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的农民委托当地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针对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剖析,通过家庭重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构建留守儿童档案、社会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等方法,可以促进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华家教》2020,(1):66-67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家庭教育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中的重要基础作用,引导家长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主体责任,帮助家长用正确思想、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引导孩子,2019年1月,中国儿童中心学前教育部策划发起、组织开展了以培养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儿童为主要内容的“家园共育好儿童”幼儿家庭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3.
杨芳丹 《家长》2023,(22):29-30
<正>“爸爸妈妈,和我一起玩游戏吧!”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耍中,孩子能够探索世界、发展思维、增长见识,为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玩耍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特别是对学龄前的儿童而言,玩耍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发现不少家长缺乏重视孩子游戏活动的意识,既没有认识到游戏的重要性,也不会用正确的方式指导孩子游戏。有些家庭还存在着家庭游戏时间匮乏、类型单一等问题,有些家长甚至不知道该如何陪伴孩子进行游戏活动,习惯于用电子产品“打发孩子”,导致孩子将越来越多的时间与精力都浪费在电子产品上……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起点,家庭表露影响着儿童情绪的健康发展;父母要学会积极表露,引导孩子学会正确认知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为孩子情绪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情绪氛围。  相似文献   

5.
随着回迁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数量的增加,回迁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成为重要而紧迫的教育乃至社会问题。环境转换给回迁儿童带来的学习质量下降、心理冲突严重等学习适应问题成为影响回迁儿童学习和生活的关键,造成的原因是:不良情绪诱发学习困难,环境变迁引发学习适应性差,教学的差异性制约回迁儿童的学习。生命关怀是回迁儿童心理教育的新基点,故应构建政府、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政府要完善教育配置及投入,关注回迁儿童的学习;学校要加强教育引导,关爱回迁儿童心理适应;家庭要加强与孩子沟通,认真履行监护职责。  相似文献   

6.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分别是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位列第一,可见家庭这位"雕塑家"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孩子成长的首席指挥官,我们的责任重大。在孩子充满快乐与艰辛的成长历程中,  相似文献   

7.
陆静雯 《学前教育》2023,(Z4):24-25
<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老师。现在,许多家长都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同时又觉得自己不是老师,缺乏教育知识和经验,不禁会提出“我们该在什么时候教育孩子、教什么、如何教”等问题。其实,家庭教育的契机就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善于捕捉并加以及时的教育引导,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就以家庭聚餐这一日常生活活动为例,一起来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挖掘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吧!  相似文献   

8.
屠微芳 《考试周刊》2009,(9):226-227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塑造孩子的心灵是一项艰难漫长的工程,所以为人父母者要珍视这一份特别庄重的义务与责任。  相似文献   

9.
孩子至上父母将孩子捧为“小皇帝”,要啥给啥,有求必应。实施惩罚因为孩子做错一点小事就对他实施身体或心理上的惩罚控制感情强迫儿童站在父亲或母亲一边或企图控制儿童的情感。过分要求不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而让孩子去学这学那,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缺乏关爱父母离异后重组家庭,或丧失父母等原因造成儿童得不到双亲的照顾与关爱弄虚作假经常对儿童讲假话,讲空话,不守信诺。孩子是这样变“坏”的——儿童心理障碍的六大成因@赵国明  相似文献   

10.
首先,家长应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水平,树立正确教育观。 家长的教育观包括教子观、亲子观和儿童发展观。 教子观是家长关于教育孩子的观念。要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其一,家长应树立慈爱和威严并重的观念,对孩子施以理智的爱。中国特有的“四二一”家庭结构中,六个大人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是监护式的,他们把所有的宠爱集中地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对孩子百般呵护,溺爱有余,而威严不足,结果致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心理脆弱等弱点。所以必然不能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的孩子。日本的许多家庭就非常重视对…  相似文献   

11.
<正>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我们做老师的都有很深的体会: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就成了孩子学习和效仿的对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作为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现在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里没有与同龄人共处、磨合的经历,这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一个天然缺陷。孩子  相似文献   

12.
四至六年级儿童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学四至六年级的儿童即9-12岁左右的儿童,是孩子一生发展最重要的关键期之一,小学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小学中高年级儿童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家庭错误的养育方式有关。因此,家长应掌握正确的育儿理论和育儿方式,为创设和谐的、民主的家庭氛围作出努力,以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二胎政策背景下,多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如果多子女家庭父母亲子关系的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带来多子女家庭儿童的心理问题。身为班主任,我们不仅要关注儿童的心理问题,更要引导家长当好儿童心理呵护的使者,给他们一个正确的定位、一份真诚的理解,让家长悦纳自己的每一个孩子,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蒋建微 《中国德育》2007,2(1):16-17,48
道德源于生活,远离生活的道德教育是缺乏根基的。道德教育只有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道德与生活才能建立起真实而有意义的联系。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儿童在家庭生活中逐渐理解自己与社会、他人的关系,进而形成基本的生活态度、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随着我国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每天的用餐时间成了家人相聚的重要时刻。家长餐桌上的言行,会对孩子的身心产生较大的影响,餐桌上的德育值得家长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道智力测验题:现有三个馒头,要分给两个孩子,不能把馒头切开,怎么分?这是一道儿童智力测验题。面对这一问题,西方的儿童很快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可是,这个简单的问题却把中国儿童难住了。是我国儿童不聪明吗?显然不是。他们也曾出现过这样的想法:给一个孩子两个馒头,给另一个孩子一个馒头,不就可以了吗?但是,他们很快又作出了“自我否定”,感到这样做有点“不对劲”,似乎“不合理”。这种所谓的“感觉”,是没有能够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常常给孩子们灌输这样的观念:只有平均分配才是合理的。孩子刚上幼儿园,游戏时…  相似文献   

16.
话语     
《天津教育》2014,(11):3-3
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优秀文化。特别是包含其中的传统美德。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在全国人民中培育和弘扬。特别要注重从少年儿童抓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恶丑。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强校风、师德建设,根据少年儿童特点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每一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眭情。少先队要坚持开展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把广大少年儿童团结好、教育好、带领好。全社会都要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对损害少年儿童权益、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言行。要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  相似文献   

17.
<正>现代家庭与中古、远古家庭相比,常被称为教育家庭、情感家庭。维维安娜·泽利泽认为,儿童在现代家庭中更具情感价值,从经济上有用的孩子到经济上无用但情感上无价的孩子,越现代的社会,越会看重孩子的情感价值而非经济价值。阿利埃斯认为,现代家庭成员不仅有“对家庭超乎寻常的感情依赖”,而且它还会建立在对教育的考量之上。通俗地讲,相较以往的岁月,现代家庭的确是会把孩子的教育当作一项重要任务,会为孩子的更长远打算,在古代这并不是家庭的一种普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问题儿童”是指成长过程中心理发育上有不良倾向和表现的孩子。其中既有品德上存在严重缺点的儿童,也包括性格发展上有偏畸的孩子,如打斗、骂人、攻击、说谎、偷窃、逃学、惧怕、抑郁、易怒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如得不到教师正确的指导和矫正,到了青年时期则可能发生社交无能、社会能力下降、反社会倾向、人格行为障碍,甚至犯罪等等。  相似文献   

19.
伍新春 《教育导刊》2004,(5):103-107
在许多家庭中,我们常常发现,儿童拥有许多玩具,可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则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为人父母认为孩子还太小,不认识汉字,不可能进行阅读活动,也就没有必要浪费钱财购买图书。但是,儿童的阅读活动必须在入小学以后,像家长那样正襟危坐于书桌前,手捧书本一本正经地进行吗?对于儿童而言,一定要先认识汉字,才能进行阅读吗?阅读活动是一种只要认识了汉字,不需要学习、实践就可以自然而然掌握的技能吗?儿童对阅读的兴趣、态度、向往和成就,是在某一天内突然获得的吗?  相似文献   

20.
家庭作为孩子最重要的成长基地,家长必须要做到正本清源,为孩子营造健康舒适的成长环境,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启发孩子,为其修枝剪叶,打理格局,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