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的现象使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上了新的日程,牡丹江师范学院以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指导,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提出了"课、社、自"一体化模式,即全面实现学生每周1次体育课程、2次体育社团活动和3次自主锻炼活动,从体育课、体育社团和学生自主练习3个方面入手建立高效的体育课堂,完善学校体育教育制度,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
《湖北体育科技》2019,(11):1030-1034
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生存、健康、人格与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培养的内在关联,构建高校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培养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提出培养的模式和实践组织。研究认为:生存、健康和人格是大学生开展体育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现代生活的发展趋势和大学生实现自我的价值追求。通过课内外一体化培养模式、校内外联合培养模式、信息化教育模式和多学科融合教育模式,依托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生活、课外群体活动与竞赛、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家庭体育生活、社区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实践组织形式,促使大学生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社团是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的重要载体,是学生通过体育活动来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传播校园文化的一种组织群体。随着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下降,作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主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社团,理应担负起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展现才华,陶冶情操,创造和谐校园文化的重任。结合当前大学生体制健康状况,高校体育社团的性质及功能,探讨了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的社团化模式运作,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实践探索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描述了我国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特征,分析了制约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总结了上海交大学生体育社团学分制管理的实验研究,设计了以选修学分为杠杆、以专项运动为依托、以专项体育教师群体为主导、以爱好专项运动学生群体为主体的课内外一体化单项体育俱乐部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对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资源进行研究.结合资源整合的含义尝试性地概括了学生体育社团资源整合的概念.从社团自身、学校、社会3个层次分析了学生体育社团资源整合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资源整合的可行性的途径,包括构建网络体育社团、组织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活动和打追社团品牌项目.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社团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体育社团将学生组织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弥补了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不足,但目前大多数体育社团普遍存在管理不够规范、组织不稳定、活动经费不足、专业指教不到位等问题。分析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学生体育社团明确的发展方向,确保组织健康发展,将有利于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林清 《精武》2013,(23):134-134,136
高校实践性体育社团是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技能为宗旨,以学生能力为导向的大学生自愿组织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的学生群众性组织。它以实践性为根本特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首要任务,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都有很大帮助,为学生毕业以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社会基础,深受到大学生们的喜爱和青睐,使高校体育社目向实践性社团的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验比较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了合肥学院大学体育采用课内外一体化的俱乐部教学形式和普通教学形式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参与体育课程"一体化"的俱乐部模式活动和训练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指标明显高于普通教学班。分析其原因是:经常参与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大学生已形成正确的体育动机和锻炼习惯,以及学校为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和条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高校安全教育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在高校开设安全教育与自卫防身课、利用大学生体育社团开展安全教育竞赛、军训中增加安全教育科目、院系之间举行生存技能比赛等课内外一体化的安全教育模式,增强大学生的危险防范意识,提高大学生面对危险和灾难时的自救能力,实现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上知和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高校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需求。结论:学生体育社团是体育课程向课外延伸的主要载体,是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关键,必须加强体育课程与学生体育社团间的互动。建议:以课程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作为学生体育社团课程文化功能拓展的基点,并注意体育课程文化对学生体育社团渗透的主导性以及融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高校体育教学中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有效构建。主要结论:通过构建高校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可以引导大学生科学利用业余时间,结合个人体质、体育学业考核与体育兴趣发展等实际,开展灵活、科学与兴趣的体育项目学习和训练活动,在强健大学生体质的基础上还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与发展体育特长,同时也能为大学生未来健康生活、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身体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比较、实验等研究方法,就武汉大学健美操课程改革对本科生身心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对比研究。认为,融合课程结合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优于学科课程下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为推进改革步伐,提出打破高校传统体育课程体系坚冰,引领高校本科生体育生活化时尚;多元化筹集大学生体育活动经费,并积极组建高校体育联合协会;强化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理念与职业道德修养,将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塑造成具有强文化特征的学习型组织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体教融合是体育强国、教育强国的重要抓手,更是新时代体育和教育部门工作的重点,其内容丰富、内涵深邃,是教育、体育融合发展的指导性纲要文件。但是,目前体教融合还面临着教育和体育发展的分离、主体内生动力缺失、体育功能单一功利化、家庭和社会体育缺失、后备人才培养不畅等问题。要通过全面落实体教融合制度设计,推进青少年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体教融合主体责任,切实调动其发展内驱力;贯彻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理念,融合体育教育的价值功能;落实“家-校-社”联动机制,推动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夯实人才培养的基础,保证高质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等策略,坚持“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制定切实工作举措,有效配置资源,合力推进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对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体育社团是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角色之一,是大学生增进身心健康、展现才华、充分运用体育知识的实践平台。在学校体育教育日益注重“学以致用”、课内外整体结合的今天,有必要认真对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管理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充分挖掘学生体育社团注重体育实践的积极作用,努力消除其不利因素和诸多负面效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和引导措施,有计划的将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建设纳入学校体育教育的总体计划,将体育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5.
厦门市大学生体育社团现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厦门市三所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体育社团尚处于发展的初期,规模小,学生参与程度低;体育社团会员构成中,男生与女生有显著差异;会员对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评价总体较好;有近七成的大学生希望选择体育社团作为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大学生对体育社团运动项目的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要从体育政策、组织管理、项目设置、舆论宣传等方面入手,推进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韩勤英 《体育学刊》2003,10(3):79-80
对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大学生业余时间80.52%选择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活动项目主要以球类运动为主;体育消费占平时消费的5%;影响大学生体育活动和体育兴趣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影响大学生间断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和“学习任务过重”。大学生体育活动方式的发展趋势,随总大学生体育的生活化,使体育活动的终身化成为可能;大学生健康观念和体育意识的退步提高,使体育活动的内容不断趋于多样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使体育活动更趋于科学化;高校体育管理的不断加强,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形式、内容和组织将逐步起子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探讨体育社团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如何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提升组织绩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相关理论构建体育社团履行社会责任影响利益相关者满意和政府培育,进而影响其组织绩效的理论模型,提出相关假设。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对所提假设进行了验证,主要研究结果是:(1)体育社团积极履行政治责任、治理责任、服务责任与发展责任,能显著提升组织绩效,其中,治理责任的影响较大,政治责任的直接影响较小;(2)体育社团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显著提升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更容易得到政府的认可和培育;(3)利益相关者满意、政府培育在体育社团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提升组织绩效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4)政府要完善体育社团履行社会责任的规划、评价、监督、激励、问责等推进机制,增强体育社团的社会责任意识。研究结论明晰了体育社团履行社会责任以提升组织绩效的传导作用,为我国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文献检索和资料整合修改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上海部分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提出以阳光体育为载体,在体育社团中引入阳光体育理念,有效构建大学生体育社团运行模式,健全和完善组织管理机制,建立多维评价体系,使社团运行模式突破原有桎梏.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状,以工学结合的教育培养模式为指引,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建设一个校内外一体化,具有职业特征的高职体育社团,使体育社团活动能够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实训、实习岗位工作有机结合,积极发挥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社会实践功能,力求把它建设成为高职大学生新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江苏省7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内容主要以组织锻炼、组队参赛、培训指导以及自由活动为主,部分活动内容有名无实,活动区域多在校内,社团的对外交流面较窄,活动形式过于单一;活动效果不显著,并提出加大体育社团与学校外界的交流,丰富社团文化,加强对体育社团活动效果的评定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