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松 《教育技术导刊》2012,11(11):121-122
物联网是指把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连接到一个网络中,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几乎涉及到信息技术的方方面面,被称为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其安全问题日益重要。通过对物联网基本概念的阐述,分析了物联网的相关特点,并提出了物联网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的隐患及需要采取的应对策略,以保障物联网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
正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是一种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资源的计算模式,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依靠网络连接起来的硬件平台上,使用户能够按需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并实施多种应用。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  相似文献   

3.
"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我国物联网发展对高校物联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物联网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通过研究我国物联网教育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发生的原因,最后为改革和发展我国物联网教育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4.
物联网因其能实现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智能建筑实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在智能建筑中具备广阔的前景。介绍物联网技术的概况,在智能建筑系统中的发展和未来。  相似文献   

5.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5):161-164
开发了面向智慧农业的物联网系统开发与实训平台,在对农业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系列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与控制节点、网关节点、GPRS测控终端,开发了中间件与监控中心DEMO程序。通过该平台,可连接常用农业用传感器,增删采集、通信组网与控制设备,并在中间件与DEMO程序基础上开发上位机软件。系统开放、灵活、可二次开发,很适于物联网的示教、开发与实训。  相似文献   

6.
随着物联网云服务的快速发展,使得基于Zigbee技术的物联网应用开发的成本进一步降低.本系统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将采集到的环境参数通过GPRS网络传送到中国移动物联网云平台(One Net)上,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与数据存储.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关键技术以及产业背景下新型业务需求的发展,物联网的关注重点、关键支撑技术以及服务形式都在持续地变化。自20世纪90年代末物联网概念被提出至今,物联网的代际演进可以系统地梳理为具有不同特征的三个阶段,包括注重物体标记的初代物联网、注重物体联网的二代物联网以及引入了社交网络的新型社交物联网。为了构建完整的物联网系统,应深刻地理解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是如何驱动物联网的代际演进,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关键技术的选用和协同,以提供适应物联网设备和应用特征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物联网技术在楼宇智能化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物联网因其能实现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楼宇智能化实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在楼宇智能化技术中具备广阔的前景.本文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的概况,在楼宇智能化系统中的发展和未来,分析了目前存在且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     
物联网将智能感知技术、异构网络传输技术、海量信息处理技术等多种前沿技术相融合,在智慧物流、工业控制、智能交通、智能电网、医疗卫生、智能农业和节能环保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引领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学术界一般将物联网系统结构抽象成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系统的神经末梢,它利用RFID和各种传感器随时获取物体的位置和状态信息,采集海量数据;  相似文献   

10.
物联网是指物体与物体之间构成的网络,它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它的发展和应用将会极大地带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本文从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出发,详细阐述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物联网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及专业设置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作为一种能够实现物与物之间广泛和普遍互联的新型网络,正在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是物联网最重要的基础支撑技术之一,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无线传感器网络在传感器、节能、可靠性以及安全方面仍然受到很多限制,许多技术和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本文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些关键问题,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指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工业物联网(IoT)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将物品智能连接到互联网上,通过互联网对物品进行实时跟踪和更新,实现信息的自动识别,最终构建一个管理智能化的新型工业体系。近年来,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开放透明性、不可撤销和不可篡改的特点为工业物联网提供了可信、透明、安全的信用保障。本文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和工业物联网架构与痛点,并综合工业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的优势,提出了区块链在工业物联网中的技术架构设想。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通过传感设备将现实世界的各种物体互联,从而构成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具有信息感知技术广泛应用、异构网络互通和数据智能处理等特征,体系结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高校物联网的应用涉及智能学习环境、智能实验环境、智能校园安全和智能图书管理等方面。高校物联网建设在技术和伦理道德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4.
关金名 《考试周刊》2012,(57):109-110
物联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必不可少地需要建设物联网应用的实验实训场所。本文介绍了如何基于ZigBee技术实现物联网实验室的建设。Zigbee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成本、时延短、网络容量大、抗干扰性能好、低数据速率、可靠、安全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实验室设备包括红外热释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各种实验室传感器、遥控窗帘、紧急按钮、空调、除湿器、照明灯等。这些设备采用ZigBee网络实现协同工作,即实现了智能系统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5.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1):137-139
研究了基于物联网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设计出银行、中小企业与物联网的规划方案。方案中使用物联网的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技术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信息经过云计算平台进行加工、整理、优化,提供数据监督、风险监测、决策分析等服务。还讨论了存储在云端的数据使用权限和数据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物联网专业是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我国从1999年开始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技术的研究,目前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物联网指通过某些信息传感设备,按照一定的传输规则,在物体与互联网之间建立无形的联系,从而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的一种网络。也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17.
孙洁 《高教论坛》2016,(4):78-79,53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新兴的物联网技术。传感器网络课程群建设,应以计算机组成原理、嵌入式原理与接口、传感器网络三门课程为核心课程,系统化把握课程内容和实验等各环节,培养学生在多学科交叉的新技术领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物联网及其无线传感器网络专业课程教学的特点,对比分析了两款主流网络仿真软件OMNet++和NS2在物联网关键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相关各层技术仿真中的适用性及其优缺点,并详细介绍了OMNet++仿真软件中可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仿真的相关仿真库,最后以Castalia仿真库为例,详细介绍了仿真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流程、具体应用举例和用户功能模块扩展方法。  相似文献   

19.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物联网运用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在的私密性信息需要通过相应的传感器进行远距离的交互传输,因此,对于物联网这一特殊的发展产业而言,要想能够有效的对客户隐私进行保护,就必须不断增强在物联网当中的安全维护技术体系,进而有效的保证客户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和推进,因此本文首先对物联网及隐私安全保护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在物联网当中融合椭圆曲线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密钥技术、隐私密钥中的RFID双向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技术以及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身份验证,有效的推动物联网隐私安全保护技术的重新构建,为促进物联网企业的发展垫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