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性假设是教育管理的重要出发点,中国文化形成了以人性善为主的人性假设思想,西方文化则孕育了以人性恶为主的人性假设思想,中西不同的人性假设形成教育管理的重大差异。中国历史上很长时间忽略了教育管理权,西方则很早就发挥了国家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中国教育管理人治色彩浓厚,西方教育管理法治色彩明显;中国教育管理强调道德约束,西方教育管理重在利益刺激;中国教育管理凸显权威管理,西方教育管理重视民主管理;中国教育管理以维护稳定为根本,西方教育管理则以提高效率为要义;中国教育管理改革意识相对淡薄,西方教育管理改革意识强烈。  相似文献   

2.
教育与人性观紧密相联,教育以人性假设为前提,不同的人性假设会导致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等。本主要分析人性假设的一支—性恶论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相关教育理论,力图从中寻找它的教育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教育与人性观紧密相联,教育以人性假设为前提,不同的人性假设会导致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等。本文主要分析人性假设的一支—性恶论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相关教育理论,力图从中寻找它的教育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地考察了人性与人性复归问题 ;人性和创新、人性和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 ;立足于这些论断 ,可以从人性复归的角度来对创新教育进行审视和探讨。本文主要阐明创新教育实质是一种人性复归的教育 ,从而为创新教育提供一种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人性是指人普遍具有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活动,不同的人性观导致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目的。对教育心理学诸学派不同人性观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明晰教育心理学的人性发展趋势——整体人性观。  相似文献   

6.
哲学人性论的本体论立场消解人性的具体复杂性,客体化立场否认人性的主体选择性,预成立场遮蔽人性发展过程,均质立场抑制人性的升华,对解决教育场域中的人性问题具有局限性.教育工作者应确立人性的教育学立场,即生命立场,复杂取向;主体立场,实践取向;生成立场,过程取向;价值立场,超越取向.从教育学立场看,人性是以先天的遗传和发育为基础,个体在生命成长历程中逐步生成、发展和完善的内在特性.它的形成和变化主要取决于个体在后天环境中的人生实践与自我选择,可能丰盈也可能枯槁,可能上升也可能堕落.教育对人性发展之可为与应为在于:尊重人性,顺势导引;化育人性,启发自觉;提升人性,引领超越.  相似文献   

7.
人性假设与教育理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任何一种教育理论,都要以对人性的假设和认识为基础。对人性的假设和认识不同,导致对教育目的与教育任务的认识不同,对教育原则与教育方法的选择不同。只有对人性和人的本质做出科学的解释,才能对教育的本质和作用做出正确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哲学都存在种种人性假设,这些人性假设是教育理论的出发点,潜藏着深厚的教育意蕴。人性假设也随社会发展而变更,折射出了不同时代对教育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法则,而关于人性的探讨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和前提。哲学家、行为学家、生命学家则对人性分别有着不同的解释。哲学家的认识更偏重于人的社会属性;行为学家则主要以人的"需要"为立足点;而生命学家则从遗传学的角度揭示行为现象,但最终他们会形成统一的人性理论来为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0.
“人性”具有层次性,而且是多层次、变化发展的。而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不同人性的较量和同化,人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归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人性,教育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层次性。  相似文献   

11.
科学人性观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教育工作者只有树立科学的人性观,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性丰满,主体性突出,有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个体.  相似文献   

12.
合人性的教育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人的教育,人性是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教育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教育促进人性的生成,自身应合人性地展开。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人的教育,人性是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教育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教育促进人性的生成,自身应合人性地展开。  相似文献   

14.
当下的教育场域形成了多元人性观并存的现实局面,这在增强教育生活的丰富性的同时,也导致教育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教育人性观的未来建构需要做出如下努力:消除对人的二元对立理解,从更加全面的视界探寻人的本质与内在需求;整合多元人性观,以科学的人性观建构教育过程;树立人性观的教育学立场,增强对人性的教育学理解。  相似文献   

15.
教育失败是影响教育生活质量和效率的常态事件。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以性善论、性恶论、人性分层和阶段性理念为代表的各种各样的片面人性观是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最具影响的普遍性和本体性原因。因此,要避免教育失败,就要克服对人性的片面化、简单性认识,以实践和复杂性理论看待人性,在具体和多样化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去体验、理解、顺应或改造人性。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人的教育,人性是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教育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教育促进人性的生成,自身应合人性地展开。  相似文献   

17.
人是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性和物质性需要,这是物质鼓励的人性基础;人又是精神存在物,具有精神性和精神性需要,这是精神鼓励的人性基础;正确发挥人的自然性和精神性双重人性基础的交互作用,是提高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交互运用规律和方法实效性的前提基础。既要看到人的自然性和物质需要,又要看到人的精神性和精神需要;既要正确发挥人的自然性与精神性双重人性基础作用和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的互补功能,又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8.
人性具有双重性:实然性和应然性;三维度: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与精神属性.人性和教育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人性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教育的价值在于使学生成为人性丰满的社会个体,成为追求崇高的人,自成目的的人,具备能力的人,快乐幸福的人,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我国师生关系现状的分析,从人性假设的视角提出教师应更多的去关注"人",主动改造人性;并根据传统师生关系中两种主要的范式,思考教师在构建师生关系上应采取的人性假设取向,以期使学校教育真正具有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教育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不同的人性假设,决定了对教育的不同理解。中国传统教育中对人性的假设存在几个基本的悖论,即非善即恶、儿童成人化、个性泛化、总体上的“人性善”和具体教育过程中的“人性恶”的悖论。这几个悖论使得中国传统教育损益参半,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教育的相对稳定发展,却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教育的发展。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应当注意克服悖论带来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