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2006年12月20日至21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美国康奈尔大学冷战史项目和美国威尔逊中心国际冷战史研究项目三方共同主办的"冷战转型:1960-1980年代的中国与变化中的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2.
20 0 1年 6月 6日、 7日 ,“中美苏关系的演变与冷战的转型”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这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办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浙江师范大学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美国威尔逊中心冷战国际史项目主任克里斯汀·奥斯特曼应邀赴会。会议的主要论题有三个 :一、冷战转型的历史探索和冷战历史经验的现实意义 ;二、 6 0…  相似文献   

3.
2005年10月29至30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和历史系主办的“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内地、台湾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单位以及美国、加拿大、荷兰、韩国、日本等国的学者80余人出席了会议,国际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会会长佐藤正幸先生应邀出席了这次盛会。与会学者围绕“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史学”这一主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大会共收到论文40余篇,具有很高的学术含金量。因论文涵盖面较宽,其中内容或有交叉,现仅就其论述主旨略加区分,以“中外史学互动与比较”、“史…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汉字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2月13日~14日在上海举行。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在信息化时代  相似文献   

5.
慎月梅 《历史教学问题》2012,(2):139-140,18
2011年12月10日到11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和华东师范大学江南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全球视野下的江南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市余杭区隆重召  相似文献   

6.
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历史》编辑部和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共同主办的“西方思想的现代性演进”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9月11日到14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约4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以“西方思想的现代性演进”为主题,集中针对西方思想史研究对象和方法作了讨论,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国内西方思想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思考,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2005年6月23日至24日,由我校人文学院主办的“全球化与人文学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这次会议属于华东师范大学“211”建设项目“中国的现代性与人文学术”整个研究计划的一部分。出席会议的外国专家有美国密西根大学的丹尼尔·赫威茨教授、宾汉顿纽约州立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11月24-29日,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代表团一行,赴日本冲绳琉球大学、东京早稻田大学和教科书图书馆开展学术访问活动。24-25日在琉球大学,中日学者进行了一场以"冷战时期的冲绳与东亚"为主题的研讨会。会议分为三个主题,"冲绳与东亚的安全保障""冲绳与历史·社会"和"各方单位冷战史研究与史料收集状况  相似文献   

9.
冷战国际史(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的研究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各国档案文献的陆续解密和开放,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的显学,在中国也被称为“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我校的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最近几年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研究成果,并重点加强资料建设,不断扩大对外交往,目前已被国际学界视为世界最重要的冷战史研究基地之一。在这一基础上,中心已连续承担了4个国家课题,即“苏俄史专题研究”(教育部基地项目)、“美国对华情报评估解密档案的整理与研究”(上海市重大课题)、“冷战与中苏同盟研究”(社科基金项目)、“冷战时期美国重大外交政策研究”(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们从这些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项目中,挑选部分研究成果刊登于此,意在通过这一专栏,进一步推动我校乃至全国的冷战史研究。 本期专栏的三篇文章,在充分利用中国、俄国、美国档案文献的基础上,分别讨论了中苏同盟建立初期的曲折过程,在冷战爆发后美苏第一次走向高层接触中美国政策的演变,以及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处理国内外危机的思维模式和操作方式。本专栏希望研究者踊跃投稿,为中国的冷战国际史研究更上一层楼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教育》2010,(2):50-50
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和杭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联合主办的“学校变革与教师发展:历史、理论与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1月21—22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0月21日,“中非教师教育培训班”在华东师范大学成功开班。来自非洲五个地区的代表和全球领域的知名教师教育专家出席了当天上午举行的培训班研讨会。本次培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非洲能力建设所联合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教席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承办。  相似文献   

12.
《上海教育》2007,(12A):27-27
周南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际教育与价值教育联合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中心主任。近年来,他致力于研究和制定教师专业标准体系。 2007年11月14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2007国际教师教育研讨会”上,周南照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提出了当前我国科学构建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重要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5— 1 7世纪世界经济、文化和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3年 1 1月 2 2日至 2 4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这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举办。参加这次会议的共有 2 8位学者 ,分别来自北京大学、辽宁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0月28至30日,由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与天津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相似文献   

15.
学术简讯     
两篇民族文字研究博士论文通过答辩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04级博士生朱建军《古汉字与滇川黔桂彝文同义比较研究》顺利通过答辩,该文对比了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相应的读音和书写形式,并进而与古汉字进行了比较研究。南开大学中文系04级博士生孙易《水族文字研究》顺利通过答辩,该文从水文文献、文字体系及其历时演变等方面对水文进行了系统研究。中国首届水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在贵州都匀举行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与贵州省黔南州水书抢救、翻译、研究专家组联合举办的“首届水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将…  相似文献   

16.
20 0 4年5月1 1日至1 2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教育研究中心、德国乔格·艾克特国际教科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德历史教科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来自德国、韩国以及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华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历史教学》杂志社等中外专家5 0多人出席了研讨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材处臧爱珍处长、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罗国政教授出席会议,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主任余伟民教授致开幕词。代表们对他们的讲话报以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17.
信息参考     
“大众传媒与社会进步”中英学术研讨会综述 刘兆琼撰文;2002年4月8日至10日,“大众传媒与社会进步”中英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此次研讨会由英国文化委员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英语与媒介研究系联合主办,上海文新报业集团、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国际新闻研究中心共同协办。上海市新闻学会会长丁法章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黄芝晓教授到会并致辞。  相似文献   

18.
2014年5月25日至27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办,广西民族教育研究中心承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研究"八桂学者专项经费资助的"社会变迁中的教育革新与经验分享"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挪威等国家的专家学者,来自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于2001年10月在上海举办了首届“古文字信息化处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美国、加拿大、法国、挪威、日本、韩国、香港、台湾及内地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60余学者光临申城,实现了汉字古文字信息化处理的研究领域全球范围的首次专家聚会和  相似文献   

20.
由南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徐州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以及东京旅日华人史学会联合主办的“留学生与中外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16日至19日在天津和徐州召开。来自美国、法国、日本以及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约百余名学与会,并提交论88篇。这次学术盛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