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内部要素协同改善创新绩效已成为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构建概念模型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与结构方程模型,对企业内部要素全面协同、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及影响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技术与非技术要素的协同能显著促进内部要素全面协同;企业内部要素全面协同通过动态能力这一中介变量的影响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最后,就企业如何推进内部要素全面协同,并通过影响动态能力来提升创新绩效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郑刚  梁欣如 《科学学研究》2006,24(Z1):268-273
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有关技术创新过程中协同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全面创新管理(TIM)的崭新理论视角探讨了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战略、组织、文化、制度、市场等各关键要素的协同问题,首次提出了各创新要素全面协同的概念,并提出了C3IS五阶段全面协同过程模型,认为实现全面协同一般来说应该经过沟通、竞争、合作、整合、协同五个阶段。对于了解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促进技术与各非技术要素的协同,从而提升创新绩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晓波  胡保亮 《情报科学》2006,24(9):1297-1300
针对互补要素创新缺乏协同这一影响企业信息化绩效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在分析全面创新与企业信息化关联模式的基础上,基于全面创新理论构建了企业双层协同信息化战略模式,并从要素组成、要素创新协同关系、实证案例三方面诠释了这一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通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等方法,总结评价安徽省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发展现状,并提出优化我省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的对策建议,旨在进一步提升我省企业协同创新能力和水平,服务创新型安徽建设。协同创新模式概述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根据技术创新要素来源的不同,可将安徽省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分为企业  相似文献   

5.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网络协同创新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网络协同创新发展是指联盟网络内部主体、战略、技术创新过程、资源、环境等要素由于相互协同与竞争,在共同实现联盟网络竞争优势以及联盟网络主体各自战略目标的基础上,耦合而形成的全新的整体创新效应。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网络为载体,在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网络协同创新发展的要素构成的基础上,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网络协同创新发展机理模型,给出企业与公共研究机构、政府间,以及系统各要素间的协同创新关系,揭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网络协同创新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陈元志 《科学学研究》2012,30(2):194-200
 企业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考虑技术要素与其他非技术要素间的协同问题。企业的技术创新路径是在渐进式创新与突变式创新交替演进的。在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协同创新概念框架,梳理宝钢技术创新的发展路径和技术能力的培育过程,从“战略-知识-组织”三个维度探讨宝钢协同创新的内涵实质,印证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适合度景观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适合度景观理论应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管理,将技术创新类比为企业在创新景观上的重组和探索过程,研究探讨了影响技术创新绩效的主要管理要素。通过对广东省10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实证调查,研究探讨了创新管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耦合关系对创新景观的影响,给出了如何运用适合度景观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途径和方法。关键词:适合度景观;NK模型;技术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8.
针对关于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的研究体系不够完整的现状,以数字企业作为扎根研究对象,提取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两者融合的要素,运用小世界网络模型模拟两者的融合过程,分析各要素对创新融合过程的影响程度,并对创新融合过程进行MATLAB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融合要素包括企业创新能力、数字技术创新、协同创新平台等5个创新要素以及数字产品市场、政府扶持、资金与融资等6个资源要素;根据融合强度和广度,可以将各要素分为高广度高深度、高广度低深度、低广度高深度和低广度低深度4种类型;在创新融合过程中,企业创新能力、数字技术创新等要素的影响力较强,技术创新战略合作、协同创新平台等要素的影响力适中,数字产品市场、政府扶持等要素的影响力较弱。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合理调配顾客资源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企业创新协同及其演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创新理论和协同学的基础上,通过考察中兴通讯17年创新与发展历程,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了企业创新协同,提出创新协同的技术创新主导型、制度创新主导型、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共同主导型等三种模式,并构建了相应的创新协同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10.
全面创新管理与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共生的协同演化系统,二者作为相互依赖的两个子系统相互依赖和渗透,彼此保持着深度的耦合与平衡。从技术创新到组合创新再到全要素协同创新的创新管理演化过程始终与资源型产业发展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转型升级策略密切的结合在一起。全面创新管理与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耦合系统的演化动力主要由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和全要素协同创新来提供,二者的耦合关系在这些动力要素的作用下,推动全面创新管理与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向高层级协同态势演进进而实现资源型产业成功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本文围绕建立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产业共性技术供给的思路,在分析产业共性技术涵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的概念,分析了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现状,指出了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的运作模式是建立政府主导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同时,提出了政府主导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的组织形式和主要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突破性技术创新网络组织及组织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技术特征、产品特征和市场特征三个方面总结了突破性技术创新与渐进性技术创新的差异。针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特征和其创新网络组织结构,运用战略能力、职能能力和项目能力三个维度阐述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网络组织的组织能力,指出学习是提升该能力的有效途径,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网络组织的学习与渐进性技术创新学习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科技服务业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对科技服务业创新概念进行了探讨,指出科技服务业创新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适应系统。在刺激—反应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模式,构建了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刺激—反应—新刺激”循环创新模式,提出了服务平台创新模式、新兴服务业带动模式、信息技术创新驱动模式和产业结构优化模式,以期为我国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基于过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过分关注创新产出而忽略创新过程。以Kline和Rosenberg提出的链式模型为基础.构建了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应用因子分析法识别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六个构面,Cronbach α显示具有较高信度,构建了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模型。  相似文献   

15.
沿着既有的技术功能方向进行的产品创新即可称为功能发展型产品创新。阐述了功能发展型产品创新的意义和实现途径,指出这种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去发展以往的产品技术功能是十分有效的产品创新形式。  相似文献   

16.
经济利益至上的技术创新观使技术创新的社会功能单一化,造成了技术创新行为的社会失范,因此必须接受新的科学发展观的调适与整合。生态化技术创新是一种新的技术创新观,在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前提下,谋求自然生态、经济效益、社会和谐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共进。提出从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社会认同性、制度化规范、社会创新系统等方面的社会整合,促进生态化技术创新社会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浦东新区新兴科技型企业为对象,对企业R&D活动和自主技术创新进行经验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提炼出企业的规模结构、研发人力资本投入及盈利能力对企业R&D活动及自主技术创新发展的共同促进作用,验证了西方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结果表明,区域新兴科技型企业应扩大企业规模结构,企业R&D商业化能力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黄福广  王建业  朱桂龙 《科学学研究》2016,34(12):1875-1885
风险资本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是重要的学术和实践问题。论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风险资本专业化投资对被投资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资本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并且风险资本行业专业化程度越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越高。进一步检验发现,风险资本的行业专业化对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更大;阶段和地域聚焦投资强化了行业专业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同时,行业专业化提高了风险资本进行早期阶段和近距离投资的倾向,不同专业化之间存在部分相互强化关系。论文从专业化角度,揭示了风险资本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机制。  相似文献   

19.
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毅军  陈喆 《科学学研究》2019,37(10):1902-1911
随着中国生态环境的恶化,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环境规制约束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基于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和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运用GMM估计法检验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及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严格的环境规制会促进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呈U型关系。进一步将全国样本分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均位于U型曲线左侧。随着绿色技术创新的不断实施,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会更早到达U型曲线的“门槛值”,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再论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企业管理创新的含义,较系统地介绍了新世纪我国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企业管理创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应包括管理观念创新、战略创新、企业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技术与方法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七个方面的内容,并逐一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