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是一种文化的产物,也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大学与文化相融相生、相辅相成。文化自觉是自觉接受与主动追求、自觉践履与主动担当的辩证统一,其涵摄着文化认知、文化审视、文化践履的思维向度。大学文化的培育要以文化自觉为思维向度,以文化为观照,自觉认知文化自觉与大学文化的内容,自觉审视大学文化培育的文化诉求,自觉践履大学文化培育的担当与使命,不断推动大学文化的繁茂与丰盛。  相似文献   

2.
“践履”应该是和“习得”并提的语文教学本源推动和本色发展的一体两翼. 然而可惜的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践履性实践被无情地冷落甚至抛弃,折戟沉沙,从而导致了语文教学的只执一端,失之一隅.为此,亟须重提“践履”的主张,并期待着语文教学改革和实践的返璞归真. 一、践履:语文实践不可排斥的核心元 说起语文的特性,我坚信语文姓语名文,是母语性学科,它源远流长,具有鲜活的张力;它博大精深,具备灵活的动能.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是实践性非常明晰的“活”的语文,而践履正是与之相匹配的有机实践所不可排斥的核心元.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教师的人格风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智力工程 ,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民族未来的崇高历史使命。作为高校崇高使命的具体承担者 ,大学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格风范 ,无疑是影响和制约高校践履自己崇高使命的关键性因素。因此 ,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就具有了超越大学教师队伍建设本身的深远的社会意义。   (一 )大学教师人格风范的主要特征1 在人格风范的意识水平上 ,具有明显的高层次特征。从历史上看 ,任何一个时代的教育 ,总是首先要完成对人类文化的历史继承 ,同时实现当代文明的整合 ,并由新的一代承接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儒家相关思想提炼出当代职业道德修养的四种重要方法:"学思并重"、"慎独自律"、"榜样感召"和"躬行践履"。四者相辅相成,"学思并重"是前提基础,"慎独自律"是境界追求,"榜样感召"是力量源泉,"躬行践履"是实践精神,它们构成了相对统一的整体,这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以一定启迪。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不仅仅停留在言说和思想运作层面,更含有丰厚的"践履育德"思想资源。践履育德的关键在于"励躬行""真践履",是主体在充分理解体悟道德原则基础上的"觉行"。先哲贵"行"重"践履"的知行观为践履育德思想奠定了世界观的坚实基础,同时践履育德思想本质上也是"德者,得也"概念的自然延伸。丰富的"人伦日用"践履育德思想资源,可以在教化方式的内隐性、教化手段的感染性和日常教化的情感性方面,为解决当前"生活化"不足的践行困境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6.
以"孝弟"为"仁"之根本的孔子仁学,从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伦道德的践履出发,把我们须臾不能离开的日常人伦和日常的行为上升到一种道德境界之中,这种道德境界是我们日常行为的践履也是日常生活境界的升华,这种美与善相联的境界也是伦理境界与审美境界的统一。孔子"仁学"思想表达的是一种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7.
试论当代教师的民族文化使命及其践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时代背景凸显出当代中国教师民族文化使命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当代教师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是民族文化的历史继承者、主要传扬者、理性反思者和当代诠释者.民族文化使命以其基础性地位凸显于教师文化使命中,践履的主要策略应立足于教师自身,着眼于课程载体,运作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8.
学校是社会的良心,在面对当今社会人们"良知的遮蔽"时,学校道德教育要履行促进学生体认良知的社会使命。但是,学校道德教育在践履其社会使命的过程中却陷入了困境,其出路在于要充分把握其对"良知遮蔽"的意义,直击和破解"良知的遮蔽"。而"性善论"视角下对"良知"的充分理解,则更加有助于学校道德教育社会使命的践履。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与教育技术实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素质教育与教育技术实践钟志贤今天教育技术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否则,所谓的教育技术实践难免迷失正确的发展方向,不能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定位,践履明确的角色意识,丧失教育技术在推动教育现代...  相似文献   

10.
荀子哲学中凡圣之辨更多基于一种礼学意义上的区分,这种区分表现为认知与道德践履两个维度,并统一于成圣的修养论中。在荀子以"礼"为核心的实践取向背后是荀子以"理"为核心的逻辑建构,而实践与逻辑之间裂隙的弥合是通过反复强调凡圣在修养必要性、修养的方法论与修养的终极旨归之间的一致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在当今社会具有除弊补偏的功效,其文化审美价值重大。孔子所强调的“仁”,不仅关涉实践主体的践履,而县直指实践主体内心,把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看作是实现“仁”之理想的重要手段;孟子舍生取义、反求诸己的主张在当代具有权高的价值。文化全球化的理想状态,应当是在全世界拥有共同价值尺度前提下的各民族文化的异彩纷呈,而不应当是单一文化模式的全球复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书院是一个集人才培养、学术创新、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组织,在培养人才、发展学术、传承文化、开启民智中体现出独特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意蕴,形成了以教育教学与学术科研结合、人格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倡导师生互动、培养独立精神、百家争鸣、兼容并蓄、崇尚自主精神、躬行践履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对于重振当代大学精神,完善教学模式,构建和谐校园关系,推动大学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书院是一个集人才培养、学术创新、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组织,在培养人才、发展学术、传承文化、开启民智中体现出独特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意蕴,形成了以教育教学与学术科研结合、人格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倡导师生互动、培养独立精神、百家争鸣、兼容并蓄、崇尚自主精神、躬行践履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对于重振当代大学精神,完善教学模式,构建和谐校园关系,推动大学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大学教师的社会批判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作为"学术精英"和"社会良心"的大学教师,虽然心理上有着知识分子的角色归属,但实践中却难以担负起社会批判的历史责任,其根源在于现代大学教师"学术自主性"和"人格独立性"的缺失。真正践履社会批判的使命,大学教师必须具备这一前提条件,并采取适切的路径选择,即批判要理性清明、"通向根基",且以自持和内敛的品性保持对社会介入的恰当距离和张力。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着诸多功利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科学生法律思维的型塑。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不能"授之以鱼",而应该"授之以渔",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应该将重点放在法律思维的培养和型塑方面,提升法科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和法律认知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作为"学术精英"和"社会良心"的大学教师,虽然心理上有着知识分子的角色归属,但实践中却难以担负起社会批判的历史责任,其根源在于现代大学教师"学术自主性"和"人格独立性"的缺失.真正践履社会批判的使命,大学教师必须具备这一前提条件,并采取适切的路径选择,即批判要理性清明、"通向根基",且以自持和内敛的品性保持对社会介入的恰当距离和张力.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以和谐理念为指导,以均衡发展为抓手,推动当前我国教育和谐发展,是践履和谐社会赋予教育使命的必然。从教育运作的物质、制度和精神的性质是否契合,教育系统的宏观、微观层次是否配套,教育系统的内外部关系是否适宜等方面进行观察与设计,从而解决种种不和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育技术新的实践主体教育大众和新的实践客体信息化学习环境,是当代教育技术的时代特征。提升教育大众信息化教与学能力和重视信息化学习环境多种服务功能建设,是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的战略性转变。其对教育技术的学科建设和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而且应是当代教育技术发展新的主攻方向和生长点,也是水涨船高促进学科建设的根本和契机。  相似文献   

19.
高效课堂,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以较高水平、较高效率的形式完成课堂教与学。在素质教育时代,高效课堂受到教师的广泛重视,是各级院校的终极教学目标。作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从"施之以仁"、"授之以渔"、"输之以技"这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效课堂的实现途径,论述了高效课堂的主体、客体和中介。希冀抛砖引玉,推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传统教化方法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有益观照。其主要借助经典读物以灌输正统思想、设官教民、化民成俗、榜样示范、践履笃行;有寓道德的自觉性于道德实践中,突出生活化、社会化特征;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正确认识"灌输"方法,充分发挥实践的育人作用,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和生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