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态德育有别于传统的人际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实践活动。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我国高校生态德育的目标、范畴、模式、内容和方法,从德育范式、内容、方法和目标等维度,探讨高校生态德育的发展新思路,以期促进德育活动的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2.
高校生态德育作为一种新德育理念,对促进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全面梳理我国高校生态德育学术定位、研究内容、方法探讨和研究价值等研究现状,超越和拓展本原意义上的自然环境道德教育,将自然生态德育和人文生态德育圆融于社会生态德育(即人际生态德育),实现从传统生态德育向自然生态德育和人文生态德育的延伸。  相似文献   

3.
陈洁 《文教资料》2013,(29):162-163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高校生态德育是生态文明理念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显现。本文对高校生态德育缺失的现状进行阐述,并从大学生、学校、社会三方着力分析高校生态德育现状的原囚,力求为切实加强高校生态德育建设提供有益思路,从而使大学生成为具备生态道德、生态思维方式、生态实践能力的生态文明时代人才。  相似文献   

4.
老子具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研究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下高校的生态德育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老子生态伦理视野下的高校生态德育的内容架构是:天人相通的生态世界观教育;知足寡欲的生态价值观教育;和谐社会的关爱教育。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视野下的高校生态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哲学中丰富而系统的生态哲学思想蕴涵,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其是高校的生态德育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高校生态德育的内容架构是: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人际关爱教育。  相似文献   

6.
丁心镜 《天中学刊》2009,24(5):83-84
在高校实施生态德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高校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可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民族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文章分析了高校生态德育的特性,讨论了高校生态德育的方法论,介绍了高校生态德育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马千  陈岩松 《江苏高教》2013,(1):126-127
文章从生态位的视角给出提升高校德育绩效的几项对策:树立以生态位理念为特点的高校德育绩效观念;结合高校德育要素的生态位对其进行优化配置;建立科学、生态、合理的高校德育制度;适应并营造适合高校德育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以期为高校德育的发展带来全新理念和契机。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必须采取对大学生加强生态世界观教育、加强生态文明道德观培养、加强环境教育、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等措施,搞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促进高校德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德育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组织其教学内容,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及生态的关系,面对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此起彼伏的环境问题,高校生态道德教育这种新型的德育活动的提出,弥补了大学德育内容的空缺,同时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0.
徐新洲 《江苏高教》2021,(10):90-94
高校德育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生态德育作为其重要的研究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鲜明的时代价值.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高校生态德育需要不断丰富新内涵、新思想和新实践,才能深刻回答"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历史使命,切实增强高校德育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因此,全面审视当前高校生态德育的价值取向和实践维度,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建构人与自然以及社会和谐共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态德育是新时代赋予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1.
建设生态文明和保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培养现代人的生态伦理意识为前提。学校应把生态德育融入到传统德育体系中。通过对河南省6所高校2000名学生生态意识现状的调查,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了对学生进行生态德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生态人格是一种新型的道德人格,生态人格教育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大学生生态人格教育是我国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新课题,其主要内容是培育大学生博大的生态整体胸怀、强烈的生态道德关怀和诗意的生态审美情怀;其根本目标是使大学生成为生态文明时代“诗意的栖居者”。  相似文献   

13.
生态道德教育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主题,也是一个相对新颖的德育领域。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不能忽视,生态道德素质是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生态观念和汲取中华民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精华是实现和完善生态道德教育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原生态德育的导入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使德育过程最大限度满足受教育者的德育需求,在优化制度化德育的基础上还需要导入并发展原生态德育。呼唤本真是原生态德育导入之缘,自主选择是原生态德育发展之基,拓宽视野是原生态德育发展之势。  相似文献   

15.
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生态道德教育已成为众多国家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对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研究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提出建议,从而为今后的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生态德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生态德育以培养具有生态智慧、生态情感和生态能力的道德主体为理论目标,基本内容是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思维教育、生态规范教育和人际关爱教育,实践性品格是其本质特征.生态德育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国内对生态德育发展研究越来越关注,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梦想之后,生态德育问题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中小学生态德育以及高校生态德育等方面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回顾.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基于“美丽中国”梦想,对未来生态德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吻合,决定了生态道德教育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向度,即旨在教育大学生主动承担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促进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开展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怎样科学安排教育内容上,都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全新课题,也是德育教育价值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