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子的萌发》的探究过程,两个班级我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学。第一种方法是:按人教版《自然》课本的安排思路,从“提出问题——猜想与预测——设计实验方案——做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教学。步骤是:1.提出“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的问题;2.推测种子萌发必备的条件——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3.设计验证实验方案,4.课后进行实验验证,5.一周后汇报验证结果。第二种方法是:应用《科学》课标新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种子的萌发”为探究内容,先让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从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推想与预…  相似文献   

2.
《种子的萌发》的探究过程,两个班级我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学。第一种方法是:按人教版《自然》课本的安排思路,从“提出问题———猜想与预测———设计实验方案———做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教学。步骤是:1.提出“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的问题;2.推测种子萌  相似文献   

3.
黄伟 《生物学教学》2005,30(12):25-27
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中“种子的萌发”一节课中“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重在训练学生对照实验的设计,“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实验重在训练学生抽样检测的方法。对照实验的设计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学会这种方法也可为物理、化学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照实验的设计和抽样检测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对照实验的设计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4.
闫雨亭 《山东教育》2004,(18):36-36
在如火如荼的课改热潮中,年轻的我满腔热情地探讨着适合课改的内容,尽情地阐释生物新课标的理念。初一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一节有两个探究实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测定种子发芽率”。“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侧重训练学生设置对照实验,“测定种子发芽率”侧重训练抽栏检测的方法。这两个实验都适合学生亲自动手,是进行探究教学的好机会,于是我大胆地让学生尝试。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加强了“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其中对“可能性”的教学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本课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的设置.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数学问题.然后猜测.进而验证结论,从而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教给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方法策略:实践——猜测——验证。教学设计则充分体现了大众数学的内涵和实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具体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如火如荼的课改热潮中,年轻的我满腔热情地探讨着适合课改的内容,尽情地阐释生物新课标的理念。初一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一节有两个探究实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测定种子发芽率”。“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侧重训练学生设置对照实验,“测定种子发芽率”侧重训练抽栏检测的方法。这两个实验都适合学生亲自动手,是进行探究教学的好机会,于是我大胆地让学生尝试。一、实验片断回放片断1师:请同学们以8人为一个小组,互相讨论,确定本组实验方案。一阵热烈、积极、活跃的讨论后,同学们纷献奇策。生1:我们小组建议修改书上的设置,因…  相似文献   

7.
1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1.1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一节是“植物种子的萌发”。该节要求描述种子的结构,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活动,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学习本节需要前四章中的知识、技能、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法等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赵秀兰 《生物学教学》2003,28(12):21-22
在讲“种子的萌发”一节课的时候 ,我提前一周就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在条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每小组推选两名代表参加实验 ,共 10人 ,分两组进行。学生对这样的实验很感兴趣 ,积极性很高。先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为什么贮存的种子一般不会发芽 ,但播种的种子却会萌发出土 ?小组内讨论 :以上两种环境有什么不同 ?种子萌发必需哪些环境条件 ?根据讨论 ,引导学生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作出假设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有充足的水分、足够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针对假设中的各种因素 ,两个小组分别设计出了自…  相似文献   

9.
实验课是小学《自然》八种课型中的一种主要的课型。在《自然》第一——六册上都有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其中有些课的教学设计是按照。提出问题——假设答案——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进行的。在这四个程序中,“假设”和“验证”是重要的一环。因为“假设”只有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才能考察其正确与否。在《植物怎样“喝水”》(第四册第十五课)里,课文中的小林首先自己提出假设:植物  相似文献   

10.
你在学习《生物学》课程过程中,参加过《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实验活动吗?从实验结果知道: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缺少其中任何一种外界条件种子都不能萌发。但是在农业实践活动中,农作物在播种前要疏松土壤,并保持土壤的湿润。根据这个事实,我们还可提出问题:(1)土壤是否是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之一?(2)土壤对种子萌发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物》第一册(上)中“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原设计为在一根玻棒上、中、下各绑一粒种子,上边的种子位于空气中,下部的种子完全浸于水中,只有中部的种子既可得到水分,又能吸收氧气。所以当3粒种子均置于适宜温度下时,仅有中部种子能够萌发,以此说明水分、氧气和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但这一设计存在2个问题:一是种子若绑不好容易脱落掉进水中;二是种子发芽率不可能是100%,有些种子可能因为胚受到伤害而不萌发,如果绑在玻棒中间的一粒种子刚好出现这两种情况,自然就不会萌发,也就很难证明种子萌发的条件是…  相似文献   

12.
种子萌发演示实验装置改进及使用△△△河北丰南市黑沿子中学(063313)史云霞李贺珍在教学中,笔者对初中生物第一册(上)P.29“种子萌发外界条件”及P.59~60“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作了一点改进。介绍如下:材料用具500m...  相似文献   

13.
植物个体发育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而植物体是由许多细胞组成,最初发生于细胞内的微观变化,不易观察,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在学习“植物的个体发育”一课时,我采用了多媒体组合教学,把具有不同教学功能的教学媒体,有机地组成为不同用途的媒体群.用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教学过程简介如下:一、课前准备利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完成“小麦种子萌发实验”(材料:甲培养皿中一完整的小麦种子、乙培养皿中一含胚的半粒小麦种子、丙培养皿中一不含胚的半粒小麦种子;萌发时间:八天;温度、水等条件相同。);编…  相似文献   

14.
《种子的萌发》是小学《自然》第十册第14课的教学内容。学习本课的目的,一方面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掌握种子萌发的过程;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在课堂上能创设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更加合谐,作为自然教师来说,选择何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介入,更为自然课堂教学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种子的萌发》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就是我在自然教学上的一次尝试。现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李延忠 《生物学教学》2005,30(10):38-39
“种子的结构”一课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的开篇。学生透彻认知种子的结构以及萌发时种子形态结构变化,可以为以后学习“种子的营养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打好基础,有利于学生动态地理解绿色植物的生活历程。教材设计了两个观察性实验活动。怎样让活动更有效地进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不断地分析思考?怎样在观察性实验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学习?怎样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基本概念,使探究性活动促进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对此我做了一些尝试,与学生共同完成这一课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李斌 《辽宁教育》2007,(4):41-44
数学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实验探索,形成结论(实验感知,形成猜想——实验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归纳绪论)——实践运用.解决问题——总结反思.评价体验”的基本流程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改变了学习教学的方式:由“听数学”变为“做数学”;由“看演示”变为“动手操作”;由“机械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学生在数学实验活动中。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体验到发现知识的乐趣。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得到增强,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与实施,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文章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并以《种子的萌发》一节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根据问题提出假设,动手实验收集资料,继而根据实验结果验证假设,最后得出结论这一探究过程,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种子的萌发》一课,要研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空气,不少学生猜测两组(一组种子完全在水中,一组种子的一半在水中)都可以萌发,有学生还举例说黄豆完全泡在水里也长芽,有的说:“我看到一粒种子掉到鱼缸里后来就长出芽来了。”他们这么一说让我顿时没了主意,按教材的设计把种子完全浸在水下,那就是隔绝空气的环境,没有了空气种子不能萌发。我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而是说:“如果事实像你们说的那样,那你们就太了不起了,否定了教材中的一个实验。”向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的我也兴致很高地在课下和学生们做起了验证实验。我选了颗粒小萌发快的绿…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学习的内容上,《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提出:“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数学学习的方式上,《课标》明确要求把“动手实践”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三种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目标上,《课标》不仅规定了知识性目标,而且明确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以及伴随过程性目标的情感目标.基于《课标》的上述要求,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的内容、学生的认知特点等方面的要求合理设计数学实验,为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活动的途径,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概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数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本文结合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对数学实验的实践与思考,试对课堂教学中“数学实验”的基本类型作一些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上册中“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是侧重训练学生设计对照实验的。由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三个,所以至少需设计三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构成三个对照实验进行探究,新教材提供的探究方案取材广,易操作,但“没空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