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评价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屈伸肌肉力量变化和腘绳肌生理状态变化的特征,以指导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前和术后的康复治疗与训练。结果表明,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膝关节肌肉功能状态水平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中膝关节的稳定性,韧带重建术前和术后应注重加强膝关节肌肉力量和屈膝肌反应速度的康复训练,以减少术后康复训练中对重建韧带的负荷。  相似文献   

2.
评价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屈伸肌肉力量变化和腘绳肌生理状态变化的特征,以指导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前和术后的康复治疗与训练。结果表明,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膝关节肌肉功能状态水平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中膝关节的稳定性,韧带重建术前和术后应注重加强膝关节肌肉力量和屈膝肌反应速度的康复训练,以减少术后康复训练中对重建韧带的负荷。  相似文献   

3.
一、膝关节的主要结构 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膝关节由股、胫、髌、腓骨构成。膝关节的主要功能为屈伸 运动,在半屈或屈90°时有轻微的旋转运动。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和肌腱,内、外侧副韧带,前、后十字韧带以及内、外半月板等结构,共同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图1、膝关节的结构;图2右膝关节半月板)。膝关节的任何组成成分的损害,都会影响膝关节的整体功能。膝关节特别易损伤  相似文献   

4.
采用点揉、点穴、膝关节摇法、膝关节屈伸等推拿手法,对实验兔骨关节炎实施手法,通过对膝关节活动度、髌韧带拉伸长度及强度的对照比较,证明推拿治疗能改善关节活动度,恢复韧带弹性。通过检测和对比软骨厚度以及IL-1、IL-6在软骨中的平均光密度表达,证实推拿可使炎性反应明显减轻,关节软骨缺失得到延缓。  相似文献   

5.
髌骨软化症也叫髌骨劳损,是田径训练中常见的一种损伤,损伤后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技术的发挥和成绩的提高。如果处理不当,还会给运动员带来终生痛苦。因此,有效地预防其发生和及时正确处理,对保证训练的正常进行、提高训练质量、促进健康、延长运动寿命大有裨益。 一、髌骨软化症的产生原因 髌骨为人体内最大籽骨,位于股四头肌肌健中,是略呈三角形的扁平骨,它参与组成膝关节。前面粗糙,而与股骨相接触的里面,除髌尖部被髌腱附着点占据一小部分外,其它面积被较厚的软骨层所覆盖。所以,无论膝关节做何运动,总有髌软骨与股骨关节面相接触的地方。当膝关节半蹲位起跳“发力”或屈伸扭转时,韧带松弛。关节的稳定作用完全靠股四头肌和髌骨来维持,髌骨负担较重,髌软骨和股  相似文献   

6.
武小路 《中华武术》2013,(12):57-58
在身体的运动功能中及身体承受压力方面膝关节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运用了运动原理的相关机制,结合运动创伤发生的特点,以田径训练中出现的运动创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结,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一、膝关节结构特征主要结构为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髌骨关节面,前后十字韧带、胫骨内侧韧带、腓骨外侧韧带、关节囊及附着于关节附近的肌腱提供了关节稳定性。此外,关节中间内外侧各有一块重要的半月板,亦可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关节囊较薄而松弛,附着于各骨关节软骨的周缘。关节囊的周围有韧带加固。前方的叫髌韧带,是股四头肌肌腱的延续,从髌骨下端延伸至胫骨粗隆,在髌韧带的两侧,  相似文献   

7.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了解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Cnki1989—2006年间关于前交叉韧带相关文献。研究表明:股四头肌和胭绳肌肌力训练对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闭合运动链训练适合于康复训练早期,开放运动链训练适合于康复训练晚期;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其本体感觉也受到破坏,而术后本体感觉促进训练对膝关节功能的完善至关重要;康复训练方案变得越来越激进,但激进的康复训练也有不利的一面,采用胭绳肌腱和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术后康复训练应更趋于保守。  相似文献   

8.
<正> 长期以来,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情景。教师手扶膝关节,作半屈位的绕环运动,学生跟着练习。由于教师没有向学生说明活动这个关节所要注意的事项,结果,学生以为绕环幅度越大越能活动开膝关节,却不知,绕环幅度越大,对关节的损伤也越大。膝关节不是双轴关节,不能作旋转运动。膝关节属于滑车关节,决定它只能作屈伸运动。由于膝关节有其自身的解剖特性,决定它在半屈位可以作轻微的旋转动作。它的关节囊较为松驰,关节两侧附有侧副韧带,伸膝时侧副韧带紧张。起加固稳定膝关节的作用;而半屈位时,侧副韧带松驰,只能允许胫骨作少许旋内、旋外运动,不能作大幅度的绕环运动。否则,胫骨的上关节窝和股骨的下关节面会不同程度地对半月板产生挤压,关节的韧带组织也会受到轻度挤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运动创伤方面运动医学近年来的进展,重点介绍膝关节损伤的临床研究。膝交叉韧带断裂是导致运动员终止运动生涯的常见原因,本文阐述了手术治疗中的材料问题和术后康复方法。本文还探讨了髌股关节疼痛综合症中髌骨运动中的生物力学、髌骨稳定因素、发生不稳定的可能机制以及治疗方法。最后本文介绍了膝关节内损伤的发生和防治,包括半月板损伤、关节软骨损伤及膝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等。  相似文献   

10.
跑步是一种最受欢迎,也最容易开展的群众性运动。它不需要 任何器械和设备,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适合于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年龄的人,可谓老少皆宜,对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防病治病有明显的效果。然而,如果跑步过快或每次跑步的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也可以引起损伤,其中“跑步膝”便是最常见的一种。“跑步膝”引起的疼痛,位于膝盖骨(也称髌骨)前下方一个叫髌腱韧带的地方(图一)。主要是由于跑步时,大腿肌肉反复收缩,使膝关节重复地屈曲、伸直,造成髌腱韧带承受的压力过大。当这种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容易引起髌腱韧带的…  相似文献   

11.
膝关节是人体负重和运动的主要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膝关节最常见运动损伤之一,而健美操运动也是造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项目之一,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广泛收集有关膝关节ACL损伤的基本理论及防治知识,通过前交叉韧带的生理解剖结构,并结合健美操项目的运动特点来分析造成前交叉韧带一度损伤的原因及根据原因提出预防措施,针对前交叉韧带一度损伤的早、中、晚三期的病理演变特征提出康复方案,对以后前交叉韧带一度损伤保守治疗的快速康复提供理论基础,并对以后健美操训练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预防和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体育运动中,膝部的外伤是很常见的。尤其在球类、武术、田径、体操、举重等项运动时,常可发生急性的膝部外伤。反复轻微的膝部损伤,如不注意防治,则可引起慢性的膝部劳损。据国内外有关统计,其外伤挛仅次于踝关节。屈伸动作是膝关节的主要活动形式,当膝关节处于半蹲位时,小腿可有少量的旋转活动。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组成,在股骨和胫骨间左右各有一块半月状的软骨衬垫,上下有十字韧带牢固地连接着,关节腔由大而松的关节囊包绕,囊的两侧有坚强的侧付韧带支持固定。膝关节的前方有股四头肌腱膜覆盖着髌骨,并以髌腱固定在胫骨前上方的粗隆部。当股四头肌收缩时,牵拉髌骨和髌腱,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8周的水中运动康复,比较干预前后,膝关节损伤人群在膝关节疼痛、活动度和肌肉力量等指标上的变化,探索水中运动康复较陆上运动康复是否能够缩短此类患者的康复周期,进而加速恢复进程。方法:招募30名膝关节韧带损伤或半月板损伤患者,通过配对法分为水中运动组、陆上运动组与对照组。进行8周的水中或陆上运动康复,观察三组在实验的前、中和后期膝关节疼痛程度、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肌肉力量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8周干预后,陆上组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仅在第4周较干预前呈现出差异性,而水中组在干预第4、6周和实验后较干预前均呈显著性差异;水中组膝关节屈曲范围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在第4周即呈显著性差异,陆上组仅在实验后呈显著性差异;水中组膝关节肌肉力量(除180°/s健侧屈肌)在第4周即呈显著性差异,陆上组该指标大多在实验后才呈现出差异;水中组KOOS量表中的症状、疼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选项在第2周即呈显著性差异,陆上组只有症状选项在第4周呈显著性差异。改善幅度上,干预后,水中组VAS疼痛评分较陆上组下降得更为显著;水中组膝关节屈曲范围、屈伸肌力、Lysholm和KOO...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观察国家一级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下肢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特征,以便为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以及预防运动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本实验使用ISOMED2000等动测试系统对男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下肢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向心收缩的等动测试,测试速度分别为60°/s和180°/s。通过实验及研究,了解到男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下肢肌肉的力量特点,发现男女运动员下肢膝关节屈伸肌比较低,在训练中应注重发展股后肌群的力量,这样运动中就能够提高落地的稳定性,同时还能预防股后肌群损伤、减少下肢肌肉损伤的发生或将损伤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骑马蹲裆式与髌骨劳损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传统武术训练中的骑马蹲裆式对髌骨劳损的预防作用,作者用积累了十年的运动损伤资料和文献,从解剖学,生物力学,运动医学的解度,论述了膝关节半蹲位诸姿势中以骑马蹲裆式其髌韧带的力臂最长,髌股关节面接触面大,髌股关节面的压应力大并有利于发展股内侧肌的力量,可以限制髌骨外移,从而预防髌骨劳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试羽毛球运动疲劳后膝关节屈伸肌肌力的变化,探讨其疲劳对膝关节屈伸肌的影响,为提高羽毛球运动表现和预防运动损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0名男性羽毛球专选学生进行羽毛球专项步法诱导其疲劳,收集疲劳前后膝关节屈伸肌的峰值力矩、屈伸肌比值、异侧同名肌比值(非优势侧/优势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疲劳前后60°/S时优势侧伸肌PT下降(P<0.01);240°/S时优势侧伸肌PT下降(P<0.05);疲劳前后的H/Q都高于正常范围。结论:羽毛球运动疲劳后膝关节优势侧伸肌肌力大幅下降,屈伸肌比值超出安全范围,这可能增加膝关节及相关肌群的受伤风险。建议:在训练中应当提高优势侧膝关节伸肌的耐力,减缓膝关节伸肌力量的下降速度,同时还要提高屈肌的最大力量,以防开始运动时因优势侧膝关节伸肌力量过大导致的屈肌损伤。  相似文献   

17.
“起跳角疼”及半蹲疼,是指膝关节屈曲呈130°~150°发力起跳或在此角度半蹲时疼痛。常见的原因有:髌骨劳损、髌尖末端病、髌腱腱围类半月板损伤等。 髌骨劳损又称髌骨软骨病、髌骨软骨软化症。 髌骨在膝关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保护股骨的髌面,传递股四头肌的力量,加强股四头肌的肌力和维持膝关节在半屈曲位时的稳定性。 生物力学证明,膝关节屈曲小于90°时,仅股四头肌的股直肌起主要伸膝作用,其肌力较弱;超过90°以后,其他三肌逐渐参与伸膝功能。当膝关节伸到130°~150°时,发力点集中,力量最强。此角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水中运动疗法和常规疗法的对比,观察水中运动疗法对髌腱腱围炎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0位髌腱腱围炎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疗法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进行水中运动.互作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在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中运动疗法更适合膑腱腱围炎患者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9.
利用膝关节CT扫描数据建立具有高度几何材料相似性的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了膝关节小腿内、外翻以及胫骨受向前拉力和向后推力作用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内侧副韧带(MCL)、外侧副韧带(LCL)的生物力学特性,为运动训练过程中膝关节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该研究所建立的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高度模拟了膝关节的结构与材料特性,模型单元划分精细、精度高,该数字模型能够以不同的文件格式输出,如STL,IGES格式等,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我国高山滑雪运动员膝关节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山滑雪运动中,膝关节损伤是最常见的损伤,其损伤部位主要是前交叉韧带、滑囊炎、髌骨劳损、半月板损伤和侧副韧带损伤。旨在引起在高山滑雪教学、训练、比赛时减少膝关节损伤及其预防的重视,使运动员尽量减少和避免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生,进而延长运动寿命,提高训练效果,维护及稳定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