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春兰 《大众科技》2009,(6):219-220
有关《红字》的评论文章,主题多以霍桑的写作目的是在于揭露清教主义对人性的压迫为主。文章通过将霍桑的一生和《红字》一书内容进行比对,发现作者力图通过其作品《红字》隐喻早年与俗世的隔绝,小说中有关清教徒的生活和宗教色彩是作者创作的工具和小说背景。  相似文献   

2.
Pearl是霍桑代表作《红字》中的重要人物之一。本文通过人物Pearl在与文章之主线红字“A”的关系,对于文章主人公Hester的意义,其处于清教主义背景下的特殊社会意义,和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几个方面,分析该人物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霍桑在《红字》中把基督教所渲染的罪恶统治天下,世人带着原罪作恶多端作为小说的背景。然而,研究《红字》的学者们普遍认为,作者写《红字》的最终意图在于对罪恶的救赎。小说中不同人物对自身罪恶的态度和反应的不同导致了他们不同的结局。本文揭示了《红字》中基督教的世界观——罪恶与救赎。  相似文献   

4.
《红字》是19世纪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一部惊世之作其不朽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无情的鞭挞了清教法规对人性的践踏,更重要的小说中所隐含的早期的女性主义思想。在《红字》中,霍桑也将这种意识融入到反派女主人公海斯特的内心世界。霍桑通过揭示海斯特的社会边缘地位,反映在清教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厌女意识。霍桑还谴责那种源于男权意识对妇女不平等待遇。从女性阅读的视角,来对《红字》中三个刑场的场景及海斯特和婚姻爱情、女儿、女红以及社会之间的联系作了具体的分析来表现这种女性意识,从揭示出作品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嫄 《科教文汇》2008,(21):221-222
霍桑的《红字》中一个显著的艺术特色就是使用了象征的手法。文章通过对三个人物形象独特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不仅深刻地剖析了作者的清教观,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宗教现状。  相似文献   

6.
于金红 《科教文汇》2012,(31):69-69,97
本文从基督教文化中的“原罪”理论出发,以霍桑的《红字》为研究目标,探讨了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对自己“罪行”的态度及其后来以一颗勇敢而坚韧的心去面对苦难,最终实现了自我救赎的艰苦历程.  相似文献   

7.
邹星 《科教文汇》2008,(10):176-176
霍桑的《红字》被称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本文从其象征手法入手,深入地分析了贯穿故事情节始终的红字A丰富的内涵,将故事中每个人物的命运与红字联系起来,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引出故事发人深省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深受加尔文教影响的美国作家霍桑在自己的创作中同时流露出对当时美国新思潮超验主义的影响,并突出地体现在其长篇小说《红字》中。这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都各具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性格心理特征。本文对其中丁姆斯代尔和珠儿这两种极端性格进行了分析,他们正是作者本人思想冲突最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霍桑的代表作《红字》的鲜明特征就是使用一系列的象征意象来表现主题。该小说中红字“A”是贯穿全书的主线,也是最典型的象征。本文通过对《红字》中字母“A”象征意义的变化进行深入探讨;同时这种变化也正反映出作者本人态度的转变。继而剖析了作者创造此作品的观点及态度。  相似文献   

10.
孙伟 《科技风》2011,(17):214
《红字》是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最杰出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他巧妙地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来加强作品的艺术效果。整篇作品包含了很多意味深远的象征。其中最重要的要数红字"A"本身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而且其象征意义不断地变化。本文试图通过解析红字"A"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来加深对这部经典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苑文良 《中国科技信息》2005,13(12):412-414
I. Different Meanings of the Scarlet Letter "A"1.1 The Change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ScarletLetter “A”.In this novel, the scarlet letter "A" changes its meaningmany different times. This change is significant. It shows growthin the characters, and the community in which they live. Theletter "A" begins as a symbol of sin. It then becomes a symbolof alone and alienation, and finally it becomes a symbol of able,angel and admirable.1.1.1 AdulteryThe letter "A", worn on Hester's …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霍桑巨著《红字》中珠儿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探颐索隐的发掘,以期以全新的角度来探究珠儿的身上浓重的神秘色彩。她象一个小精灵一样有着无法用理性看待的莫测的感知,她的神秘特性使得她完成了一个普通的尘世孩子所不可能担负的使命,担当了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精神导师和爱情的守护神,从而也完成了霍桑在小说中赋予她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陈熙 《科教文汇》2012,(23):171-172
文章试图通过徐静蕾导演的《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下简称《来信》)为例,分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导演如何塑造女性意识,建构女性主体性地位,以及在此过程中女性所遭遇的困境以及应对方式等问题,对女性主义电影在中国的独特特点等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刘健 《科教文汇》2011,(4):69-70
春秋末期鲁国的曾参是孔子的弟子中很重要的一位,他以孝著称,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等主张。相传《大学》为他所著,后来他被尊为"宗圣"。  相似文献   

15.
段赵胡 《科教文汇》2011,(14):101-102
千古美文《岳阳楼记》流芳百世,一代名臣范文正公垂名万载。学生时代喜爱《岳阳楼记》说不上理由,教书生涯中对此文情有独钟而精心设计教学。喜爱本文最重要的原因是范公为世人所称道的政治主张和宽广的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政治抱负继承并发展了"志在天下"的闪光思想且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作为性情中人的范仲淹有着震古烁今的思想,无疑奠定了他巍巍昆仑般的崇高的地位。睿智的范仲淹含蓄委婉而且卓有成效地解开了朋友滕子京的郁愤心结,留下了气壮山河的名篇。文正公的言传身教和一致言行激励了中华民族无数志士仁人,激励着当今21世纪的新一辈,更给语文教师、教育界乃至中国社会以深刻的昭示。  相似文献   

16.
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是世界文坛最著名的政治讽喻小说,被评论家称之为"一本结束了乌托邦小说的反乌托邦小说集大成之作"。在《一九八四》中奥威尔描述了一个处在极权主义统治下的大洋国的种种恐怖景象,奥威尔创造了诸如"新话"、"老大哥"和"双重思想"等"奥威尔式"语言。从小说的结尾,主人公温斯顿"战胜了自己,爱上了老大哥"可以看出奥威尔的悲观情绪。《一九八四》一书胜在其对政治卓越的洞察和预言能力,在叙事和结构技巧的创新方面稍显不足。  相似文献   

17.
田湘红 《科教文汇》2012,(28):200-201
“正名”是孔子阐发其政治思想的逻辑起点。孔子从“正名”的功能性层面阐述了其涵义.即“正名”是为社会成员立规以实现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和良性运转。为实现“正名”,孔子提出了两种路径:一为根本性的路径,即礼;一为辅助性的路径,即政、刑。  相似文献   

18.
吴滢 《科教文汇》2013,(28):140-141,150
钢琴曲《序曲与舞曲》是黄安伦中期创作的代表性作品。笔者通过研究演奏中对“指-腕-肩-腕-指”的转换,探索对该作品音乐结构的宏观控制,以及更好地把握黄安伦钢琴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张艺博 《科教文汇》2012,(28):152-153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波兰钢琴家、作曲家。在他的音乐生涯中.几乎创作了各类体裁的钢琴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任何标题音乐的迹象.但如果深入到他音乐内容的深层.就会发现大量的音乐作品都存在其潜在的标题性。《降A大调波罗奈兹》(0P.53)就属于此类作品。本文通过对肖邦的钢琴作品《降A大调波罗奈兹》(oP.53)的分析,来论述此作品中所具有的标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