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伦敦成为世界最大的金融产业集散地之一,国际金融企业在伦敦集聚所形成的金融服务业集群已经举世瞩目.因此,剖析伦敦金融服务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的特殊性,探讨集群的结构和成因等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将促进科技服务业集聚的因素分为市场机制和政策机制,集聚在于获得产业集群所提供的集聚租和政策租。基于广东科技服务业重点园区内企业问卷调查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相关的假设,证明科技服务业的集聚是市场效应和政策效应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科技服务业集聚可以降低服务对象(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促进行业专业化投入和服务发展,产生规模经济和溢出效应。通过调查2012-2016年四川科技服务业发展数据,选取2012-2015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四川科技服务业行业体量、产业基础、市场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分析2016年数据发现四川科技服务业在业态结构、区域分布、资本结构、产业支撑等方面缺乏协同性。针对集聚发展初期出现的协同偏差,构建了协同视域下的“政策—区域—产业—资源”四位一体的四川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模式,以期为相关决策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知识型服务业是最具活力和创新动力的现代服务业部门,笔者通过对围绕同济大学集聚的现代设计产业进行实地调研和整体数据分析,深入剖析该集群培育的现状和不足,最后以该集群为例从地区政府、大学以及集群内企业三类主体的角度提出构建知识型服务业创新集群培育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基于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利用2005—2014年中国省级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企业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 中国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与企业创新效率均存在全域范围内的空间相关性,并且其局域性的空间集群特征尤为明显;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显著提升了中国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每增长1〖WTB3〗%〖WTBZ〗,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将提升0.24%;相邻地区的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对本地区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如果忽略这种影响,会低估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对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上海市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目前存在企业集聚度较低、缺乏行业龙头企业、未形成高效的区域创新网络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上海市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为研究背景,在产业集聚愈演愈烈的趋势下,从科技服务业和产业集聚的理论探索入手,深入剖析了科技服务业的产业集聚演变路径及其存在的问题,据此构建了经济新常态下科技服务业的产业集聚结构模式,进而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经济新常态下科技服务业的“三位一体”攻略方案,从政府、产业、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科技服务业立体发展的系列措施,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试图以支撑产业集群发艮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体系层面探讨产业集群发展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间的互动机制,结合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案例,总结产业集群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模式、以期为集群刨新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工业城市的服务业集聚衍生在工业集聚的基础上,并与之共生。它的集聚度不及服务业城市,但与客户的距离比服务业城市更近。"中心—外围"的产业布局在工业城市依然存在,中心是服务业集群与稀疏的制造业,外围是工业集群与稀疏的服务业。工业城市的服务业对应于自身的市场与资源,有自身特色。东莞是世界工厂,服务业集聚具有初生的性质,以市区为中心,以虎门港与松山湖高新区为副中心,外围镇街的服务业集聚具有相应的工业特色。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产业集群理论为研究基础,结合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对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动因进行分析,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过程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并分析出各时期的发展特征,归纳出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即城市化水平、市场需求、基础设施、政府支持、人力资本等因素,揭示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机理。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检验影响因素的影响强度和方向,最后提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概念与分类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正方兴未艾,并在创新系统中担当起日益重要的功能角色。尽管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引发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高度关注,但对其概念和分类至今仍未能达成共识。本文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概念进行了梳理,界定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内涵,并在探究分类依据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分类。  相似文献   

12.
陈广仁  唐华军 《科研管理》2018,39(12):113-122
本文依托产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结合供应链的“四流”价值流要素,构建供应链服务行业的价值链模型,接着结合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视角,应用探究性和案例性研究方法,对供应链企业从创新战略与创新路径两个维度研究商业模式创新机制,最后以实践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三点结论:在商业模式创新机制方面,企业可实施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大价值流管理创新战略;企业可遵循专业性精深创新和综合性拓展创新两条路径;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需要以其拥有的关键资源和能力以及依托其在所属行业的价值链模型作为参照基础。  相似文献   

13.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是现阶段关注的热点。选取知识密集型生产者服务业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我国1992—2012年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及制造业历史数据,构建VAR模型,利用ADF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方法,探讨知识密集型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联动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知识密集型生产者服务业增加值与制造业增加值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提升科技服务业与商务服务业水平是科学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推动产业联动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创企业的蓬勃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网络与新创企业的关系显得愈加紧密,但是学界对此尚未有充分的认识.本文在研究新创企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网络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按照关系导向、过程导向和目标导向的层次划分,将新创企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网络的关系由初级到高级进一步细分为V型、Y型和T型,并详细分析了每一类型中新创企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网络之间协同成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功能论:集群创新过程视角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魏江  朱海燕 《科学学研究》2006,24(3):455-459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通过生产、重组、传播知识作用于集群创新过程。本文具体探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产业集群创新过程中的功能,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实证分析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主要以合作创新的方式发挥以下四种功能:知识载体;知识交换器;知识生产者;创新桥梁。  相似文献   

16.
刘顺忠 《科学学研究》2011,29(8):1258-1265
 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中的新服务开发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客户需求变化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使用88家企业245名员工的面访数据,通过验证式因子分析建立了测量员工创新行为、客户需求变化、工作挑战性、员工自治和员工外部联系变量的测量量表,构建了研究客户需求变化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客户需求变化不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而是通过提高工作挑战性,激发员工作自治和促进员工外部联系等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员工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17.
宏观创新系统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江 《科学学研究》2004,22(Z1):141-145
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产业的迅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开始被纳入创新研究的范畴,本文旨在从宏观层面分析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构筑国家创新系统和全球创新系统中的功能,提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不但承担了宏观创新系统中知识扩散子系统的功能,还扮演了知识基础设施的重要角色。为此,如何系统考察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宏观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如何构筑起知识经济时代的宏观创新系统,成为宏观创新系统设计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结合创新管理理论及知识服务业创新的特点,提出了知识服务业全面创新管理的理论框架,并以中国移动的创新管理案例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9.
面向我国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重点产业发展的需求出发,论述了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在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创新平台构建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重点产业发展的客观实际,通过官产学研相结合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可操作性的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理论模型;分析了通过平台的构建,集成创新资源联合攻关,实现资源对外开放和高效服务,以支撑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20.
集聚度能够反映行业的区域竞争优势。利用区位熵指数的方法对西安市2007—2009年7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集聚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最近3年西安市7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都出现明显的产业集聚特征,其中区域性的会展中心、高新中央商务区、盛唐文化曲江新区的产业集聚度较高,集聚度增长趋势明显,发展状况良好;专业化特色大市场、商贸集聚区的专业化程度和竞争力水平略高于西安市同类产业的平均发展速度,但集聚度增长幅度不大,需扩大发展规模;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和新北城商务中心的产业集聚度较低,需加大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