1.
孙浩 《兰台世界》2012,(24):45-46
本文以史料为依据,论述了辽代私家藏书家耶律倍爱读书、喜藏书、重用书的优良品质,同时也论述了耶律倍的藏书的现实及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先贤藏书,泽及后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藏书简史,以及古人藏书为读书、古人言“藏书有福”、前人藏书泽及后人等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的藏书实践和理论。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从读书时代就开始攒钱藏书,在政务、军务中不忘藏书,广泛搜求各种珍典古籍,不断扩大藏书规模,富厚堂藏书充分体现了其读书、藏书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4.
《天一阁文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辉 《图书馆杂志》2005,24(5):93-94
黄宗羲登临天一阁观书后,在其《天一阁藏书记》中感慨道:“尝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这句话既感慨藏书之难,也称赞了天一阁在遭受兵、贼、虫等厄劫之余藏书保持之久。可藏书虽难,却没有力量阻止任何藏书者的爱书藏书之心。中国历史上有难以计数的藏书楼,这些楼或者还保存完好、或者已经难觅踪迹,但是它们所承载的中国藏书文化却源远流长,为历代学人所重视。不仅仅是因为藏书楼曾经保存了众多珍本古籍,更重要的是藏书楼所体现的藏书文化内涵,深深吸引着一代代的爱书藏书之人。  相似文献   

15.
文化情结:中国古代私家藏书心态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的私家藏书既有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以读书为乐以及藏书公开等积极进步的文化心态;也有藏书望子成龙、藏书私秘或藏书养老消闲、附庸风雅等消极、变异的心态。考察藏书家的文化心态,将有助于区分藏书文化的主流和支流,亦有助于对不同藏书活动的行为表象作出合理的判断和解释。  相似文献   

16.
上官缨,吉林省作家,分别荣获吉林省和长春市两届藏书家榜首等殊荣,2003年当选为长春市第二届评选藏书家评委。他节衣缩食地访书、淘书,乐此不倦,60年来读书不厌、购书不休。虽无善本,但称得上“万卷楼主”,也是吉林省首位将个人全部藏书移交给图书馆的藏书家。他痴迷于读书、藏书,收藏图书3万册,每一部书都记录着他求书的艰辛,也诉说着半生的追求与情趣。上官缨原名潘芜,1931年生在宾县,成长在桦南。十几岁时,便父母双亡,只读了两年多的小学,就缀学务农。1946年参加工作时,尚不足16岁,当时他是本村的儿童团长。后来所用的笔名上官缨,就是纪…  相似文献   

17.
山西大学图书馆伴随着学校的成长已有百年历史,这期间藏书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历经跌宕起伏,现已达到156万册。图书上的每一方藏书印都是某一时期的历史见证,梳缕成串,图书馆的发展脉络即可见一斑。1 “晋阳书院”藏书标签 在馆藏线装图书中,一书封面贴白色横长方形标签,上印“晋阳书院”四字,字为楷体,书中没有其它藏书印章。山西大学图书馆建立之初,接收了原晋阳书院和令德堂的藏书,这册书就是图书馆最初历史的唯一见证。其它山西大学堂时期的藏书,如西斋所购书籍,据山西大学堂的创办者岑春煊在送北京清政府审核之合同第五条中说:…  相似文献   

18.
读书价值观就是人们在读书过程中,基于自身读书需求和内容而形成的,对读书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与理解,简单地说就是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去读书,如何读好书等问题。通过孔子的言行不难发现他一生最推重修身养性,以读书为自我道德完善和精神需求满足的人生方式,这也恰恰构成了他读书的核心价值观,也成为中国传统读书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的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下学上达的读书目的,文质统一的读书选择,安贫乐道的读书精神,四结合的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19.
庄清 《图书馆》1992,(2):43-44
图书馆藏书再选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藏书的复选与剔除,现代图书馆职能和观念的转变,把那种“大而全”的藏书建设思想彻底摒弃,代之以精悍有力的图书馆。因此,进行藏书的再选择显得十分必要。一、图书再选择理论的由来与发展早在1930年,英国图书馆学家布朗指出:图书馆的任务在于仔细地选收图书,並同样仔细地剔除全部  相似文献   

20.
由南京大学图书馆程章灿、史梅主编的《书房记》,汇集了“上书房行走”专栏中40位南京大学教师、学生、校友以藏书、读书为主题的自述文章,试图展现其“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当代校风精神,尤其是“藏书为文,读书究学”的学人品格。文章通过介绍《书房记》的编选及其内容梗概,探讨了当代南京大学学人藏书治学、捐书为公、读书养性三个方面的特质,阐发了新媒体的阅读推广形式、作者们的读书经历和所拟“阅读推荐书目”,以及在当代高校阅读推广中所蕴含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