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外宣文本英译为例,针对新疆多民族聚居和多元文化特点,探讨跨文化传播学视角下外宣文本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的重要性,并进行详细剖析。研究发现,外宣文本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体现在文本翻译的技术性处理上。技术性表现在对政治话语和对文化词语的技术处理两方面:对前者的技术处理表现在经意识形态析出后对外宣文本中政治话语的译法多元化;对文化词语的技术处理可能有多元民族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及其它三种不同类型。外宣文本翻译中政治话语的变通和多民族文化词语的有效传播,对译者是个较大挑战。除非译者发挥主体性,对文本中的一些话语进行技术处理方能成功实现文化摆渡。  相似文献   

2.
外宣翻译中国话语体系是一种知识体系,也是一种现代理论形态。构建中国的外宣翻译话语体系,一是在理论层面上要体现出中国的价值选择,彰显和弘扬汉语及其所代表的几千年汉语言文化;二是在实践层面上能描写外宣翻译现象并能发挥对中国外宣翻译的指导作用;三是在创新层面上对待西学翻译思想在"拿来"之后体现出有效的融通,使之自我化、中国化、民族化,并用自己的、中国的和民族的译文表述出来。同时,可从语用学中汲取理论养分,立足于话语构建、言语环境、言外之意、角色关系等方面对外交语言进行语用翻译分析,使所建构的中国外宣翻译话语体系既具有理论上的持久生命力,又能有效地指导中国特色的外宣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3.
赵静倩  吴帅  龙明慧 《海外英语》2013,(9X):166-16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今时代,中国各大企业奉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断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各大企业的外宣翻译更是展示中国企业形象的平台,是吸引海外消费者、扩大企业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企业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的企业外宣翻译研究,要么是对外宣翻译的原则和要求进行阐述,要么是从微观词句层面对技巧和策略进行探讨,缺少从宏观到微观对语篇的全面关注。因此该研究运用功能语篇分析理论,从外宣文本的宏观内容结构出发,再到微观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以浙江省地区企业简介及其外宣英译文为语料,结合外宣资料自身特点,以及中英宣传资料语言风格,行文结构的不同,对企业外宣翻译进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指导外宣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4.
在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中,民族文化对外宣传翻译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媒介作用。有关此过程中的翻译实践与适用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有利于跨文化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展。本文试从翻译的目的性看待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外宣翻译的意义,并对跨文化交际下的少数民族文化外宣翻译研究提出可能的研究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5.
企业经营活动之于国民经济为国之重器、利器.企业的优质外宣不仅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还有利于加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运用应用翻译宏-中-微观系统理论研究范式,通过企业外宣翻译研究理论模块,结合平行文本语料,运用"主题信息、经济简明"等外宣翻译策略,桥接微观实践层面演绎.运用可操作性技巧、准则对失误案例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6.
旅游外宣翻译指的是旅游文本材料的翻译,能否得当地翻译外宣材料不仅有利于中国旅游业走向国际市场,更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从而较强各国各民族的交流与了解,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生态翻译学强调翻译的适应选择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翻译的生态环境进行适应与选择,包括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与选择。鉴于中外旅游文化在旅游目的、价值观、及审美情趣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译者在翻译旅游外宣材料的过程中如何克服这些语言、文化、交际思维、价值观等方面的障碍?采用什么样的翻译策略才能更好地传达文本信息,传播中国文化?这将是本文作者集中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伟大战略促使外宣翻译研究更加契合了国家发展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外宣翻译,旨在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提升国家形象,推动中国和平崛起.中国整体形象的构建离不开地区形象的宣传.作为人口大省、旅游大省的安徽,地处中部,应该围绕外宣翻译策略与地方形象的关联,积极响应“走出去”的战略号召.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从福柯权力话语理论的视角来探讨当前我国的外宣翻译.在我国大力推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时期,译者可大胆采用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来向西方发达国家介绍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保持自身的文化特性,从而使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52):94-95
外宣翻译作为各个国家的特殊翻译种类,通过大量资料对比,总结其具有政治性、准确性、双关性的特点,以及运用大量翻译美学。一篇好的翻译体现翻译者自身的文化修养,外宣翻译中对我国古典文化部分的翻译更能体现以上翻译特点,在翻译中深切感受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别与联系,同时积极宣扬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特色主义,可使中外文化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0.
张自绘  徐溪  王升 《海外英语》2022,(22):73-75
研究语料选自中国能源企业英文外宣网站,从翻译目的论视角,以目的性、连贯性和忠实性三原则为标准,分析企业英文外宣文本中的人称代词、时政用语、词汇选取、信息增删等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改进建议,提高企业英文网页文本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1.
邢襄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其内容涵盖了邢台的历史文化和城市文化.外宣翻译既是邢襄文化对外宣传的必要手段,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中"互联互通"精神的重要实践.本文通过调查当前邢襄文化外宣翻译的现状和问题,探讨提升邢襄文化外宣翻译质量的对策,并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以求更好地促进邢襄文化的宣传与传播.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优劣是外宣翻译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外宣翻译工作研究和关注的重要内容.分析外宣翻译与中国特色词汇的概念特点,结合外宣翻译中对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突出困难与障碍点,对外宣翻译中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林浩 《海外英语》2014,(15):134-137,156
外宣翻译是翻译中的新兴领域,有必要对其进行更多的研究。袁晓宁老师在《中国翻译》2013年第一期撰文提出外宣英译策略的二元共存,即在语言表达层面坚持"以目的语为归依",在文化层面要"以我为准"。该文对该文进行了批评性分析,以期就外宣翻译提出相对可行的策略。该文认为,外宣翻译的目的不仅是让国外受众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接纳我们的宣传信息,而且旨在引导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达到有利于我的外宣效果。为此,外宣译者在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都必须采取"以国外受众为依归"的策略,以保证译文语言上流畅易懂、文化上易于接受。此外,该文提出应当把文化国际主义作为外宣翻译工作的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14.
非遗湖南民间传说外宣翻译是湖湘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环节之一。本研究分析总结了非遗民间文学外宣翻译现状,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具体对策,以期为湖南民间传说国际化提供借鉴。民间文学外宣翻译可将我国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和民族凝聚力提升到新的高度,促进国际间民俗文化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其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趋密切和频繁,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量日益增多。保证对外翻译的质量,达到宣传的预期目的,有必要充分了解外宣材料的一般特点,尤其是民族地区外宣材料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湖北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湖北外宣翻译研究日益引起学者的重视。当前湖北外宣翻译处于“传而不通,通而不达”的困境,荆楚文化并未得到有效传播。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湖北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外宣翻译呈现出来的语言特征,对外宣误译实例进行溯因,提出湖北外宣翻译的原则和策略,即一名合格的文化旅游翻译者,在外宣翻译实践中应遵循“规范性原则”和“名副其实”这两条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合理使用异化与归化策略,并综合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与方法,完成湖北外宣翻译的根本任务,取得理想的对外宣传效果,传播荆楚文化。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很重视外宣翻译的研究,但对外宣翻译质量的评估却相对沉寂。翻译策略的选择和翻译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效果。近年来,彝族文化外宣翻译研究发展不断深入,有效地树立了彝族文化独特的国际形象。作者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讨了彝族文化外宣翻译的质量评估问题,有利于彰显我国地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和保护彝族文化,甚至对我国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翻译研究和对外宣传将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外宣翻译是中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增强国家软实力、构建中国国际形象。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指导,以山东旅游外宣翻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外宣翻译策略。研究发现:旅游外宣翻译信息突出、语言简明、文化内涵丰富,译者可以采用简生化、补生化和原生化翻译策略,删减冗余内容,补充文化空缺,达到有效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本文对外宣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及翻译教学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外宣翻译是争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手段,将汉语文本信息通过语言转换达到有效传播是外宣翻译的终极目标,它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转播。要做好外宣翻译工作应厘清汉英文化的差异,采用正确的翻译策略,掌握并顺应外宣翻译的特点:严肃性、准确性、平和性、简明性等,同时遵循“外宣三贴近”的原则: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以下简称《习》)是各国读者了解中国制度和历史文化的权威读本,其成功英译为西方世界了解我国文化价值观提供了新的窗口。以《习》英译本内中国传统文化负载词为语料,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框架,从源域和目标域两个层面出发,研究源语文本中的概念隐喻现象,自建英汉平行语料库总结这些概念隐喻现象在目标语文本中的语际翻译,探究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下概念隐喻现象的翻译策略,为我国外宣翻译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