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也就是说教师教学时,要蹲下来和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才会有心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关爱学生,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下面就以一道思考题为例谈谈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也就是说教师教学时,要蹲下来和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才会有心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关爱学生,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下面就以一道思考题为例谈谈我的体会。有一次,我布置了一道思考题:要求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的结果。比一比,看谁算得对又快?在计算过程中你想一想发现了什么?同学们独立思考、互相交流之后,我让他们说说各自的想法。生1:我一个个加起来最后得数是13…  相似文献   

3.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请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外面的世界才会更精彩,教育的空间才会更广阔。有位名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站着和孩子说话,这样会不平等。”蹲下来,和孩子同等高度,与孩子一起去看世界。这样,不仅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更能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让孩子们生动  相似文献   

4.
<正>真诚的爱像春风,能够吹尽寒冬的冰冷,更何况是学生纯洁的心灵?它往往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二十余年的工作经验,使我懂得了用爱心去聆听学生,用爱心去呵护学生,用爱心去教育学生,因为我坚信通过努力,丑小鸭一定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在工作中,我始终认为教师要和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才更有心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课文初次读来觉得内容浅显,结构简单,学生必定会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并不需要下多大的工夫就可以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使我认识到,这只是一种不成熟的认识。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透彻地理解课丈的结构层次,语言的运用特色,教师还是必须要下一番功夫,深入地钻研课文,采用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真正地、高效地学习好每一篇课文。特别有一点,必须从学生本身出发,去了解学生的心理,去思考学生会怎样理解这篇课丈,以孩子的思维去阅读课文.我从教学实际的例子里深刻体会了成年人和孩子眼中会如何理解同一篇课文,结合自己学习中的亲身感受来提出这个教学的问题,然后我反思了自己这几年的教学经历,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思考我们今天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课堂活动中,我们教师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爱心呵护他们,和他们一起快乐的成长;同时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采取"寓教于乐"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是将习惯养成时时刻刻贯穿于日常教学中。当然,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厌其烦的唠叨,苦口婆心的说教,实实在在的付出。  相似文献   

7.
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引领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通过朗读、熟读、背诵,有效地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家盖耶指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放弃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错误实际上就是远离创造性。作为教师,我们绝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该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犯错误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善于“蹲下来”看学生,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允许学生在学习上产生错误。学生的“错误”往往蕴含着他们的独特想法和创新意识,变错误为资源,化腐朽为神奇,这是一种教学机智。教师要借助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唤醒他们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  相似文献   

9.
杨尧中 《考试周刊》2013,(80):147-147
课堂评价是初中地理高效课堂实现的重要保障.当学生的评价与教师的理解或者“标准答案”有出入时.如果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理解孩子、评价孩子.那么地理教学就会变得更自由、民主、和谐,有力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0.
在设计教学时,教师会不自觉地设计丰富的教师语言,用问题串联课堂,按照自己的逻辑去引导学生,以便自己在课堂上掌控大局。本文通过反思同一篇课文的两次不同教学,力求充分理解尊重孩子,理解遵循学生思维顺序,真正做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们的回答具有"自由度",让课堂也变得更有"温度"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寥春安 《新疆教育》2012,(13):174-174,187
美术教育是提高中学生审美能力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传统的美术教学大多是单纯注重美术技法的教授.往往忽视了美术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培养。高中美术教学应面向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应教会学生一个看世界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要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审美能力,要让学生能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看世界、看生活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大人应该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蹲下来”不仅是一种姿势,更是一种好的心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要求教师在心理上和情感上与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平和的眼光和尊重的视角去看待学生,理解学生,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做到“蹲下来”,如何才能把这种姿态变成一种良好的心态呢?  相似文献   

13.
古诗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能诵读古代诗歌,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内容,同时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然而,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对学习古诗文缺乏兴趣,更谈不上具有独立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本文就初中古诗文教学现状及其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现状 1.古诗文教与学的目标认识不清晰 有些教师以为,只要学生能读课文、记住翻译,要求背诵的课文能背诵、会默写就够了,至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则没有必要;还有的教师竟不知道初中古诗文教学的目标和大纲要求.有的学生则认为学习古诗文是为了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让自己顺利毕业.由于师生对古诗文的教学目标认识不清晰,所以教学中只重视讲读课文,而忽略了阅读课文的教学指导.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里对小学生阅读量提出了具体要求: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关于课文内的古诗词,教师进行了教学讲解等方式使学生理解背诵,而课文之外的古诗词背诵则没有理解的基础,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是死记硬背地进行古诗词背诵,以完成任务。这样的背诵现状是不可取的,面对中华民族留下的宝贵文学财富,学生只是把它当作一堆文字符号去记忆。这里笔者就小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外古诗词背诵这一主旨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5.
当今的小学生是"抱着电视长大的一代"。那么作为教育者,又该如何利用孩子爱看电视这一爱好和电视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去丰富学生的生活,使看电视也成为一种"阅读习惯",从而进行有效的语文积累,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呢?一、动画片动画片以儿童的眼光看世界,情节有趣,人物表情丰富,动作夸张,常常逗得孩子开怀大笑。我们教师可以收  相似文献   

16.
高中美术教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美术新课标对教学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进行了重新定义.高中美术教学应面向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应给学生一个看世界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要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要让学生能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看世界、看生活,让学生能够拥有艺术家的情怀去拥抱生活.  相似文献   

17.
《幼儿教育》2011,(12):39-39
儿子今年换了个幼儿园,刚入园,老师就给每位家长发了一份备忘录,以孩子的口气提醒父母对待孩子时的注意事项,让为人父母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要想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首先要蹲下来,从孩子的高度去看世界。”  相似文献   

18.
唐昌芬 《新疆教育》2012,(16):239-239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大多数语文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斌 《考试周刊》2009,(47):92-92
如果说"蹲下来看孩子"体现的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一种"平等关系",那么,我认为"抱起来看孩子"就是尽量理解和欣赏孩子,充分放大孩子的闪光点,充分地肯定和鼓励孩子,让孩子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从字面上看,“蹲下来看孩子”似乎也有它不足的地方。“蹲下来”只是教师单方面的教育行为,学生处于相对静止的、被动的状态。若把学生“抱起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有一种微妙的情感因素的涌动。  相似文献   

20.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有人说教师要用鉴赏的眼光,站在文学与哲学的高度去解读课文;有人说解读课文还要有专业的眼光,以一个教师的视野和责任来审视教材,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但从教学对象来说,我认为应该用儿童的眼光,用一颗童心,以孩子的视角去解读课文,依据不同学段设计“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