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一个民族的民间文学总要同其他民族的民间文学发生接触,展开交流,并且通过交流接受来自外部的影响.哈萨克族的民间动物故事,就有一些来自印度民间文学和国内汉族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这些动物故事都涂上了鲜明的哈萨克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得以完善和繁荣自己.哈萨克族极为丰富的民间文学,也是在与各民族的交往与交流中形成的.令人惊奇的是,处在遥远南面的印度佛经故事,竟在哈萨克民间文学中重现.下面,将通过对叙事长诗《麻斯胡特》与《恶雨》的分析比较,谈一谈外来文化对哈萨克民间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民间叙事诗“四个四十”是外来文化在哈萨克民间文学土壤上开出的一朵奇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上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兄弟民族文化对哈萨克民族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正是对外来文化的积极开放心态和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成就了哈萨克民间叙事诗“四个四十”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4.
维吾尔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我国各族人民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民间故事是维吾尔族民间文学中独具特色的文学样式,通过对维吾尔族民间故事的分类研究能够更进一步了解维吾尔族人的生活状态和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5.
付培 《华章》2009,(10)
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之根,蕴含着丰富的民俗事象.本文通过对哈萨克族民间文学的浅显分析,透视出哈萨克族丰富的民俗事象和社会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6.
民间文学是一种产生和流传于人民大众中间的文学,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是当前建设先进文化必须研究、借鉴的民族文化的“本源”,民间文学对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作用不可替代。蕴藏在民间文学中的民族精神,是可贵的精神财富,依据优秀民间文化传统建设并发扬光大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民族民间文学既是民族的精神文化遗产,又是其人文社会思想资料,其中浓缩着各民族兴衰存亡、苍凉悲壮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激越着风云时代的血与火的命运较量.柯尔克孜族民族民间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从最早的神话传说到英雄纪功碑铭史传文学,贯穿着历史主义的英雄乐业精神和古朴、浪漫的游牧民原始艺术的独特风格.<玛纳斯>为代表的英雄史诗,发展了以英雄主义为基调,结合着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理想的文学传统.植根于中亚草原文化沃土和柯尔克孜民族人文精神与自觉意识而产生的英雄叙事长诗,使民族民间文学的传统主题思想开始由历史主义向现实主义嬗变.世俗化的口头传说和民间故事是其民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口头文学创作,数量可观,形态多样,质朴情真,亦庄亦谐.她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生活内容和民族独特的生命意识,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神奇变幻,扑朔迷离,古朴清新,气韵生动.本文着眼于柯尔克孜族口头传说和民间故事论述了她之对于民族精神的自觉审美观照以及涵盖其中的人文情结.  相似文献   

8.
民族民间文学既是民族的精神文化遗产,又是其人文社会思想资料,其中浓缩着各民族兴衰存亡、苍凉悲壮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激越着风云时代的血与火的命运较量.柯尔克孜族民族民间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从最早的神话传说到英雄纪功碑铭史传文学,贯穿着历史主义的英雄乐业精神和古朴、浪漫的游牧民原始艺术的独特风格.<玛纳斯>为代表的英雄史诗,发展了以英雄主义为基调,结合着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理想的文学传统.植根于中亚草原文化沃土和柯尔克孜民族人文精神与自觉意识而产生的英雄叙事长诗,使民族民间文学的传统主题思想开始由历史主义向现实主义嬗变.世俗化的口头传说和民间故事是其民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口头文学创作,数量可观,形态多样,质朴情真,亦庄亦谐.她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生活内容和民族独特的生命意识,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神奇变幻,扑朔迷离,古朴清新,气韵生动.本文着眼于柯尔克孜族口头传说和民间故事论述了她之对于民族精神的自觉审美观照以及涵盖其中的人文情结.  相似文献   

9.
民间故事是影响最为广泛、深远的口头文学,是民族民间文化的窗口.中国民间故事史是中国民间文学史、文学史和文化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大量采录当代口头文学资料的时候,国内外尚未有人对见于历代典籍中的民间故事书面文本及相关材料进行全面梳理,由此而缺乏对民间故事的渊源、发展、演变所作的宏观考察,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乃至中国文化研究中的一种缺陷.  相似文献   

10.
依饭经文是仫佬族地域文化发展的产物和表征,目前学术界对其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在文学地理学的视阈之下,地理与文学的关系属性贯穿于经文的生成形态、内容主体、艺术方式、价值意义之间,于地理—文本—艺术的研究范式中发掘经文神话故事中蕴含的文学地理学观念,不仅突显出民族民间文学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借鉴意义,而且昭示了以文学地理学视角研究民族民间文学的广阔空间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故事是陇南白马藏族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口头创作和传承的语言艺术,是其民间文学的重要门类之一,极具浓郁的民族风貌和地域文化特性,有着恒久的艺术魅力。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故事和其他民间文学形式一样,有着自己作为客观存在的民族性、集体性、口头性和变异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民间故事史的建构刘守华关键词民间文学;民间故事史由56个兄弟民族组成的我们这个伟大民族,在古老深厚的文化沃土上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1966年之前,我国积累的民间故事书面资料就已达到10多万篇。80年代以来,在中央文化部统一筹划下,为编纂出...  相似文献   

13.
民间文学中的萨满文化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民间文学中的萨满文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已皈依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民间文学中仍遗存有古代萨满文化的风骨,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延续并不会随着宗教的改变而停止。相反,传统文化一直在各民族文化中遗存。  相似文献   

14.
柯尔克孜族在共同缔造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和优良文学传统的历史过程中作出了积极贡献,也创造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族历史文化和丰富文学遗产。《雅格拉卡尔汗碑》、《喀拉曲勒碑》等碑铭石刻构成了柯尔克孜族古代书面史传记实文学的奠基作品。至迟于公元九、十世纪之交,柯尔克孜族已有了作为民族文学基本形态的韵文书面文学作品。从他们关于宇宙和人类起源的创世神话传说,以及关于氏族、部落起源、民族迁徙、人神人鬼斗争等丰富独特的幻想色彩和神话传说故事、英雄史诗、叙事长诗和民间故事来看,柯尔克孜族的民间口头文学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内涵丰厚而形态多样。柯尔克孜族民间艺术家们不断创造并丰富发展了本民族的民间文学遗产,也丰富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宝库。民族英雄史诗和民间叙事长诗构成了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的主体,成为其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都生活在所属民族的特有的文化氛围之中,感受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除了专门的教育,各种社会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科技、道德等无不深深地影响着、教育着每一个人。民族民间文化是孩子的第一门课程,民间童谣是孩子的第一本教科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咿哑学语,所处的文化氛围、风俗习惯,无时无处不在影响着他。儿歌、民间故事,是孩子感知世界的起点。大人们利用朗朗上口、易学易记的民间文学使孩子们  相似文献   

16.
客家民间故事是客家民间文学中最为鲜艳的一朵奇葩。千百年以来,客家民间故事作为文学与民俗的双重视野一直支配、影响着客家女性的精神世界。它真实而深沉地凸显了客家女性的思想立场、价值追求、审美理想的内在蕴涵。民间故事既是本土客家女性生存的写真,又是客家女性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谋生遭际的映照。从客家民间故事的角度考察客家女性生活与生存地位,可以进一步认识女性在客家社会中所依附的心理文化,由此深入了解客家女性社会、女性身份及其历史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民间文学还是作家文学都是文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民间文学就是传承民间传统文化内容的。民间文学不仅为作家文学提供了借鉴,同时也为作家文学提供了写作思路及写作素材。因此,民间文学在文学中所占很高地位,影响力很大。通过对我国语文教学内容的调查可以发现,目前语文教育的重点是作家文学,民间文学被忽视了,很多具有较强中华民族传统和精神的民间文学作品并没有在语文教材中呈现,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造成了一定阻碍。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民间文学进行了定义,然后阐述民间文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价值,并分析了民间文学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中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开发策略建议,希望对我国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民间故事是影响最为广泛、深远的口头文学 ,是民族民间文化的窗口。中国民间故事史是中国民间文学史、文学史和文化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 ,在大量采录当代口头文学资料的时候 ,国内外尚未有人对见于历代典籍中的民间故事书面文本及相关材料进行全面梳理 ,由此而缺乏对民间故事的渊源、发展、演变所作的宏观考察 ,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乃至中国文化研究中的一种缺陷。可喜的是 ,在新旧世纪之交 ,湖北教育出版社于 1999年 9月出版了我国著名民间文艺学专家 ,华中师范大学刘守华教授的专著《中国民间故事史》。该书作为中华社科…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语文课程的资源,将文学知识与人类优秀文化相结合或交叉运用所形成的学科运用到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这不仅能理解文学的概念、行为、表现,也能了解与语文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由于各地的文学都是平等的,异域文化中的民族民间文学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除与其他地域文化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外,在文化价值上也是平等的。当然外来文化给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带来正面影响和积极贡献,同时也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着冲击、淡化、边缘化,而从语文教育学角度去理解和研究民族民间文学,创造性地利用地域的民族民间文学,能改变这一现状。从语文教育的课程资源开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角度,对语文教育中引入民族民间文学课程资源,联系开发与利用民族民间文学作为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初步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生活中民间文化的重要性已受到了较大忽视,民间文学也因此面临着消逝的危机,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对我国民族遗产和社会研究都有着重要作用。以"旁■"为主人翁的民间故事最早出现于《酉阳杂俎》上,与其相似的"旁■"类的民间故事是我国民间文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类型,《两姐妹》是土家族的一个民间故事,它的故事类型与《酉阳杂俎》上的"旁■"故事极为相似。以《两姐妹》这个典型故事为例可更加具体地叙述"旁■"类故事所阐释的文化内容,进一步强调研究"旁■"类故事对民间文学继承与发展的总体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