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一、在本章“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应努力达成三方面学习目标 1.概括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本章教材并不是讲述具体的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而是从区域的含义、同一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方式的影响、区域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差异、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概括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以作为学习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有关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编写者配合正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设置了相应活动,学生应通过这些活动概括出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中地理"必修Ⅲ"(区域地理)是学生在学习了前两个模块(必修Ⅰ、必修Ⅱ),基本了解了地理环境的组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地环境协调发展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如何应用地理原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与自然和人文地理联系密切,是两者的综合,而在教学实践中,又和它们有较大的区别。故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与思考,谈谈区域地理教学的几点体会。一、以区域地理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湘教版"必修Ⅲ"为例,教材编排首先把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理  相似文献   

3.
高中区域地理是以区域为载体,以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思想,阐述如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地理课程。陈静生、蔡运龙等人认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个综合性的研究课题,包括不同的认识层次、不同的时空尺度,也包括了自然与人文诸多要素。"[1]这句话揭示了地理空间尺度思想是区域地理的核心思想之一,高中区域地理教材不仅要重视可持续发展思想,还要关注地  相似文献   

4.
一、“地理 1”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本次高中地理课程设计 ,提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 ,不主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分离和割裂 ,但从知识内容的比重来看 ,“地理 1”还是侧重自然地理 ,重点是阐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应该说本模块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知识和理论的基础。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的三个模块 ,虽相互独立 ,但都是按照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统一设计的 :本模块主要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 2”主要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 3”主要说明在…  相似文献   

5.
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内容。其中综合思维含义是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知识构建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必修3“内容标准”的第一部分为“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要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首先应“了解区域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①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了解当代中国地理区域研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②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以及独立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问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③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人对国情、国力、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④深  相似文献   

8.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知识梳理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命题预测从2007年广东高考卷和省内各地文/理科基础一模、二模的情况分析,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区域的特征分析是常见的考查内容,命题的方向主要有:一是通过给出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民俗等资料考查区域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二是通过经纬网图、轮廓图、景观图等进行区域空间定位,或结合区域等值线图,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归纳区域地理特征、对比区域特征、分析区域发展特点;三是试题以中等难度和容…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与地理教学□张来友(郑州教育学院)近些年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了环境教育,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大纲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10.
朱爱华  相炜 《地理教育》2011,(11):28-33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纽带,是联系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桥梁,历年来都是高考命题关注的焦点之一。新课标版的地理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对该部分的要求主要有: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特点、分布,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预防,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11.
地理科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地理科学与人类活动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地理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虞军 《天津教育》2024,(7):162-164
<正>地理作为基础学科,开展地理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地理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与思维能力。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人地协调观素养是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必备的基本素养。人地协调观素养是指通过地理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然而在初中地理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仍然存在形式化现象,导致学生难以深入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无法认识到如何采取行动使人类与地理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人地协调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张强 《内蒙古教育》2009,(18):39-40
“地理”作为一门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生存环境,揭示人与自然密切关系的学科,蕴藏着丰富的美育素材。学生既可以在初中区域地理课上通过多姿多彩的自然地理现象,感受“雄、奇、险、秀”和“自然美”;又可以在高中“地理”课上通过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感悟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美”。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高中生学习地理,目的是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人文历史知识素养。  相似文献   

15.
学习目标及其内容选择1.人口与城市(1)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学习人口与城市的基础知识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而人类自身活动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人口的发展与变化,因此,人口问题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生物科学、社会科学、地理科学、历史科学等都涉及人口问题的研究。地理课程对人口知识的教学将限制在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的范围内,即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城市是人…  相似文献   

16.
一、人地关系在地理教育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由于地理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各国都把它作为国民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程而加以重视。各国不同时代的地理教育,几乎都是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人地关系,只是不同时代有其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它不但对各国不同时代的青少年的“人地观”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也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而这种影响的存在正是地理学科的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在20世纪初期,西方资产阶级地理学者倡导“地理环境决定论”,对世界各国影响较大,在当时我国的地理教科书中也有反映,它宣扬的是“地”控制“人”的观点,用自然环境的差异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由此产生了为殖民主义者对外侵略扩张辩护的反动地缘政治说,对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人类历史是一幅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同时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宏伟画卷 ,“地理”作为一门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生存环境 ,揭示人与自然密切关系的学科 ,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美育素材。学生既可以在初中区域地理课上通过多姿多彩的自然地理现象 ,感受“雄、奇、险、秀”的“自然美” ;又可以在高中“地理”课上通过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 ,感悟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美” ,中学地理教学的美育价值就产生于地理学科丰富的美学特性。一、中学地理学科的美学特性1.形象性形象性是美的首要特性 ,黑格尔指出“美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编订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这门科学阐明了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世界和中国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  相似文献   

19.
<正>地理环境制约和影响着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所在地域的地理环境特征。中国书法艺术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其风格的形成一方面与书写时所用材料等有关,另一方面与书法家个人气质和性格有关。而无论是书写材料还是书法家个人秉性,又都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表现出地域的差异。由吴慧平著、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书法文化地理研究》一书尝试运用文化地理学的有关理论,对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书法作出较为独特的阐释。该书指出: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差异较大,由此奠定了中国书法艺术南北分流的地理格局。本文在分析中国南北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中国书法艺术南北分流的风格表现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0.
人类是地理环境演化的产物,又是地理环境的改造者和创造者。人类活动的地理效应是从经济过程和社会过程出发,探讨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地理后果,并作规模、方向和强度的预测。地理效应主要包括改变景观形态和结构、改变地理系统能量流、改变地理系统物质流、打破生物学平衡和影响自然过程的速率等方面。人类对地理效应的响应,就是阐明人类对自身活动造成的地理效应所作的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