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的城隍神信仰与唐中后期南方城市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城市和城隍神信仰都有很大发展,二者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也大体相似,这就使得城隍神信仰与城市发展在唐代中后期呈现出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这一时期城市的发展中,也可以看到城隍神信仰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明清时期徐州地区黄运交汇,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在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下,民间信仰种类众多,分布广泛。其中既有对自然山川神、灾害神、水神的崇拜,也有对关帝、文昌帝君等人格神的信仰。民间信仰带有极强的普遍性和功利性特点,官方力量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在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明清时期临沂地区民间信仰种类众多,分布广泛。其中既有对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玉皇大帝、真武大帝、城隍等自然神以及关帝、地方乡贤名宦等人格神的信仰,也有对龙王、八蜡等灾害神的崇拜。民间信仰呈现出种类多样性、地域广泛性、主体普遍性、目的功利性等特征。在民间信仰发挥心理慰藉、社会整合等作用的同时,因其而产生的庙会活动对当地民众的社会生活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城市景观特色是一定时空领域内某城市景观作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相对于其他城市所体现出的不同审美特征,是一种群体景观效应而不是某景观个体的作用。我国有些城市的个性与特色正在消失,城市发展面临"特色危机"。建筑是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城市建筑景观的塑造必须强调整体性和个性化设计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徐步云《新疆纪胜诗》中的景观描写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方面。就自然景观书写而言,主要涉及山水风光、特色风物;人文景观的书写主要体现为对屯田、狩猎、贸易及民俗活动等描写。组诗景观书写有重要的文学审美价值与史料价值,自然景观书写主要体现为对新疆形象的塑造,及对读者情感力量与爱国热情的激发;人文景观书写体现在如实记录了清代乾隆年间新疆屯田、矿产资源开采、内外贸易活动及当地民众生活等。  相似文献   

6.
襄樊市拥有丰厚的书法艺术文化,书法影响着襄樊城市形象塑造。书法作为景观组成元素对塑造襄樊城市整体形象、打造襄樊城市标识、开发设计襄樊城市旅游、营造襄樊古城商业营销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书法景观建设是弘扬和设计襄樊城市形象不可缺少的基本手段与内容。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在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明清时期海州地区民间信仰种类众多,分布广泛.其中既有对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真武大帝、城隍等自然神以及关帝、天妃等人格神的信仰,也有对龙王、八蜡、刘猛将军等灾害神的崇拜.民间信仰呈现出种类多样性、地域广泛性、主体普遍性、目的功利性等特征,对地方民众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陈靖姑是民间神、女神、妇幼保护神、生命之神。陈靖姑化发扬了道教化积极进取、生机勃发的一面;口头学与书面学创作对陈靖姑化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作用;民俗信仰使陈靖姑化成为普遍的化现象。在闽地,出现陈靖姑与妈祖这两个保护神、女神,实属一大化景观。  相似文献   

9.
汉武帝在宗教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汉代的宗教生活走向正轨。这些措施主要体现在祭祀方面,包括雍郊五畤的制度化、以"太一"为至上神以及在各地广立官方神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调查整理以及实地考察,初步认定河南省共遗存各类道教景观536处。从空间分布上看,豫中、豫北各地市遗存道教景观数量较多,豫西次之,豫东、豫南相对较少,又以乡村居多,大概占到全部遗存景观的70%;从时间上看,除少量明代以前景观外,其余大部分均为明清时期景观,且以清代景观为主。从信仰对象上看,具有多样性、普遍性以及地域性的特点。以老子著书《道德经》的太初宫为代表的道教源头文化和以地方民众信仰如城隍、关帝、龙王、碧霞元君等为代表的道教世俗文化,共同构成了河南省道教景观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道路景观应是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除体现其实用功能外还应再现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即和谐丰富的层次美、纵横交错的结构美与变幻万千的虚实美等。传统道路景观设计更多关注的是单一美感与实际功用,从素描中的层次荚、结构荚、虚实美等三个审美层面考察素描空间关系在道路景观塑造中的表现,并结合素描的审美体验来阐释道路景观的空间塑造,在考虑实用价值的同时,进一步探讨道路景观设计如何渗透美学理念以建构具有和谐美感的道路景观层次等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明清鲁中地区民间信仰,除拥有全国信仰的共性外,也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为:一,其神祗体系古老、稳定、传统、分散和杂糅;二,在神格属性上,自然神逐渐转化为人格神;三,信仰中体现的价值导向,规范而正统;四,单调的神祗功能下,对应了多元的神灵.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既与传统生产方式、地理环境有关,也与国家权力、正统思想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江西于都县盘古信仰中盘古山、盘古祠、女娲庙等文化遗迹一应俱全,构成完整的盘古信仰体系。盘古帝庙最初功能为始祖神盘古信仰,后来融入作为地方保护神的文官武将、土地神、药王神等神像,并日益融入客家民俗生活,体现客家人的多神信仰内涵,构成客家人多元一体的信仰特色与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4.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光与影在景观和建筑之间的运用方法:光塑造形体虚实;光渲染情绪氛围;使用人工光源等,从而利用光达到的更好地景观效果.自然光和人工光源在景观与建筑之间起到了良好的中介作用.强调要合理地运用光.  相似文献   

15.
羌族是个有多神信仰的民族,信仰自然神也信仰人格神。坛神是其信仰诸多神灵中的一种,北川民间口头传说坛神是姜尚,经调查考推,颇有根据。坛神的礼神空间和仪轨与其他地区和民族较为类似,是以北川羌民族的坛神信仰,应是民族交流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园绿化景观的营造要与校园特点、条件相适应,特别是要体现地方性、生态性、办学特色,并符合校园各功能区特点,同时在景观建设中要注重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本文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扩建工程中的绿化景观建设为例,探讨景观特色塑造、特色的传承与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以艺术设计对乡村景观环境塑造为核心,分析未来乡村景观旅游的基本需求及乡村振兴发展对乡村景观旅游发展的影响,并对当前乡村旅游中乡村景观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了解艺术设计在乡村景观环境塑造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景观环境的艺术设计提出部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景观规划是应人类社会发展而生,其特色塑造应遵循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体现地方性、协调统一多元变化等原则,抓住市区中心、交通中心、广场等几个重点,创造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和谐气氛,建立起土地开发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景观特色规划也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需要构建科学、民主、先进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布傣族群有自己独特的信仰和文字,他们信仰的本族群神话人物(主要指人类的祖先神)与壮族的布洛陀有很大的不同,祭祀祖先的仪式也完全不一样。研究壮族布洛陀信仰与布傣族群祖先神信仰的差异性,即可大致了解越南岱、侬族以及壮族布傣族群祖先神信仰与壮族布洛陀信仰的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20.
陈靖姑做为小说人物,在《闽都别记》中以三教合一、福建本土化、多功能、实用性女神为外化形象,在她由人而神的一生中,突显了儒家以求“善”为价值判断的内孕精神。这是下层民众俗文化意识的折射,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福建地域面貌和民间信仰心态,同时也体现了明代以来神魔小说对陈靖姑形象塑造的文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