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晚清合肥地区的名门望族积极参与工程建设、赈灾救济、地域治安等各项公共事务活动等,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成为官方在地域社会治理活动中的重要依靠力量。而望族本身亦通过对地域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而得以将自己的势力成功地渗透基层社会乃至地方政权,这既体现了晚清望族在地域公共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扩大,也进一步刺激了社会控制权的下移和绅权的扩张。  相似文献   

2.
江南贵潘家族一批稀见的手札向我们细致传神地呈现了江南家族生活情景。手札以碎片化的方式,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江南家族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缩影,手札中关于晚清科举制度、税收制度、文教生活的叙述,表现了江南士绅阶层真实处境和社会生活中的曲折心史。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洋务运动标志着晚清和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那么,清末“新政”则是晚清和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继续。它把洋务运动已经开启的中国军事、文教和经济近代化进程推向深入,同时在政治近代化方面又取得历史性突破,客观上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然而,晚清统治者政治上的保守却使其随晚清政权的倒台遽然终止,晚清近代化进程的继续因之夭亡。  相似文献   

4.
晚清政治小说以全新的时空想象,设计国家未来发展模式,这种想象在时间上着眼未来,空间上着眼世界。中国文学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走向世界。传统农耕社会的理想是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晚清政治小说国家想象超越这种小农的社会乌托邦。政治小说的直接功利性超过了它的艺术性,政治小说本身代表上层知识分子的集体愿望,没有贴近普通民众的想法,因此没有实现新民启蒙的最初目的。  相似文献   

5.
由于缺乏兴办新式教育的经验,近代中国兴学观念、学制系统乃至一些具体措施,都来自对西方国家的模仿;由于缺乏兴学资金,政府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由于引入的是异质教育,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长期难以适应.由此形成近代中国兴学过程中的三个鲜明特点:模仿发达国家的教育,广泛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教育活动,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处于难以适应之中.  相似文献   

6.
从19世纪70年代起,晚清重要洋务企业家与早期维新理论家郑观应,开始关注西方近代重要通信工具——电报的社会价值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并自80年代后广泛参与了晚清的电报建设。考察郑观应在晚清电报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活动的同时。探讨其在此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可从这一个案领域揭出晚清社会在向近代转型中的某些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晚清会党的活动蔓延全国,势力渗透各个阶层,他们在长江流域、东南沿海诸省频繁活动。会党的分布,与当时社会环境、会党自身活动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晚清经济的畸形变迁、社会控制的弱化、游民的流向以及湘军的活动给会党的发展和渗透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8.
晚清来华西方新教传教士呼吁对中国女子进行教育。林乐知、花之安等西教士主要从天赋人权、相夫教子、国家强盛等三个方面论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把知识型的贤妻良母与各类专门人才作为女子接受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以妇女解放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把女子教育看成是妇女发展与解放的必由之路;并以西方近代妇女观对中国传统落后的妇女观进行了深刻批判,指出兴办女学是振兴中国刻不容缓之急务。1907年,清廷终于向女子接受学校教育开了一扇小门。不过,西教士呼吁中国兴女学的最终目的既不是兴学育才本身,也不是中国的富强,而是为了广兴基督教于中国。  相似文献   

9.
李长莉著《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是一部研究晚清上海社会的力作.给我们展现了丰富、生动的晚清上海生活场景.以“话语”为标志、多角度揭示、以历史演进眼光,把晚清上海社会变迁放到各种参照系中对比,体现了晚清上海在挣扎中的变迁的过程.引用了多种基本史料,如报纸、竹枝词、笔记、日记、游记类、近人著作等.  相似文献   

10.
张之洞是晚清著名的封疆大吏,历官所到之处都极为重视人才,他认为人才对国家强盛具有根本性作用,兴学教育是造就人才的根本途径,选用人才应不拘一格,因人而用。他的人才思想具有浓厚的传统特征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人才思想和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学政是清代管理地方学务的最高职官,负责主持岁考、科考和院试。在晚清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学政群体"衡文课士"的内容和标准也出现变化,并对科举士子产生了影响,波及到士林风气振荡,形成了广泛的文化效应。晚清学风变迁在不同地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以督学为任的学政在不同地域学风变迁中的作用与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晚清湖南文人学者辈出,学术研究兴盛.长沙望族徐氏尤其文化渊源深厚,家族成员中不乏杰出的藏书家、版本学家、书目学家.徐树钧正是倚靠这样的家族背景,在金石学、书法方面有一定造诣,留下了不少传世作品,最具代表性的就属<宝鸭斋题跋>.  相似文献   

13.
侦探小说的翻译是晚清翻译活动中形式最为新颖,影响最为巨大的文学形式。通过呈现历史时代背景,该文探索了影响侦探小说翻译的社会因素,并分析了晚清侦探小说兴起的原因。在文章结尾,作者得出结论,晚清侦探小说的翻译主要受到意识形态,诗学观以及出版赞助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许冬琳 《海外英语》2015,(6):286-288
侦探小说的翻译是晚清翻译活动中形式最为新颖,影响最为巨大的文学形式。通过呈现历史时代背景,该文探索了影响侦探小说翻译的社会因素,并分析了晚清侦探小说兴起的原因。在文章结尾,作者得出结论,晚清侦探小说的翻译主要受到意识形态,诗学观以及出版赞助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晚清时期是中国社会由封建走向现代的转型时期,此时的文人大致有激进的、保守的和折衷的三种文化心态;而这三种文化心态又往往以互相渗透的形式体现在晚清文人的文化心态中,决定了晚清文学的面貌。翻译文学是这个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殊文学现象,而其中尤以林译小说最具代表性,林纾的翻译活动同时表现了晚清文人在变革和保守之间游弋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6.
面对晚清深重的民族危机,新式知识分子群体提出合群思想以整合一盘散沙的中国。他们不约而同地强调思想启蒙,并身体力行地参与合群活动。他们论证合群的必要性、紧迫性,并提出以知识分子为主导,新思想为指导,新团体、新制度、新道德为纽带,建立新的民族国家为目的整合模式。晚清知识分子合群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整合产生了积极影响,提升了中国社会组织化程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对晚清著名学者、教育家张裕钊“兴学育才”的教育主张、反对科举制度、崇尚“通经致用”的学术文章、倡导学习“西学西艺”等教育思想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8.
晚清秘密教派大多数是从青莲教和八卦教派生出来的。步入晚清社会以后,由于近代社会的变迁,秘密教派的发展出现了相对的停滞。晚清秘密教派处于由民间秘密宗教向民间秘密结社的转变期。晚清秘密教派的活动虽然触及到一些时代主题,但从本质上看是对近代社会的一种反动。  相似文献   

19.
历时三十余年的同光新政是中国近代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关键时期。新政的倡导者们在艰难的境况下,“借法西洋”,创建企业,兴学育才,内办新式学堂,外派幼童留学,第一次将西学付诸实践,推动了晚清的教育变革,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大门.整体上推进了我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作为晚清文坛的开端,嘉道时期的文人结社逐渐增多,成为文坛重要的文学现象。道光时期文社数量是嘉庆时期的两倍多,反映了随着时代风云的突变而文学群体运动的加快。嘉道文人结社主要分布在江浙、京师、广东、福建,为晚清文坛的地域板块建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晚清文坛整体地域格局的形成与嘉道时期文人结社的地理分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