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创造了许多“痴”形象,这些形象体现了蒲松龄的创作心理,是其主观情感的投射。  相似文献   

2.
“痴”与“狂”是用以描述聊斋男性(特别是与狐仙鬼女发生恋情的书生)性格特征和审美气质的两大范畴。之前的相关研究多将重点放在“痴”上。由于“痴”与“狂”内涵和表征上的重叠,以及文化来源的一致,狂生形象群多被归入痴生形象群中。笔者认为,“痴”与“狂”是不可混淆的范畴,“痴生”和“狂生”在性格表征、审美意蕴和形象价值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较之“痴”,“狂”更贴近明中叶以来的放诞士风和蒲松龄身上的疏狂潜质。  相似文献   

3.
金庸先生在其精心构建的武侠小说中 ,对人性中的“痴”、“嗔”、“贪”三毒以及那些沉溺其中而无法自拔者进行了深刻地揭示和有力地批判。“痴”毒使人在有意无意间伤人伤己 ;“嗔”毒令人灵魂扭曲 ,理性丧失 ;“贪”毒则让灭一切人性 ,直接将灵魂交给魔鬼。从而点明 ,“贪”“嗔”“痴”三毒正是导致“人生之苦”与“人世之灾”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4.
“愚”和“痴”是一组发生过历时替换的常用词,关于口语中“痴”取代“愚”的时间,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本文以萧齐时代翻译的《百喻经》为个例,从数据统计、组合关系两个方面,对“愚”和“痴”的使用情况进行穷尽性考察和分析,从而得出在南朝齐时“痴”在口语中已经取代“愚”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以文化语义学的研究方法,探讨魏晋时代"痴"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通过把握"痴"与"早慧"文化、"痴"与审美"移情"及审美化生活方式追求、"痴"与"玄学"传统及文化病理等的内在联系,揭示"痴"所体现、折射的魏晋人格精神、浪漫气质、艺术情调、哲人深致、文化智能与"病"理色彩.魏晋时代对"痴"的审美与文化认知,许多已成为中华文化的有益养分,深远、持久地滋润着民族文化精神,规范、影响着后世的理想人格塑造、文化艺术生活以及文学艺术创作.与西方"酒神"精神说和审美"移情"说等相比,"痴"具有更为深广多面、圆融互补的审美与文化价值蕴涵,而其语义指涉的感性、模糊与多趋向特征,也显示了中华思维模式的潜在缺陷.  相似文献   

6.
痴绝道冲是南宋后期一代临济宗高僧,被誉为“真法门之栋梁,后学之标准”。“以激扬宗风为己任”是痴绝道冲禅法思想的特点及其价值旨趣,他的禅法思想性格,虽有融合之精神,实则回归于古德临济义玄时代,不受普遍流行的看话禅、文字禅、默照禅之禅风影响,亦不受宋代禅宗内部禅、净融合论之影响。在儒、释、道三教关系问题上,痴绝道冲主要继承和发展了明教契嵩的儒佛融合论。不断引用儒家经典与佛教作会通,在本体论上强调儒释道三教共同一之“道”、同一之“心”,但是在孝亲观上更多地强调佛法的特殊性、优越性。在心性论上.痴绝道冲反复借着释迦灵山拈花、达磨西来的禅宗公案,从正面阐释了自己临济禅一念分明、自证自悟的思想.坚守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门精神。径山痴绝颇为深刻地批评当时丛林佛法淡薄、祖道凌迟的种种弊病,努力振兴丛林,绍隆佛祖。  相似文献   

7.
"痴"与"狂"是用以描述聊斋男性(特别是与狐仙鬼女发生恋情的书生)性格特征和审美气质的两大范畴.之前的相关研究多将重点放在"痴"上.由于.痴"与"狂"内涵和表征上的重叠,以及文化来源的一致,狂生形象群多被归入痴生形象群中.笔者认为,"痴"与"狂"是不可混淆的范畴,"痴生"和"狂生"在性格表征、审美意蕴和形象价值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较之"痴","狂"更贴近明中叶以来的放诞士风和蒲松龄身上的疏狂潜质.  相似文献   

8.
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文本表层的"情爱/婚恋"与"痴/痴情"主题的叙事圈套之下,交织着对现实秩序的再现与解构,对科举的热衷与批判的深层主题悖论。正是表层叙事圈套与深层主题悖论之间的张力和多层意蕴的交织,构成了文本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聊斋四扇屏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是中国文言小说的一座高峰。蒲松龄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其杰出的才能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在这些个性判明的人物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他们闪现的诗、酒、痴、狂的四种高尚品质与美好人格。  相似文献   

10.
常乐 《少年读者》2009,(5):43-43
“痴”是“癡”的简体字,我喜欢简化后的痴字,因为它不但简单了,而且还赋予了新的含义。可以说这是一个简化得最成功的字。  相似文献   

11.
通过考释诽谤调戏、未语先笑、言语不善所谓“三痴”行为的含义,可解析其文化内涵,探讨《武王家教》将“三痴”作为影响“人命长短不等”的原因之三的观念所在,并对其与唐代家教、童蒙“自知”教育进行深入探究。“三痴”主要指子弟在言语方面自以为是、轻浮浅薄、冒犯他人、招人生厌的愚昧无知的不“自知”行为与表现,有违中国古代“人贵在自知”“好言其所善”的文化传统,属于典型的“口无择言,身无择行”的行为。故“三痴”旨在劝诫子弟切勿以己之长、责人之短,学会尊重他人,与人说话、谈笑要注意时机和分寸,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对子弟进行“自知”、自觉教育。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著名的文言小说。小说讲述了很多千奇百怪的故事,描写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这些人物生动传神,妙不可言。作者在塑造众多人物形象中,很善于绘“痴”:痴人、痴鬼、痴妖等等,各种各样活跃于纸上,传神于读者,令人过目难忘。虽说是一个“痴”,作者却用了不同的笔墨,  相似文献   

13.
语痴     
从教30余年,委身于语文教学,自以为深得门径,却不知是否有人为“语痴”下过定义。 印象中,常人大抵把爱好语文抑或语文教学的人称之为“语痴”。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世界,是男权肆虐的女性悲情世界。蒲松龄用写实的笔法展示了三百年前现实际遇中女人的生命本相,诠释了那个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情人生。本文通过对《聊斋志异》中的痴情郎与负心汉形象解读,从女性的心理、感受入手,注重对男性“痴负”形象与心理结构的分析研究,探究文本中的男性中心意识。  相似文献   

15.
曹雪芹和脂砚斋生怕《红楼梦》不为人们所接受 ,而发出“谁解其中味”、“能解者方有辛酸的泪”的浩叹。从信息论和控制论观点来看 ,2 0 0多年来广大读者群从“情而思、情而动、情而伤、情而痴”四个方面韵趣信息反馈了《红楼梦》作者美的情愫信息的施控 ,虽然大量集中在“恋情、爱情” ,但也不乏对“友情、亲情、人情”的积极反馈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很多男狐形象,与汉代对于男狐魅惑性,妖兽性等描述不同,聊斋中的男狐形象多是正面的,积极的,不仅与人为善,而且深明大义,扶危济困。蒲松龄通过这些男狐形象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体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追求。同时,这些男狐也成为了蒲松龄抨击黑暗政治,讽刺伦理败坏和世俗丑态的有力武器,体现了他刺贪刺虐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7.
月人先生,本名张魁宽,室名润金书斋,宅号中舍、南华阁,陕西省西安市田家湾人也。吾与之过从,已有十余年矣。深知其“好词、痴词、业词”之学词和创作整个过程。所谓“好词”,即“好学敏求”之意,但“好”,既是一种动机,又是一种心态。《左传》上说:“好学而不贰”。正因为他学词专一,才能由“好词”过渡到“痴词”。而“痴”,亦为一种心态。蒲松龄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巧。”因而由“痴”到“业”,此其固然。即由动  相似文献   

18.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借文艺作品“以泄愤懑、抒发愁思”的“孤愤之书”,而直抒胸臆,发心中之不平、浇胸中之块垒的,当推书中描写到书生的那部分作品。本文便是大体按作品创作的时期,按类型分析书生的形象,然后再论及蒲松龄的创作态度。由此不难发现作品中可歌颂或肯定的书生形象积淀着蒲松龄的理想精神追求,否定的书生形象透视出蒲松龄对科举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痴人之爱>是谷崎润一郎由初期的"恶魔主义"转向"唯美浪漫主义"文学过程中产生的一部代表作品,继承了他一贯的女性崇拜的主题.本文从"痴"入手,来揭示本部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的一些文学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画卷,也以当时的社会为背景,塑造了众多丰富多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其中有不少的“断肠”人形象。这些“断肠”人中有孤寂伤春的思妇,有羁旅天涯的游子,有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有凄怆欲绝的痴情人,有悲苦幽怨的弃妇,也有乐极销魂的歌妓舞女,这些形象各有其独特的心境和情怀。本文以古代社会制度为背景,简要分析了古典诗词中的“断肠”人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