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妇女的觉醒从二十世纪开始 ,经历了短暂而漫长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 ,五四新文学运动至今 ,不到百年的时间 ;而在女性觉醒的过程中 ,却经历了“解放妇女”与“妇女解放”的重要飞跃。女性觉醒曲折地发展到今天 ,在文学的进程中清晰地显示了它的进展趋势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女性文学在女性觉醒过程中的艰辛探索及其价值。一、中国“解放妇女”运动在文学中的反映中国女性的觉醒是从“解放妇女”开始的。解放妇女是来自女性自身之外的解放 (当然也包括女性自身觉醒的愿望 )。最初女性的觉醒并非真正地由妇女自身做起。它是以一种自上而下的…  相似文献   

2.
宋词所表现的宋代女性观念之历史文化审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代化表现出一种“人的解放”的体精神。这种“人的解放”,事实上包括妇女的解放在内。宋代女女解放的评价视角,大抵可分两个方面:一是男性世界之妇女观发生了质的改变;二是女性独立人格意识的觉醒。宋词以写艳情为主,以表现女性世界和女性生活为主要题材,乃是时代化赋予的使命。宋词中普遍地表现出同情女性、理解女性,对女性以独立人格、主体价值的认识和人道的关怀,正是这种社会化思潮的折光。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女性文学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随着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而成长、发展。文章通过“人的觉醒”、“自觉掩藏女性身份”、“女性的觉醒”三个阶段来阐述女性文学在百年间所走过的艰辛之路,并指出女性在追求自身解放的过程中,不应以诋毁、反叛男性为宗旨,而应与男性和谐相处,才能达到最终的女性解放。  相似文献   

4.
作为"五四"时期被解放的妇女最文明的代表,女学生自身的解放并不彻底,现代女性主体意识并未完全觉醒。原因在于先进知识分子主要着眼于解放作为劳动力的妇女与解放作为强国保种的妇女,虽实现了启蒙,却未完成解放。第一代女作家笔下的女学生形象表明,她们的自我主体意识逐渐觉醒。  相似文献   

5.
在近一个世纪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女性文学是一朵绚丽的奇葩,而其表现女性对于自由解放的追求也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从“五四”觉醒的女性到当下“真实”的女人,无不在彷徨而执着中寻求着自身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然而由于历史沉积的原罪意识使得她们始终不能彻底地解放自己.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中国女性在参与抗战活动的过程中,团结全国劳动妇女,反对妇女回家逆流,将自身解放与民族解放相结合,对妇女运动本身进行反思,其深层意识觉醒,开创出女性解放的新路子新思想。  相似文献   

7.
巴金的《寒夜》中曾树生形象的塑造,彰显了创作主体意识形态中存在着明显现代女性自觉意识。作者将女性生存、价值以及出路等源于“五四”时期妇女的命题纳入了小说创作之中。通过曾树生形象的塑造,彰显出文本中的“人”的意识的觉醒、经济独立意识、个性解放意识、女性自我价值认同以及女性自我行为规范的“自我”裁决等表现形态,对女性问题提出了思考。同时,文本对曾树生体现出的女性意识的进步性及局限性进行了反思,进一步还提出了女性的个性解放不能仅局限于女性自身行为,而应立足于整个社会的解放。  相似文献   

8.
封建礼教几千年来桎梏、摧残着中国妇女,而中国妇女也一直在为寻求个性解放进行着不懈的抗争。到了元代,觉醒的女性敢于与封建礼教进行正面的不妥协地的斗争;到了清代,反抗斗争又陷入了重围之中。本试对比分析李千金(元杂剧《墙头马上》)和林黛玉(清小说《红楼梦》)表达爱情方式和反抗封建礼教程度的不同,来探讨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差异之因。  相似文献   

9.
宋代平民文化的崛起,引起社会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的重大变革,其中较突出的是妇女观念的改变以及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宋代文化表现出一种人的解放的文化精神,对文学作品的影响体现在女性意识的觉醒方面,主要有两点:一是男人已肯定妇女也是"人",与男人有同等的人的价值;二是女性独立人格意识的觉醒,即女人自身意识到自己也是"人",应与男人享有同等的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传统女德以“从”为原则,为“节”、“孝”、“勤”为主要规范。我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只看到传统女德消极性的一面,对其采取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使妇女陷入意欲解放意却不得自由的困境,甚至导致新的人格异化。传统女德仍有其现代转型的余地,对其批判地继承有助于现代女性人格的完善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红楼梦》,通过一组女子群像的塑造,以独特的视角,全方位的描写,充分展示了封建时代中国女性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品格,表现了她们觉醒了的自主意识和叛逆精神,阐释了作者独特而进步的女性观。研究红楼女性表现出来的个性魅力和人格品质,可以得到关于现代女性的发展、现代女性与社会的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萧红和张爱玲是20世纪两位坚强而独立的女性作家,她们追求个性的自由与独立,喊出了真正的女性之声——女人是独立的,不是男人的附庸。她们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独立觉醒和抗争意识。  相似文献   

13.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生死劫》、《红颜》三部当代女性电影以全新的女性视角和肆意的“阴性书写”观察社会,观照中国现代女性生存现实,表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和女性情感。在男权依旧膨胀的现代社会,女性电影的探索历程势必是艰辛、漫长和充满矛盾的。讲究方法策略,正视性别问题,重建个性尊严、自由平等的社会正义,这理应是中国当代女性和女性电影共同的理想彼岸。  相似文献   

14.
中西近代文学中的尚俗性已成学界共识,比如对现世享乐的痴迷追求、对神圣事物的世俗化戏谑以及性爱意识的觉醒等,但各自的尚俗性特征又因国情、世风、文风之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同样的对性爱意识觉醒的描写,中国文学多停留在对性爱行为的关注上,而西方文学在此点却洁净得多;同样的女性意识觉醒,"南欧少女"们敢爱敢求、自主自立、多情而浪漫;中国的女子即便是叛逆女性却也多是被动角色,只在民间文学中才稍事"张扬一些"……尚俗性是人性解放的必然阶段,但却不是人性解放的归宿。把握真正意义上的人性解放,营造自由和谐文明的人类生存环境,才是人类彻底解放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代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在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站在民族复兴和民族团结的角度,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提出了以"再造中国"观、"自觉中国"观和"复兴中国"观为主要内容的"青春中华"思想。他的"青春中华"思想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对于唤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的初步基础和开辟复兴中国革命新道路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6.
凌叔华小说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叔华描写了旧式、薪式两类女性,她从关注女性意识对外的索取和认同,转向对女性自身意识进行反思和内省,对女性深层传统意识进行了剥露和批判,从而对妇女解放、个性解放的实质进行了新的探询和反思,使其关于女性的作品具有了更深厚的历史感和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是西方近代社会转型的根本问题,市民社会问题是引发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问题意识,也是当代中国"现代性"社会转型所要面对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把市民社会研究(批判)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意识,可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和自身内在理论逻辑的变革.同时,通过对市民社会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审理,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上可以发出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从而沟通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导引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真正出场,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鲜明女性意识的作家。她以女性特有的性别敏感和思考方式对女性的生存状态,情感层面进行剖析,再现了女性封闭、卑微、依附性的亚文化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19.
元杂剧《严子陵垂钓七里滩》是宫天挺依据史书记载而改编的,重点表现了严子陵隐逸行为的动因和心理状态,突出了他不为权贵折腰的高尚人格和不含功利目的只为追求心灵自由的隐逸风范。这种隐逸思想是自觉的,现实的,具有积极的特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隐逸,它体现了人格的独立,人生意识的觉醒,并展示了一种审美超越的生活方式,启示人们建立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