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下湖源村位于浙江省武义县柳城畲族镇西南2公里处,是一个典型的畲族聚居村。通过对该村村民的语言使用情况调查,发现畲话仍旧是畲民的第一交际语言,村里所有的常住畲民都能熟练地说畲话,并且绝大部分畲民都已成为双语甚至是多语能力者。但是随着畲汉通婚人数越来越多,村里会说畲话的汉族人却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2.
惠东多祝畲语代际传承中断早,呈老龄化趋势,中老年畲民多为双语人,年轻人畲语使用能力差。畲民对畲语的支持度较低。畲语活力较低,使用域有限,是一种濒危的需要抢救的少数民族语言。建议从政策立法、双语教育和采集记录畲语三个方面抢救惠东畲语。  相似文献   

3.
畲族是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历史上即存在着与当地汉族的不平等,畲民不但受教育水平低,在社会生活中也长期受汉族排斥。蓝宝成作为近代浙西南山区畲民的杰出人物,不仅热心教育、培养出一大批畲、汉学生,有效地提高了畲民的受教育水平,而且打破了"畲汉向不通婚"的陋习,从而提升了畲民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4.
畲民对火有一种特殊的敬畏与崇拜之情,这种意识渗透于畲民的思维模式、生产生活、风俗习惯之中。畲民现实生活中对火的依赖,使其对火产生了崇拜情结。畲民的火崇拜情结在传统祭祀、巫术、民间文学中巩固升华。  相似文献   

5.
古代教育一般指学校教育,有官学和私学之分。畲族官学之开办有其特殊性,是封建政权出于教化畲民,维护统一政权之目的设立的,畲民长期处于被动受教育地位。在畲汉交界地区的畲族官学,推动了汉文化在畲区的传播,培养出一批畲族知识分子,促进畲族社会文化的进步。但其对处于深谷之中的畲民影响有限,畲族官学仍是非常落后的。  相似文献   

6.
宋明以来,国家、地方官、士人学者在赣南发展学校教育,推行齐民划一的儒家伦理教化,稳步推进了畲民的汉化。经过畲汉长期互动,畲民逐渐产生对汉文化和国家的认同,积极参加科举,坚持捍卫受教育权力,主动改造本民族文化,在政治和文化心态上与汉人日益趋同,直至化为汉民。  相似文献   

7.
畲族民歌是畲族独特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在畲族传统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畲歌是畲民娱乐自己、娱乐他人、与神共娱的主要方式,是他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寻觅伴侣的重要媒介,也是畲民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百科全书",更是畲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新时期,畲族民歌在凝聚畲族民众、增进民族团结等方面仍将发挥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畲族总人口约75万人,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贵州、安徽、湖南等7个省部分县市的山区,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的广大山区。"畲"字有"垦田而居者"之意。清朝光绪年间《龙泉县志》记载"民以畲名,其善田者也"。南宋末年,"畲"开始被用作民族的名称。元代以来,"畲民"逐渐成为对畲族的称谓,普遍出现在汉文史书上。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把"畲族"确定为统一的民族名称。各地畲族普遍传说祖籍在广东潮州凤凰  相似文献   

9.
《嘉应学院学报》2019,(1):11-15
客家宁化石壁祖地说属于文化基因类型祖地说。作为客家祖地的"石壁",是一种文化符号,其古风犹存。它源于经由百越文化、畲民文化传承而来的禹夏文化基因,是"石母"和"祖地"二位一体的象征符号。就其溯源意义而言,它有利于突破古代王朝"蛮夷"分野的偏见,有利于消除以往客家研究中出现过的"种族之争"的影响,有利于还原如下历史真相:百越和畲民族团是华夏民族的南方支系,百越是畲民族团的历史主体,畲民族团是汉族客家民系的历史主体,并且由此构成禹夏文化在赣闽粤边区依次传承和发展的历史序列。  相似文献   

10.
我国畲族人民绝大多数长期居住在边远贫困小村里,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制约,各项事业的发展尚处在较落后的状态。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在畲村小学推行素质教育务必落实“三注重”,方能收到良好效果。一、注重因势利导,多体贴少揭短,落实面向全体江泽民总书记前年会见科技界人士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紧跟上科技进步的时代潮流,不结合本国发展的实际努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就会落后,就会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我国地域辽阔,鞭长莫及。作为长期居住贫困山村的畲民对旧社会均有一本血泪帐,…  相似文献   

11.
粤东畲族主要生活在今潮州市潮安县凤凰山区一带,他们所说的语言我们称为潮安畲语。他们的周边住的是说粤东闽语朝汕方言的居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接触中,潮汕方言对畲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畲语借用了很多的潮汕方言词。本文罗列描写了这些借词,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畲族传统体育旅游价值评价及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产生与畲族的生存环境、生产劳动、民族宗教等密切相关。通过对畲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价,提出了发展畲族传统体育旅游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畲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人民勤劳勇敢。畲族文化中女性的地位、生活习俗、劳动观、婚姻观等与其他民族有所不同,她们充当着特定的角色,对于该家族承担一定的义务,拥有一定的权利,畲族的文化渊源和历史经历所浓缩或转化成的民俗风情,丰富了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福安畲族熟语主要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熟语记载了畲族游耕经济生活、反映着畲族传统文化、体现着汉族文化对畲族文化的影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畲族人民生活、生产经验的结晶。  相似文献   

15.
歙县北乡话方言本字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歙北方言隶属于徽语区,对其本字考证对于徽语其它方言点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为了解决方言调查中,特别是整理方言同音字表时出现的有音无字的这一问题,通过参考有关工具书,主要是《广韵》、《集韵》以及其它方言的本字考证释例,并对已经考证的本字进行分析,可以找到古今语音的对应变化规律。还可以佐证文字发展的总体趋势——简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畲族武术是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南派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以金斗洋畲族村为个案,对畲族武术进行调查分析.寻绎了金斗洋畲族武术的源起;阐释了金斗洋畲族武医合一的现象;挖掘了其独树一帜的练功方法;弘扬其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畲族武术是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南派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历史人类学、民俗人类学、社会人类学、阐释人类学等视角对畲族武术文化进行梳理。认为,畲族武术缘起、形成与发展与畲族人民生存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反抗压迫斗争及社会习武风尚习俗密切相关。畲族武术以独特的地域性、兼容性、延展性及原真性使其保持着鲜明的民族体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畲族民间艺术以口头、表演和图形的形式记印着本民族的历史及文化,充分反映了不同时代畲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及其审美意识.畲族民间艺术是畲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民歌、舞蹈、工艺美术等,都承载并折射着畲族传统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方兴未艾的今天,关注和研究畲族民间艺术,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温州畲族民俗舞蹈的表现内容和形式与畲族宗教文化、畲族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畲族民俗舞蹈既是畲族文化的重要承载体,也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州畲族民俗舞蹈具有原生性和变异性,而畲族民俗舞蹈因人而存,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现状更为古老文化的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20.
畲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与歌俗活动。畲族民歌反映了民族的起源与图腾、生态环境与劳动以及传统习俗、语言文化、社会教育等文化背景。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唱畲歌的人越来越少。如何抢救与保护濒临危机的畲歌成为了当务之急。基于此,经过对畲歌的研究与采风,提出了一些保护与传承的对策,以期能为畲歌的传承尽些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