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今年到南京师范大学读教育硕士。有一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课,是由陈教授执教的。记得当时在谈到教师的教育观的时候,陈教授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有一次他到一所乡镇中学给老师做讲座,会后有老师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陈教授,您是研究学生问题的专家,我想问您一个关于  相似文献   

2.
徐今  何秉忠 《湖北教育》2002,(10):44-44
赶到陈教授办公室的时候,他正在指导硕士生的开题报告,等到和陈教授见面了,他的同事又把他叫出去商谈要事。喝着陈教授匆忙间递上韵一杯热茶,我想,这次采访对他来说算得上是次难得的休息机会了。  相似文献   

3.
今年到南京师范大学读教育硕士。有一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课,是由陈教授执教的。记得当时在谈到教师的教育观的时候,陈教授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有一次他到一所乡镇中学给老师做讲座,会后有老师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博客     
《天津教育》2009,(5):52-52
博客名:为幸福的人的BLOG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chengduchendawei 适宜人群: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者 推荐原因: 陈大伟教授来自四川成都大学师范学院,从事多年基础教育和教育研究工作。博文中我们能感受到陈教授对于教育事业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他不仅关注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而且也关注教师的成长与幸福。  相似文献   

5.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杂志2013年第10期发表的陈雪虎教授的大作《“真情实感”说辩证——当代语文教育观察之一》,触及到了目前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深层问题,在中小学语文教育界和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本刊选择了与陈教授对话的短论数篇,同时邀请陈教授写了主持人语,一并刊发,期望将讨论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陈玉琨教授是国务院学科评议委员,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近年来,陈教授有关基础教育的研究颇有影响,近日莅并讲学指导期间,就“一流学校建设”的话题,陈教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记者: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立学习型社会。对各级各类学校来说,建立学习型组织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陈教授:学习型组织应具备的特征,一是始终以强烈的危机意识作为学习的动机;二是始终以解决问题为学习的根本;三是始终以组织的变革、手段的创新为目标…  相似文献   

7.
鲁人 《师道》2005,(9):14-15
陈丹青上世纪80年代初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因毕业作品《西藏组画》而蜚声画坛,之后旅居美国近二十年,近年应邀回国,被聘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教授雄心壮志地踏入清华校园,没想到诸事常在其意愿之左。据说清华美院每年专业考试的前三名,最终常常名落孙山,究其原因是化课考试不过关。这让陈教授很痛惜,要知道前三名的考生在绘画上都极有天赋,甚至是天才。  相似文献   

8.
专家名录     
陈帼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陈教授从事儿童教育教学研究40多年,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和访问学者几十人。曾获全国妇联、国家教委授予的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园丁奖、全国家教研讨会论文一等奖,获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陈教授著、编、译书籍主要有《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小学生家长和教师实用百科》等30多种共400多万字;发表《论幼儿家庭教育研究》、《探索家庭教育的特点》等文章和实用性家教文章百余篇。  相似文献   

9.
1991年6月1日世界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应袁运开校长之邀访问了华东师大,并以“配丛上的超度”为题作了学术报告。今年正值华东师大建校四十周年,陈教授欣然题词留念。奉期刊登陈教授手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要志存高远     
陈巍岭 《幼儿教育》2011,(11):18-19
陈教授: 我儿子大班,学琴一年多了,刚开始学的时候,我们觉得反正又不搞专业,随便学学,高兴就行,所以对他练琴比较随意,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1月9日,香港中文大学陈煊之博士在华中师范大学作学术报告。报告完毕后,陈博士让同学们提问题。有位同学说:“我有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想请教一下陈教授……”大家听了都笑了。陈教授过一会儿也善意地说:“这似乎有点讽刺的意味啊。”当然双方都毫无恶意.大家都明白彼此的真实意图。一会儿又有一位同学说道:“我有两个很深奥的问题……”大家听了又都笑了。  相似文献   

12.
王慧敏 《山东教育》2005,(23):37-38
陈教授您好!我在2003年10月15日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上聆听过您关于“陈鹤琴先生对现代中国幼教的开创性贡献”的专题报告,深深地被陈鹤琴先生赤诚为国家,倾心办教育,一切为儿童的精神所感动,更为陈先生“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思想和伟大人格所折服。近二十年来,您为抢救、整理、保存陈鹤琴先生创造的宝贵教育文化遗产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您作为陈鹤琴先生的女儿,从小生活在先生身边,您认为先生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笔者参加了由成都大学教育学院陈大伟教授领衔的学习团队,并上了《花之咏》一课。在议课评课的时候,陈教授认为,这篇由黎巴嫩著名作家纪伯伦写的散文诗意蕴深远,文质优美,值得再三咀嚼,适合作为课文二度处理的范本。因此,隔了几天,陈教授再次演绎并示范上了这一课。使我感触颇深的是,虽然学生已经上过了这一课,但是陈教授却"旧瓶装新酒",照样上出了新意,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上又有了新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陈家琪 《中国德育》2009,(11):10-15
本期“明德讲堂”来自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陈家琪教授在“亲近母语”活动中的讲话。当陈教授在同济大学再次演讲该话题时,引起了热烈讨论,并得到一位学生的书信回应。  相似文献   

15.
专程从日本大阪大学赶回来参加生物信息学大会的陈润生教授,这两天逢人便说干细胞。陈教授是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基因方面的专家,目前正在日本讲学。“干细胞是现在国际上最热门的研究之一,去年我在哈佛访问时,我所接触的哈佛教授无一例外都有这种感受,可以这样说,干细胞将是克隆之后最激动人心的研究,在干细胞研究领域,我们中国的科学家是与西方学者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两个鹦鹉的故事这个研究项目是陈教授在哈佛了解到的,哈佛的研究人员首先教两只鹦鹉学唱歌,然后将其中一只鹦鹉的脑中枢神经破坏,这只鹦鹉就失去了唱歌的本领…  相似文献   

16.
前段时间,有幸聆听到陈大伟教授亲自下水执教的一节小学语文课——《三顾茅庐》第二课时,真是余音绕梁三日而挥之不去。作为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陈教授在课堂上以学情为基础,教学生自己读不懂的东西,让学生于最近发展区获得语文能力的生长、语文知识的提升。陈教授说:光说不练那是假  相似文献   

17.
语飞 《大学生》2014,(3):118-119
现在很多研究生,包括我的同学,都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相比于这种类似“雇佣关系”的师生模式,我与我的导师陈教授之间的关系就轻松多了。然而,当我刚进暨南大学,成为陈教授研究生的时候,同样没想到我会跟这个年轻的教授成为一对默契的研究伙伴。  相似文献   

18.
陈德钦教授     
《三明学院学报》2013,(3):F0002-F0002
陈德钦,男,福建尤溪人,1962年出生,教授。现任三明学院思政部德育教研室主任,福建农林大学硕士生导师,福建省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会理事,三明市哲学学会常务理事。陈教授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相关理论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已在《马克思主义研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1月9日,香港中文大学陈煊之博士在华中师范大学作学术报告。报告完毕后,陈博士让同学们提问题。有位同学说:“我有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想请教一下陈教授……”大家听了都笑了。陈教授过一会儿也善意地说:“这似乎有点讽刺的意味啊。”当然双方都毫无恶意,大家都明白彼此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20.
多一只碟子     
从朋友口中,听到一则轶事。电子学校教授陈之藩当年自美国来香港中文大学履新,临行之前,与夫人在家中整理行装。陈教授夫妇有一套精美的茶具,收拾装箱时,一不小心,打破了一只茶杯。一般人的反应,一定是感到十分心疼,好端端的成套茶具,打破一只杯,如何去配?谁知陈教授的反应却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