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界》2007,(10)
笔者收藏的砚台中有一方小巧玲珑、精雕细琢、让人爱不释手的袖珍红丝石砚。此砚呈上窄下宽十分匀称的梯形,配有精制的红木盒。砚长8厘米,上宽4厘米,下宽4.5厘米,厚0.7厘米,重43克(见图)。砚面上分别雕有砚堂、砚池、砚额、砚岗和砚边,在比较小的砚  相似文献   

2.
安仲印 《收藏》2008,(2):127-127
笔者收藏有一方抄手澄泥砚,胎质坚细,呈蟹壳青色,表面包浆如涂一层银,古色古香。砚面呈梯形,长13.9厘米,前宽8.3厘米,后宽9厘米,厚1.8厘米。砚堂与砚池相通,为淌池式,两边框宽0.8厘米,前后框宽1.1厘米。从砚堂至池底坡度较大,墨池较深,池底圆滑,线条优美生动。砚四侧自上而下内敛,砚面尺寸大于砚底。砚面前段中部挖空处中央有一长方形戳记,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朋友开的古玩店里,有幸见到一方用桥头石雕刻而成的四蟾捧月砚。该砚台长29.5厘米,宽23.1厘米。砚台侧边总高为7厘米,砚下部底座高为3.9厘米,砚堂直径为14厘米,砚边宽为2.2厘米。砚台四角上部所雕的每只蟾身长为8厘米。由于该砚造型奇特、独具匠心.给笔者耳目一新的感觉。故笔者不揣浅陋,写此短文,旨在抛砖引玉,与渚方家共同探讨此砚的历史背景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张阅阅 《收藏界》2010,(1):112-113
好友珍藏有一方古墨砚藏品(图1),长24厘米,宽15厘米,厚5.5厘米,重3.3千克,形似砚实乃古墨。“砚”面左上方有“竹林大士出山图”和“程氏君房”字样和款名。砚的中心边缘上下左右及四周边缘有各种人物69个和大象、牛、马、鹤、兔、鸵、鸡等纹饰,图案纹饰精细,神态生动,砚底背(碑)有明永乐朝翰林侍读学士曾桀“竹林大士出山图赞”近300字的题跋,  相似文献   

5.
一对鸳鸯砚     
张亚彬 《收藏》2007,(9):125-125
最近在古玩市场上看到了一对端溪水坑砚。卖主讲,这是一对鸳鸯砚,不能拆开卖。并说这是主家的意思,拆散了太可惜。大大增加了我收藏这对鸳鸯砚的兴趣,于是我拿在手中细细端详起来。两方砚个头不大,均为长14厘米,宽9厘米,厚2厘米,墨池与墨堂构成一“吕”字形,又像人的半身照。  相似文献   

6.
《收藏界》2007,(10)
二、曲线圆滑的唐砚隋唐时期砚材的种类同形制都较前代更为丰富,当时的陶、石砚多为后部有二足的箕形,瓷砚更加盛行。这件隋代龙纹陶砚(图1)长19厘米,宽15.7厘米,厚4.2厘米,陶砚呈灰棕色,烧成温度较低。平底,砚堂平坦,周边绕一龙纹,龙身上有鳞纹。瓷砚烧成温度较高,质地坚硬耐用,体形很大,便于研磨较大量的墨液。唐代也开始烧制三彩砚、澄泥砚。这件  相似文献   

7.
李烈初 《收藏界》2010,(11):106-109
我没有刻意收藏过文房用品,但行年八十有三,家庭传承,亲友馈赠,自己从文物市场见而欢喜,即加买下,久而久之,也就有了一些文房用品,现予记述。以其偶然得之,遂名之为《文房用品偶得》。砚金龙刻字砚(图1),端石砚,长方形。长16.5厘米,宽8厘米,高3厘米。  相似文献   

8.
杭天 《收藏》2010,(11):43-44
北京王若林先生藏有一方西夏炭窑烽款澄泥砚(图1),长方形抄手砚式,长13厘米,宽9厘米,厚3厘米。首端略窄略低,尾端略宽略高,砚池呈斜坡状。澄泥质灰陶胎,细腻坚硬,其造型与质地均为典型的宋、金时期流行形式。尤为难得的是,砚背有双线边框的戳记,字为隽秀的楷书,竖写分两行,为“炭窑烽赵家/沉泥砚瓦记”。  相似文献   

9.
刘勇头 《收藏》2009,(6):108-109
我手头有一方刘墉款端砚,长21厘米,宽13.8厘米,厚3厘米。包浆沉厚,古味盎然,质朴无华。砚质细润如玉,石色灰紫,正面石质有火捺、胭脂晕、青花,焦叶白,这显然是宋代老坑名贵端石特征。宋《端溪砚谱》曰:“火捺,一名熨斗。  相似文献   

10.
张志 《收藏》2016,(11):94-97
家传一砚,石色青绿,石中有细长刷丝纹,其质如玉。长方形,长10.3厘米,宽6.8厘米,高1.5厘米。砚分三层,均为石质(图1),简朴无华。砚堂微凹,上端开墨池,抚之光润细腻。砚背凹人,中镌篆文“乾隆年制”四字,刀工爽劲,字形规整。砚盖凸雕双夔龙,纹饰古朴,有商周钟鼎彝器之风。底座凹承砚身,底面四角皆有矮足(图2)。五爪团龙纹锦盒包装(图3),顿为精致。  相似文献   

11.
任义玲 《收藏界》2013,(3):102-104
河南南阳博物馆收藏一方长方形砚,长25.5厘米,宽15.2厘米,高4.8厘米,中下部开长方形砚堂。砚堂平坦,四周墨迹斑驳,围绕观堂四周有宽1.5厘米,深约O.6厘米的水池。在砚的上部有下玄月形的小墨池,墨池上有一椭圆形的“观眼”,墨池左右两边各浮雕一只长尾动物,其头部向下、长尾上翘呈相交状,头部巳残缺。在墨池下又琢一顾首回盼状的相同的动物(图1)。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6,(21)
正家传一砚,石色青绿,石中有细长刷丝纹,其质如玉。长方形,长10.3厘米,宽6.8厘米,高1.5厘米。砚分三层,均为石质(图1),简朴无华。砚堂微凹,上端开墨池,抚之光润细腻。砚背凹入,中镌篆文"乾隆年制"四字,刀工爽劲,字形规整。砚盖凸雕双夔龙,纹饰古朴,有商周钟鼎彝器之风。底座凹承砚身,底面四角皆有矮足(图2)。五爪团龙纹锦盒包装(图3),颇为精致。因是家传,又有款识,知是老物件,年代、真伪倒未过多关注,但对其石质和源流不甚明了,  相似文献   

13.
张萍  马干 《收藏》2008,(2):126-126
现存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的“兰亭集序砚”为明代端砚。砚体上刻有人物、山水、诗文,长27.5厘米。其石质细腻坚致,造型古朴典雅,保存较为完好。砚底内凹,阴刻王羲之《兰亭集序》全文(图1),凡11行,刀法娴熟洗练。砚棱上有划痕和磨损的痕迹。砚的四侧及砚面采用浅浮雕手法刻兰亭故事,有人物40余人,神态各异。并刻亭阁台榭、小桥流水等,毕现古时兰亭自然环境和景物,意境清丽淡雅。  相似文献   

14.
3月1日《浴马图》浴马图(图1),绢本,设色,纵28.5厘米,横155.5厘米。元赵孟頫(图2)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地安门邮政支局,100009)。  相似文献   

15.
《南昌万氏缩模百汉砚碑》集拓本(图1)一册,经折装,纵52厘米,横30厘米,现收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百汉砚碑》拓本是据百汉砚斋主人万承纪收藏的碑帖制成的碑砚所拓而来。万承纪(公元1766-1826年),字廉山,江西南昌人,清代金石家、书画家。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举人,曾任江苏知府,官至海防同知,诗文皆工,博综群籍,其篆法似李阳冰,篆书、行草精妙;绘画得北宋诸家之长,深悟  相似文献   

16.
书讯     
正中国集邮浴马妙逸传神州神骏吉祥腾华夏《浴马图》,绢本,设色,纵:28.1cm,横:155.5cm。现藏故宫博物院。《浴马图》代表了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人物鞍马画的典型风貌,是幅形神兼备、妙逸并具、风格高雅的艺水精品,也是现今所见赵孟頫马画中尺幅较大、场面复杂、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中国邮政定于2014年3月1日发行《浴马图》特种邮票一套3枚,小型张1枚。中国集邮总公司特别发行系列邮品。  相似文献   

17.
陈晓润 《收藏》2007,(1):61-61
古瓷板画是我的收藏主项之一,在众多藏品中,年代最久的当属这块高不过9厘米,宽仅6.4厘米,乍看并不起眼的墨彩山水瓷板砚屏了。  相似文献   

18.
万联佳 《收藏》2008,(2):126-127
此砚台长32厘米、宽24厘米、高6.5厘米。白石质,底部平整,四侧均自上而下内敛,延续了宋代砚台面大于底的特点。砚面开有并列双堂、双池,砚堂深陷。池与堂相连,椭圆形,池深2.6厘米。砚池上方雕有一组鲤鱼山水纹饰。图中鲤鱼振鳍摆尾,跃于海水中,海水中有一山形。砚堂、砚池及纹饰四周均有一道阴刻线纹。  相似文献   

19.
李哲伟 《收藏》2014,(10):128-129
云纹端砚(图1)长20.5厘米,宽13.7厘米,高2.6厘米。是一方清乾隆时期中规中矩,石品、雕工均精湛完美,带有原配红木盒盖的精品龙砚。砚面布满了微尘青花、胭脂晕、蕉叶白等名坑石品,手感滑嫩细润,胜似孩儿肌肤。砚池精心雕琢蛟龙纹,蛟龙在云海里翻滚,云雾层层叠叠,在动态中形成的旋涡为池堂,  相似文献   

20.
李哲伟 《收藏》2014,(19):128-129
云纹端砚(图1)长20.5厘米,宽13.7厘米,高2.6厘米。是一方清乾隆时期中规中矩,石品、雕工均精湛完美,带有原配红木盒盖的精品龙砚。砚面布满了微尘青花、胭脂晕、蕉叶白等名坑石品,手感滑嫩细润,胜似孩儿肌肤。砚池精心雕琢蛟龙纹,蛟龙在云海里翻滚,云雾层层叠叠,在动态中形成的旋涡为池堂,别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