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设计有效统计活动,使学生经历完整统计过程(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说明问题等),帮助学生不断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加深理解统计思想与方法.现以“条形统计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统计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2.
【摘要】信息时代需要培养具有较强信息处理能力的人。统计与概率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之一,其教学重点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统计与概率信息资源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并能为统计与概率课堂教学所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统率与概率信息资源的应用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尝试从“教学信息资源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教学信息资源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协调性”和“教学信息资源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相关性”三个方面对小学统计与概率信息资源有效应用的原则作出论述。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74~76页。【教学目标】1.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按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2.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分析、比较、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3.学生在知识的迁移中学会主动建构,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中感受统计方法对分析问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110~111页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并能根据数据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8~99页"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围绕问题收集、整理数据,以及基于数据获得信息、回答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积累初步的统计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94页例题、95页“想想做做”1、2题。 【教材简析】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经验以及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助Geogebra数学画板,让统计数据“动”起来,让样本数据、直方图、中位数和散点图动起来,使得学生亲历数据分析的整理数据、提取信息、进行推断和获得结论四环节,从统计的本质特点处着手提升学生“数据分析”素养,打造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统计教学智慧课堂.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小学数学统计教学中,我们发现徒具“形”而没有“神”的统计教学有很多。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个人体会。情境创设:让学生自主产生统计需要,不能有等于无【案例】(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设计有效统计活动,使学生经历完整统计过程(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说明问题等),帮助学生不断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加深理解统计思想与方法。现以"条形统计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统计活动经验。一、在收集数据过程中激活已有经验统计首先要获取"好"数据——能够客观反映实际背景的数据。要获得好数据就需要"好"方法——通过调查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11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有序地开展调查活动,用合适的方法整理数据,获得统计结果。2.使学生在读表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普及率的含义,领悟普及率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分析,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教材反思】原通用教材中 ,“求平均数”是作为一类除法计算应用题来编排的。教学时 ,一般都是通过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 ,概括出求平均数的基本数量关系式 :“总数÷份数=平均数” ,再运用这一数量关系式解答相关应用题 ,培养学生分析、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方法与能力。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 ,这部分内容被编排在“简单的统计(一)”单元内 ,这一变化促使我们对“平均数”的教学进行了一番新的思考。众所周知 ,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反映研究对象某一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其统计性、代表性的特征反映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大量随机…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数学月刊》2011,(5):25-28
【本章概述】众所周知,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学好统计的初步知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显得越来越重要.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地质疑.用样本去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样本中的数据越多,对总体的估计就越精确、越可靠.  相似文献   

14.
第一节 统计 【最新中考动向分析】 在当今的社会.人们每天面对着大量的数据,掌握基本的数据统计知识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必备素质.因此。近年来。各省市对统计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无论从分值。还是从题型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图表信息题和实际应用决策题倍受青睐.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引领学生经历统计过程,感悟统计的必要性,形成知识网络,能根据统计结果解决实际问题。2.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3.以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为手段来优化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适用对象】六年级学生【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1.师:同学们看过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节目吗?喜欢吗?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开心辞典”。谁能成为今天最幸运的答题选手呢?(自愿或推荐产生一名选手)2.答题说明:第一,每道题都…  相似文献   

16.
吴金根 《江苏教育》2012,(Z3):68-72
【设计理念】1.教材理解。《折线统计图》是苏教国标版第八册"统计"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以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这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且认识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折线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特别在当今社会人们需要适时进行各种信息分析,其价值更加凸显。学习折线统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四级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题、"练一练",第44页第2题。【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结合实际问题,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能够自主设计分段,并对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和有意义的推断。3.进一步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产生收集数据的需求师在去年的亚青会闭幕式暖场演出中,我校武术队员们以精湛的中国功夫赢得了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目标】1.通过系列化活动,让学生在收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及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能用个性化的方式描述数据,且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2.引导学生在现实活动中调查和收集数据,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中需要统计,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意识。3.使学生在系列化的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活动的效应,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对统计教学明确指出: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等。回想起自己以前的统计教学过程,只重视按图索骥,追求统计表数据的准确和条形统计图的美观,而忽略统计的过程和作用,可以说我重视了学生的具体制作,却没有考虑到学生对数据的理解、体验和发展。基于上述思考,在最近执教“统计”这个内容时,我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选取几个教学环节。【案例】一、情境创设青年路上新开了一家书店,在学校与江家新村之间,处于“黄金地段”。店…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统计观念”列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并指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同时还对“统计观念”的具体表现作了如下的描述: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能对数据的来源、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由数据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以促进学生形成统计观念呢?下面谈谈个人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