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布鲁姆”中国版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数字布鲁姆”是美国教育专家根据新的布鲁姆目标分类学提出的信息化工具集合图示。它按照认知领域“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建”六个层次将“可用于学习的25个工具”进行分类,旨在与教师和学生共享优秀、实用的信息化工具以促进学习。“数字布鲁姆”的出现意味着信息化教学已经开始成为教育界的主流意识和实践行为。本文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基础上,对新版“数字布鲁姆”的24种信息化实体工具进行资料文献收集和比较分析,并尝试利用国内的信息化工具来进行对应和替代,建构出中国版的“数字布鲁姆”,以期能为国内学习者和教育用户提供一些技术支持,使他们在进行信息化教育时能够快速方便地选择到合适的信息化工具,提高学习和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2.
数字布鲁姆、翻转布鲁姆与知识深度布鲁姆是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在信息化教学领域中的新应用。信息时代,分类学在教学层面上由一种分类框架逐渐演变成为一种面向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法与评价手段,从重视测评到重视学与教,再到对信息化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关注。哲学层面上,由价值中立转向价值关涉,重视高阶认知,强调深度学习,强调创造、评价、分析。认知层面上不再强调从识记、理解直到创造的累积性的层级关系。总体而言,信息化教学领域中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的发展大致保留了原分类学的主要精髓。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依旧彰显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数字布鲁姆"是美国教育专家根据新的布鲁姆目标分类学提出的信息化工具集合,教师旨在有效利用这些工具设计出符合学生需要的活动,从而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基于"数字布鲁姆",根据具体的六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结合听、说、读、看、写,选择较为科学的信息工具,制定合理的教学活动,通过设计教学案例,阐述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从而提升英语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4.
数字布鲁姆是美国教育专家根据新的布鲁姆目标分类学提出的信息化工具集合.笔者应用数字布鲁姆工具,展开“促进学习的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即为笔者在研究中的思考与实践记录.文中首先陈述了国内外关于数字布鲁姆和“参与式评价”研究的成果,其次,讨论了应用这些成果,实施地理学力评价研究的设想,再次,讨论了基于数字布鲁姆的“参与式”评价研究规划,提出了实施基于数字布鲁姆的“参与式”评价的三项策略:确定学力评价标准,适配目标、方法与工具的一致性,系统规划评价过程.最后,通过对基于数字布鲁姆实施参与式评价的案例分析,说明了基于数字布鲁姆的参与式评价的方法、过程与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5.
数字能力是为了工作、休闲和交流,自信和批判地运用信息社会技术的能力,被称为数字时代个体终身学习的八大关键能力之一。培养学习者的数字能力成为当下教育教学的重点,作为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在数字时代的发展,数字布鲁姆为学习者数字能力发展提供了一种信息化教育实用框架,通过建立数字布鲁姆与数字能力发展之间的映射关系,从学习目标设计、关键行为外显、技术工具应用3个维度,具体阐述了数字能力3层次、11项能力要点的信息化教学思路和实施建议,为有效提升学习者数字能力提供了数字化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6.
“数字布鲁姆”对网络非正式学习环境构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正式学习是知识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形式。各种新的教育理论、信息通讯技术和社会性软件的发展都为非正式学习的发展及其学习环境的构建带来了新的契机。"数字布鲁姆"是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与时俱进的成果,是在数字时代的修正与更新,对网络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及其环境构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笔者通过对"数字布鲁姆"的研究提出了一个网络非正式学习环境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详细阐释,以期提高学习者的非正式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针对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的特征进行分析;并以《生殖系统基础与临床》课程为例,细化阐述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的信息化教学的运用;最后从多维认知结构、数字化教学方法及评价措施两方面,评估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的信息化发展趋势,以期为布鲁姆分类学的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周丹 《教育技术导刊》2013,12(12):17-19
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的信息化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种表现形态,其评价理念、评价方式因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信息技术等因素的介入发生了改变。数字布鲁姆是美国教育专家MichaelFisher根据新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提出的信息化工具集合。通过对数字布鲁姆的研究,提出了基于数字布鲁姆的信息化教学评价策略,希望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一种新的评价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学习的深入发展,面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教育类应用软件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布鲁姆认知目标新分类的基础上,笔者对基于iPad的近百种移动教学应用软件进行调研、试用,从中挑选出适用于六个认知层次的18种APP,构建出移动版“数字布鲁姆”,以小学课堂学习情境为例,将移动版“数字布鲁姆”应用于课堂。  相似文献   

10.
王金叶 《英语教师》2023,(15):125-128
阐述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原理和核心素养。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基础,以Unit 5Wild animals为例,从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两个维度,进行阅读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层层递进,并以思维品质带动其文化意识的发展。认为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培养初中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应体现当代教育理念,基于主题语境,促进文本深度研读,发挥学科育人价值,落实课程思政。  相似文献   

11.
有效教学理论是与教育学和心理学息息相关的西方教育理念。布鲁姆的有效教学理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基础上,提出"掌握学习"和评价新概念等相关理论,这些理论的引进和研讨,对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它要求教师精熟教材,把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引入教学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布鲁姆的有效教学理论,是推进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布鲁姆提出了"掌握学习""教育评价"和"教育目标分类"等一系列的教育理论,倡导和强调教育教学应当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为学生实现"掌握学习"的目标而不断努力。本文主要对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在高中地理学困生转化中的教学应用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3.
单元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对单元学习活动单元评价设计具有导向和调控作用。以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单元为例,探索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应用,从环节、方法、目的三个维度构建了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思路,并在单元教学目标的导向下分配课时,表达和优化课时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一、情意目标的内涵 1.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说 1956年,布鲁姆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一书,他第一次将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布鲁姆把情感领域的目标分为五个主要类别,它们是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评估、组织、性格化或价值的复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教育目标分类对慕课中通识教育课堂内容的科学规建功效甚大,高校的慕课应吸收传统教育的优点来进行转型。同时,高校的任务是对人进行全面发展,通识教育是实现全面发展中的基础战略。首先对慕课与传统教育的区别、通识教育与慕课的关系分别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从"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三个维度对慕课中通识教育的课堂内容设置进行探讨。通识教育与慕课的结合能支持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将改变社会的学习生态,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崔春萍 《英语辅导》2010,(2):116-119
作者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出发,结合英语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特点,提出如何在高职英语应用文写作课中利用布鲁姆教学理论促进教师创新式教学思维,促进学生对英语写作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7.
目前,深度学习的理论研究对学习的认识略显狭窄,对深度的理解脱离现实,难以有效地诠释学习者的全面发展以及指导深度学习的教育实践。其深层原因在于,主流的深度学习认识对布鲁姆认知教育目标的单维取向和机械移植,具体表现为对布鲁姆认知教育目标体系和层次的曲解、误读。为避免深度学习的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流于空泛,促进深度学习认识复归本义的改进策略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从研究者层面出发,厘清布鲁姆认知教育目标与深度学习的层次关系,理性借鉴布鲁姆认知教育目标,构建深度学习本土话语体系;另一方面,从教育者角度看,观照布鲁姆认知教育目标与深度学习的预期目标,理性借鉴布鲁姆认知教育目标,明晰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表现。  相似文献   

18.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提出认知范畴的六个层次分类,在教学过程中可依据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创新课程设置,本文分析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基本内容,并将理论运用到园艺产品加工学的教学中,提出在布鲁姆分类法的理论指导下科学理解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布鲁姆目标分类学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主要 是运用连续递增的分类体系教学形式,有效反映学生对知识的 认知情况、思想情感和行为技能。通过与学科内容的结合,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素 养。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布鲁姆目标分类学视野下的初中英语 读写教学。  相似文献   

20.
从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加涅教育目标分类学、安德森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的视角,分析我国语文课程评价的理论依据、发展特点和现状。提出应基于新认知目标分类学原理,建构语文学科课程评价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