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下,讨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中的传承发展问题,就是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培育践行问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内在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和最新体现。换言之,是否有利于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衡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中传承与发展成功与否的标尺。在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探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德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张国基,韩永来,刘志中《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德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明确要求,即“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提出的这一教育方针,对于指导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一代社会主义新人,起到了重要作用。毛泽东把德育放在首位。他认为社会主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有社会主义觉悟,能自觉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学问再多,方向不对,不但无益于人民和国家,反而会带来危害。在政治和业务的关系上,他认为,“政治是第一位的”,“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毛泽东强调德育为首,并不是要否定智育,…  相似文献   

4.
从师德的基本要求出发构筑高师德育的平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德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即要使学生确立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具有爱国主义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确立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觉地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这一德育目标,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集中体现了教育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论美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化全球化给中国青少年一代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现在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构想,这一构想将是未来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如果要很好地将这样的德育内容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学校德育中,就必须摒弃原来的功利主义的德育观,运用美育来促进德育,在美育和艺术教育中完成青少年的人格塑造,在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层面构建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德育教学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高校德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要创新,高校德育教学更要创新。本文就如何搞好德育教学改革,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德育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陈凤英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思想文化,德育思想是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德育思想进行科学系统的梳理和研究,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基础不牢,文明水准下降,夯实大学生思想道德基础理应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传统文化中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德育思想,具有非常高的德育价值。高校德育工作者要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德育元素,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加强自身修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规格的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德育思想源远流长,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系列比较完备的思想体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我国德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离不开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同时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有所创新,通过弘扬时代新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完善高校德育体系的理论思考南京大学郭广银一在高等学校中,德育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否认的。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坚持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一贯强调高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作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然而,...  相似文献   

11.
德育是灵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的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比专业知识和能力更能在深层上反映人才的质量,德育是灵魂。经济体制的大变革,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呈现出新的特征,给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实现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高校的素质教育应以德育为核心,科学地构建德育的内容。 一、确立德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高等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要重新认识教育功能和价值。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2.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是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他倡导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行有馀力”,才能学习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德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社会环境里,确立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中学德育的根本任务。因此我们必须把德育和知识结合起来,在学科…  相似文献   

13.
试论新时期德育的改革刘社欣社会不断发展,文化必然要随之孳生、整合、消融、更替和嬗变。德育这一伴人类社会而生、受社会经济制约、为社会服务的特殊社会实践活动和特殊文化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与发展的今天,也同样面临着变革与发展的挑战性命运。这种挑...  相似文献   

14.
在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教改革不断深化的条件下,大学德育改革势在必行。大学德育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树立服务和服从的意识,确立层次分明的德育目标,强化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教育,开辟实践性、服务性的德育途径和方法,并在改造专职德育队伍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全员育人的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就明确具体地指出:一、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劳动者;二、劳动者要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三、要达到培养劳动者并使之其合乎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规格的教育目的,途徑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什么是“社会主义觉悟”呢?我以为:就是认识  相似文献   

16.
自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强大的冲击,但世易时移,道家文化中的许多思想仍然因其内在生命、价值与时代精神相契合而为国人所关注与推崇,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当今,我们学校教育在创新德育模式,建设现代德育,科学、和谐管理班级.塑造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过程中,汲取西方成功的德育实践,洋为中用的同时,也应汲取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的丰富营养,古为今用,以悠久的古代文化思想,滋养青少年学生的理想品格,促进育人工作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对于中国德育具有重要理论启示。在培养目标上,中国德育要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华文化基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文化底色上,中国德育要坚实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础上;在德育智慧上,中国德育要深入汲取中国历史智慧和经验;在理论建设上,中国德育要坚定理论自信。学校德育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政治上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德育内容上坚持以我为主,文化教育顺序上先中后外,在文化教育过程中系统性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视野上坚持必要的国际理解教育。  相似文献   

18.
张标 《教育探索》2001,(11):80-81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是拓展德育空间,获取德育实效的重要措施。构建校外德育网络,努力完成德育任务,对于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建立校外德育网络是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来自学校,而且来自家庭和社会。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不能只把学校教育当作德育的惟一渠道,而应该运用系统论的原理,把各种教育途径合理地组合,形成德育网络。德育网…  相似文献   

19.
话语     
《天津教育》2011,(3):3-3
“和谐德育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教育。”“应充分挖掘地方德育资源,包括红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文化名人资源、英模事迹资源、建设成就资源、节日文化资源等。”  相似文献   

20.
高校要构建和确立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德育工作新模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要以人为中心,把人作为道德主体来培养,突出人的发展;必须创新德育内容,把中国传统美德与西方优秀道德文化相结合,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积极探索德育载体,创新德育途径,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