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隔”与“不隔”的美学命题.“不隔”的思想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真切”;二是物我合一,景与情浑;三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从理论来源看,一方面,“不隔”来源于西方的直觉论;另一方面,中国传统诗学批评本身包蕴着对直觉的重视.从更深层次说,“不隔”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心物交感的哲学思维.王国维极为推崇“不隔”,并以此作为评价诗歌优劣的标准.然而,作为一种审美范畴,“隔”同样具有一种“意内言外”的美.“隔”与“不隔”根本区别在于是否“真切”,它们都是紧紧围绕境界说而生发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2.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一对文学命题。自提出至今,众多学人对其内涵进行了探究,但他们忽略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隔”与“不隔”是王国维立足于“境界”这一审美形式,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所提出来的——那么,不站在对《人间词话》的综合观照的基础上、特别是对“境界”内涵的理解上,仅摘章寻句的求解,无异于缘木求鱼。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强调文学的形象性,他的“隔”与“不隔”的理论实际上是对文学的形象性的论述。王国维说的“不隔”,就是“话语都在目前”,指的是形象鲜明;他说的“隔”,就是“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实际上指的是形象的模糊性、不清晰性。他要求文学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反对形象模糊、“终隔一层”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对于传统美学观点“隔”与“不隔”(透)的阐述尽管众说纷纭,但有一个基本倾向,即作为艺术处理的“隔”被排斥在外,与王国维的美学理论观点基本一致:褒“不隔”而贬“隔”,而本则认为这有片面性,因而专对“隔”的艺术处理及美学效果作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一对文学命题。《人间词话》虽未有其准确含义,但这对概念自提出至今,有众多学者对其内涵进行探究。本文在前人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对"不隔"进行深入分析,阐释其中隐含的自然生命观,以及在自然生命观下回归生命主体,并探讨个人感觉表达的可能性,如何才能达到"不隔"之境。  相似文献   

6.
《乡愁》一诗在延续“返乡”这一不朽的文学主题的同时,细腻地刻画了诗人与祖国大陆难舍难分、家国一体的血肉深情,体现了“隔”与“不隔”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大约在1940年代就已出现“回回写回回”的回族文学作品,50-60年代作品不多,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后期集中出现一批以回族为题材的作品,此后至今,回族文学民族化发展之路得以确立.以原型批评“远观”的视角而言,80年代中期以前的作品表现回族普遍存在“隔”的不足,此后表现领域逐步阔大深入,能使人物生活于其应有的情境,达到情景交融的“不隔”,标志着回族文学民族化写作的成熟,也体现着回族文学的成熟和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以哲学、美学、史学、文学等方面的成就成为近代学术史上一座丰碑。他的词论专著《人间词话》一直为人称道,其中“隔与不隔”这种品评文学实践的理论新标准,更让人们保持了长久的研究兴趣。把它置入文学创作真实境界的视野,再从《人间词话》的本身出发,我们可以获得文学语言的真率、文学想象的真切和文学情感的真挚三种真实境界。  相似文献   

9.
“创设不平衡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之问的思维碰撞”这是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课堂上最常用的方法。在教学“隔位退位减”一课时,我也尝试着运用这种方法,没想到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用了四则来论"隔与不隔",这是其词话理论"境界"说中论述最多的.王国维的"隔与不隔"观点来源于中西方美学的共同影响.叔本华的"直观"理论、中国古文论中的"景显情隐"说,都对其"隔与不隔"说的提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人间词话》中,“真”与“不隔”是仅次于“境界”范畴的重要概念,但如果把“真”释为“理念”或“本质”,把“不隔”释为主张“白描”,均未能看到它们与“境界”说的深层关联性.“真”而“不隔”是以生命论为基础的,追求创作中的“生命之敞亮”.  相似文献   

12.
周济的“寄托说”揭示了比兴、形象思维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有我之境”、“无我之境”、“隔与不隔’侧是近代王国维评价意境特征、意境高下的专用术语。  相似文献   

13.
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里有一段关于诗词作品“隔”与“不隔”的论述。王国维认为,无论是诗是词,写景抒情能做到自然真切才是“不隔”,否则就是“隔”。具体一点说,这里包含  相似文献   

14.
李震宇 《培训与研究》2010,(9):38-39,46
从逻辑上理解"隔与不隔"是为进一步说明"境界"提出的美学范畴,诗要"不隔"才是有境界。从整体上说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有现代的思维特征,但是在解释"隔与不隔"的时候还是以诗评诗的方式。王国维的诗学语言观是"语言工具说",从"文学语言中介论"来看文学作品都是"隔"。从"语言本体论"来看,文学作品都是"不隔"。  相似文献   

15.
白石词以清刚淳雅著称,开清空一派,对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王国维却对白石词颇有微词,其中一个观点就是“犹有隔雾看花之恨”.我认为此之“隔”并不能称为遗恨,这是白石词至真至纯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16.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的一个重要诗学命题。朱光潜和宗白华都从这一命题"接着讲",他们荡涤"隔"与"不隔"在王氏诗学中的狭义性,拓开自我诗学话语;他们"接着讲"的方式、程度、内涵、目的等均有不同,但都有其重要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核心——“境界”理论不仅仅是一种文艺学的概念范畴或风格、特征,它实际上探讨的是文学本源的问题。文章从“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优美”与“宏壮”、“真”与“不真”、“隔”与“不隔”、“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六个方面对其“境界”理论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苏州园林作为层次感极强的人居空间,其间用了很多“隔”的手法。这“隔”的手段包括高墙回廊、假山曲水、门窗板壁、帘幕、落地罩、博古架诸如此类,通过比照研究,可以概括出苏州园林空间处理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9.
周济的“寄托说”揭示了比兴、形象思维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有我之境”、“无我之境”、“隔与不隔”则是近代王国维评价意境特征、意境高下的专用术语。  相似文献   

20.
《集宁师专学报》2020,(1):31-36
中西文艺理论中有许多相通的观点,可以通过互释性研究的方法探究相似理论间的共通点。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与"自动化"则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关于"境界说"提出的"隔"与"不隔"表现出多方面的共通性。二者都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注重语言表达的真切自然,利用修辞展现作品的诗性美,同时追求纯粹直观的审美理念,以理论的张力与弹性尺度展现了对辩证发展美学观的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